一直不明白,彩禮是幹嘛的呢?是給媳婦的,還是給岳父岳母的?這些彩禮作啥用呢?

楓葉253196950


彩禮也叫採禮,舊時叫納采。彩禮,是古時中國人極為重視的禮儀之一。



彩禮或者納采,是古時男女正式婚配之前的重要儀式之一。並且,納采是成全男女雙方好事的第一步。一般來說,男女婚配,分六步走:納采、問名、納吉、納徴、請期和親迎 。


按照禮儀的要求,納采的時候,男方家長必須送禮給女方家長。所以,彩禮不是給未來的媳婦的,而是給未來的岳父、岳母的。因為在古代,婚姻依賴父母之命、媒妁之言,而待嫁的女子對此並沒有什麼發言權。



那麼,為什麼叫納采呢?因為怕未來的老丈人拒絕這門親事呀。關於這個納采的納字,《禮記》中有疏(即解釋)雲:


納采,言納者,以其始相採擇,恐女家不許,故言納。


可見,第一步納采的時候,男家頗為忐忑,唯恐女家不接受呀。其實,這也就是男家向女家“求婚”的意思吧。


待未來的岳父母接受了彩禮,即納采之後,就可以接著往下一個步驟走啦。


問名,是取得男女雙方的姓名以及生辰八字,測算一下是否般配。


納吉,算訂婚。在基本確認男女雙方比較般配之後,男家準備妥當,選好吉日告知女家。


納徴,代表著婚事正式成事啦。此時,男家往往需要再送一些貴重的禮品給女家。


請期,即男家最終擇定結婚佳期,再由媒人將紅色的帖子送到女家,並與女家主人商量迎娶的日期。


親迎,也就是結婚當天,抬著花轎去迎親啦。



那麼,剛才說的彩禮都有什麼用呢?彩禮的意義在於,男家感謝女家父母,對他們的寶貝女兒的養育之恩。因為,將來出嫁的女子要離開自己的父母,嫁到男家生活啦。另外,彩禮的規模可大可小,女家也可以提出要求。當然,主要是由男家的經濟實力所決定的。


女家往往會準備一些陪嫁送給女兒,做為對女兒將來的小夫妻生活的祝福和補助。 有些富裕的女方家庭,拿出的陪嫁的規模超過接受的彩禮的規模,也是不出奇的。


所以說,彩禮是女家父母收的,陪嫁是女子帶到男家的。彩禮和陪嫁的多少,視雙方家庭的實際情況而定。從新婚夫婦的角度看,陪嫁多一點肯定好。因為這筆財富,不論多少,都是小夫妻二人可以自由支配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