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營收最多的民企是哪一個?

搞笑達人來了


從2015年開始,我國營業稅最高的民營企業就一直是華為。2015年,華為營業收入達到3950億元,首次成為我國營業收入最高的民營企業。之後的幾年,華為就一直蟬聯中國民營企業500強榜首。

2018年,華為營業收入達到7212億元,成為我國第一家營業收入超過1000億美元的民營企業。我國營業收入超過1000億美元的企業不算多,包括港澳臺地區也不超過20家。

7212億元相當於什麼規模?有百度、阿里、騰訊組成的BAT是我國最為知名的三家科技類企業。我們來看一下2018年他們的營業收入有多少。騰訊3127億元,阿里巴巴3453億元,百度1000億元。BAT集團2018年營業收入合計7580億元,僅僅比華為多了5%。

華為不僅營業收入規模龐大,最值得讓人稱道的是其對研發投入的重視,以及揮金如土。華為堅持每年將10%以上的銷售收入投入研發,近10年華為累計研發投入達到4850億元。2018年研發投入1015億元,佔全年收入的比重達到14.1%。全公司研發人員超過8萬,公司總人數的比重接近一半。

10年研發投入4850億,這是一種什麼氣概?我想就是視金錢如糞土吧。按照華為總裁任正非的說法,華為的研發部門分為兩個。一個是將金錢轉換為知識,一個是將知識轉化為金錢。前者就是基礎研發,後者就是技術研發。

所以華為的收入之所以能夠節節高升,並不是沒有道理的。2015~2018年,華為營業收入年均增長22.2%,同期他的研發投入年均增長率達到了19.4%。所以,老祖宗告訴我們的那句話——一份耕耘一份收穫——是非常有道理的。


財經知識局


根據中華全國工商業聯合會發佈的2018年中國民營企業500強榜單顯示,排名第一的是華為投資控股有限公司,其營業收入達到6036.2億元,是中國營收最高的民營企業;排名第二的是蘇寧,營收為5578.75億元;第三的是正威國際,營收額為4918億元……

當然了,以上營收數據是以2017年為依據的,根據華為公佈的2018年年度報告顯示,2018年華為營收達到7212億人民幣,同比增長19.5%。如無意外,2019年中國民營企業500強第一名仍然會是華為。

相信大家對華為公司也不陌生了,它是我國一家實力雄厚的科技公司,是全球最大的通信設備製造商,也是世界前三的手機制造廠商。今年一季度,華為營收達到1797億元,同比增長39%,仍然在高速發展當中。

但需要指出的是,中國民營企業500強榜單是沒有包括我國的港澳臺地區的,如果囊括進來,華為還是不是我國營收最高的民營企業。我們從《財富》公佈的2018年世界500強榜單可以發現,來自中國臺灣的鴻海精密以1547億美元的營收位居第24位,以人民幣計算約為1.04萬億元。因此鴻海精密才是我國營收最高的民營企業。

鴻海精密工業股份有限公司由中國臺灣著名企業家郭臺銘先生於1974年創立,這家企業很早就來大陸投資興業了,著名手機代工廠商富士康就是鴻海精密旗下企業。雖然現在鴻海精密是我國營收最高的公司,但華為公司發展迅猛,過幾年華為的營收可能就會超過鴻海精密,真正成為我國營收最高的民營企業。


錦繡中源


華為,華為是當之無愧的一哥。

根據全國工商聯發佈的2018年中國民企500強的榜單,華為以6036億元人民幣的營收位居第一位。蘇寧以5579億元人民幣位居第二位;第三位是4918億元的正威國際。第四名是京東。聯想控股是以3162億元排名第6位。


以上這個榜單是2018年8月份全國工商聯根據企業2017年的收入制定的排名,華為已經是常年位居第一了。我們看一下2017年前五名是哪五家企業。華為依舊是排名第一,營收為5215億元,蘇寧排名第二位,營收為4129億元,山東魏橋以3732億元位居第三位,海航集團以3523億元位居第四為,正威國際億3300億元位居第5位。


航海集團已經從2018年的榜單中沒有的,海航在2018年是比較艱難的一年。正威國際的營收增長非常快,從2017年的3300億增長到2018年的4918億元。蘇寧控股同樣是營收增速驚人,和第一名華為的差距從2017年的1100億元縮小到500億元。

2019年的榜單會如何變化?

全國工商聯的榜單還沒有公佈,但是2018年的企業的業績都已經公佈了,尤其是上市公司,從中我們可以做一個大致的排序。

1、2018年華為的營收:7311億元人民幣;

2、2018年蘇寧控股營收:?

3、正威國際集團營收哦:?

4、2018年恆大集團營收:4662億元;

5、2018年京東集團營收4620億元。

6、2018年聯想控股營收:3548億元

7、2018年山東魏橋營收:2835億元;

如果有一份2019年的民企500強榜單的話,華為無疑還是位居第一的,至於第二位的排名應該還是蘇寧集團,蘇寧集團並非上市公司,所以財報是不公開的,不過作為集團的主要資產的蘇寧易購是上市公司,2018年蘇寧易購的營收是大幅增長的,增長30%,所以,蘇寧集團的營收應該也是在同幅度的增長,2017年蘇寧集團已經擁有了5579億元的營收,那麼2018年起碼在6000億以上,排名第二位是當之無愧的。

至於第三位,應該是正威國際集團,公司是非上市公司,但是也沒聽到在2018年有什麼負面新聞,公司經營應該正常,2017年營收就達到了4900億元,在2018年只要穩住,當然還能排名第三位。

2019年的營收會有什麼變化?

華為2019年的營收應該會下降,這是任正非在公開場合說的,當然他的說法是原本是要增長30%的,後面因為美國限購的原因會導致30%的下降,正好抵消了,所以大概率還是會維持2018年的水平,也就是7300億元。

至於 第二名就 有意思了,有利的角逐者有這麼幾位:恆大集團,但是恆大在2019年上半年的商品房銷售額和2018年同期持平,所以恆大的營收增長也難有大幅增長。

京東集團,2019年一季度營收同比增長21%,如果全年保持的話,那麼2019年的營收將達到5500億元,這個營收正好是蘇寧集團2017年的水平,所以,京東集團也競選失敗。

至於正威國際的信息實在是太少了,就不參與本次角逐了。

反而是蘇寧集團穩居第二位,甚至有可能衝擊第一名,剛才講到2018年蘇寧易購的營收同比增長30%,而2019年一季度營收同比增長25%,而華為的2019年的7300億營收比蘇寧集團的2017年5500億元只高出33%。在2018年和2019年的兩年中有可能累計增長超過32%嗎?從蘇寧易購來推導 的話,是有很大可能的,畢竟蘇寧易購2018年營收增長了30%,2019年1季度增長了25%。

總結:2016年到2018年的營收第一名的民企都是華為,但是在2019年有可能被蘇寧 集團超越。


壹號股權


中國營收最多的是鴻海精密工業股份有限公司。

1、營收最多的民企是臺灣的鴻海精密工業股份有限公司

2018年世界500強企業中,中國有120家企業上榜,其中民企有33家,國企有87家,上榜的民企平均營收為454.49億美元,上榜的國企平均營收為617.86億美元,上榜的國企平均利率31.43億美元,上榜的民企平均利潤30.70億美元,上榜的國企平均營收比民企高得多,但是平均利潤兩者相差不多,說明民企的盈利能力更強。上榜的民企中營收收最多的是臺灣鴻海精密工業股份有限公司,營收1546.99億美元。

2、世界500強中國民企名單

2018年世界500強中國上榜的民企有(按營收從高到低排名):鴻海精密、中國平安、華為、太平洋建設、京東、山東魏橋、恆大、恆力集團、聯想、民生銀行、吉利、物產中大集團、怡和集團、和碩、友邦保險、阿里巴巴、美的、騰訊、萬科、碧桂園、廣達電腦、沙鋼集團、臺積電、長江和記、仁寶電腦、國泰人壽、蘇寧、緯創集團、臺灣中油、新疆廣匯陽光龍淨、富邦金融和青島海爾。


互金圈


華為!全國工商聯發佈的2018年中國民營企業500強榜單中,華為以6036.21億元名列榜單首位。蘇寧控股集團有限公司和正威國際集團有限公司分別以5578.75億元和4917.99億元位列榜單二、三位。而民營企業500強入圍門檻也不斷提升,156.84億元(中廈建設集團有限公司)才能手握入場券。

更令人驚歎的是,華為還不是上市公司。2018年《財富》雜誌放榜世界500強榜單,華為名列72位,這同樣是我國民營企業中排名最靠前的科技公司。值得一提的是世界500強最後一位正是華為的老對手——愛立信。而高通則被擠出世界500強榜單。華為還是世界500強中唯一一家未上市公司。

華為的成績絕非憑空而落的,正是華為不斷的投入研發、科技創新的結果。2017年華為在科技研發的投入就超過120億美元,名列全球第6。華為的研發經費投入佔到企業營業額(2018年度)的14.7%,這遠超過了蘋果的5.1%。我們也能從一系列消費新品中感受到華為的努力和魅力。

高瞻遠矚的華為在“生死存亡”的戰略上同樣早有準備,例如在MY戰中,美國商務部工業和安全局(BIS)把華為列入“實體名單”,當大家還以為有一個“中興事件”發生的時候,華為給出的則是“備胎計劃”。因為華為早在多年前便做過極限生存的假設,預計有一天,所有美國的先進芯片和技術將不可獲得,而華為仍將持續為客戶服務。這是歷史的選擇,所有我們曾經打造的備胎,一夜之間全部‘轉正’!這也是華為能成為第一的一個關鍵註腳吧。


航空之家


民企營收第一

根據財富中文網發佈了2018年的《財富》世界500強排行榜顯示,2017年中國民營企業營業收入排名第一的系我國臺灣省的鴻海精密工業股份有限公司,營業收入總額1547億美元(摺合人民幣約為1.1萬億元)。

PS:2018年的財富統計的是2017年的數據。

說“鴻海精密工業股份有限公司”,可能大家不是很瞭解,但是一說“富士康科技集團”,大家應該就非常熟悉了,大陸的富士康集團是臺灣的鴻海精密的下屬企業。

鴻海精密工業股份有限公司成立於1974年,是全球3C(電腦、通訊、消費類電子)代工領域規模最大的國際集團,集團旗下公司不僅在臺灣、香港、倫敦等證券交易所掛牌交易,更囊括當前臺灣最大的企業、大中華地區最大出口商及全球3C代工服務領域龍頭等頭銜。它的創始人也是大家所熟悉的臺灣省首富郭臺銘。

大陸民企第一

看到回答中很多人說,中國民企第一是華為,這個是錯誤的,因為他們根本沒有考慮港澳臺,華為目前只能算是大陸民營企業營收第一。

根據全國工商聯發佈了2018中國民營企業500強名單,華為以2017年超6000億元的營收脫穎而出,蟬聯去年榜單的榜首地位,這個金額僅為鴻海精密的55%左右,即使2018年華為的營收大幅度增長,全年的銷售收入也僅為入7212億元,仍然距鴻海精密有一定的差距。

總結

其實營收第一,並不代表著賺的更多,實力更強,以鴻海精密和華為為例,2017年鴻海機密的淨利潤為45.6億美元(摺合人民幣約為312.36億元),而2017年華為的淨利潤為475億元,顯然華為以鴻海55%左右的營收創造出了鴻海152%的利潤。華為屬於附加值較高的高科技企業,而鴻海只是勞動密集型的加工企業,孰強孰弱一目瞭然。


鯉行者


根據全國工商聯發佈的“2018中國民營企業500強”系列榜單來看,排在國內民營企業第一位的肯定是華為投資控股有限公司。僅次於華為的則是蘇寧控股集團有限公司和正威國際集團有限公司。

值得一提的是,華為投資控股有限公司同時位居民營企業製造業500強首位。而蘇寧控股集團則蟬聯民營企業服務業100強榜首。

中國民營企業500強榜單的標準

一、按照營業收入降序排列產生的

中國民營企業500強榜單是在上規模民營企業調研的基礎上,按照營業收入降序排列產生的。從2010年開始至今已連續發佈9次,今年的民營企業500強榜單入圍門檻是156.84億元,有9家民營企業的營收突破3000億元大關。其中華為2018年實現營業收入7437億元蟬聯榜首,淨利潤595億元。

另外,2017年民營企業500強營業收入總額達到244793.82億元,戶均489.59億元,人均營業收入為257.45萬元,人均利潤為6.06萬元。

二、從資產總額來看

2017年民營企業500強的企業資產總額為281932.21億元,戶均563.86億元。其中資產總額突破1000億元的有61家企業;資產總額在1000億元至100億元之間的有338家;資產總額在100億元至50億元之間的有72家。而恆大集團有限公司、萬科企業股份有限公司、碧桂園控股有限公司以及大連萬達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四家大型企業的資產總額超過萬億元,其中恆大以17617.52億元的規模位居資產總額榜首。

三、從產業結構來看

在產業結構方面,中國民營企業500強中,製造業仍佔主體,入圍數量達288家。華為控股有限公司位居製造業榜首。另外,第三產業入圍企業數量連續五年增加,從2012年的117家增至2017年的162家;而第二產業入圍企業數量則連續五年下降,從2012年的380家降至2017年的333家。第三產業資產總額超第一和第二產業資產總和,佔比為58.68%。



民營企業首位的華為控股有限公司

根據最新的調查數據顯示,目前為止排在國內民營企業首位的是華為投資控股有限公司。而談及華為,我相信大家都一定不再陌生,尤其是在近幾年來,華為的發展可謂一躍而起,現如今不僅成為中國民族品牌的驕傲,更是扛起民族企業走向世界的一面旗幟。

值得一提的是,華為是目前為止國內唯一一家打通雲、管、端、芯產業鏈的中國高科技企業。另外,在進入前十名的民營企業中,通信業佔了兩席,除了華為還有一家也許並不受很多人歡迎,那就是排在第六的聯想;而零售業也有兩名,除了第二名的蘇寧外就是排在第八的京東。萬達集團則是唯一闖入前十的房地產公司。

過去的2018年,華為實現營業收入7437億元(約1085億美元),同比增長23.2%,淨利潤595億元(約87億美元),同比增長25.3%,仍然保持高速增長的勢頭。

這也是華為自2010年提出2020年實現銷售收入1000億美元的目標以來,提前實現了10年戰略目標。

從營業收入來看,華為近十多年一直保持高速增長,從2002年的175億元增長至2018年的7437億元,16年間增長了41.5倍,年均複合增長率為26.4%。

總之,從華為四大業務來看,仍保持運營商業務、企業業務、消費者業務和公有云業務全面穩健增長。而在今年4月3日,任正非在內部講話中更是透露,華為消費者業務2023年希望達到1500億美元的銷售收入目標,而整個華為集團目標在2500~3000億美元之間。有一點必須要指出,那就是在這個前提下,公司這五年將要投入1000億美元研發費用。


東震木


恆力集團。


a兩年前阿里咯


是平安集團,市值高達12086億,超過了全球接近150個國家的GDP。

中國平安將自己定位為“非國有企業”也就是民企。

中國平安的股東簡介中透露“本公司股權結構較為分散,不存在控股股東,也不存在實際控制人”。

中國平安第一及第二大股東分別為匯豐控股有限公司(公眾上市公司)的兩家全資附屬子公司匯豐保險及匯豐銀行,合計持有中國平安H股股份1232815613股,約佔公司總股本的15.57%;

此外,深圳市投資控股有限公司持有中國平安A股股份481359551股,佔公司目前總股本的6.08%,其控股股東為深圳市國有資產監督管理委員會。


王曉鋒新零售頻道


根據多年的財富公佈數據看,中國大陸第一民營企業一直是中國平安集團,第二應該多是華為控股,中國臺灣地區最大的是鴻海精密工業集團(富士康科技集團的母公司),綜合來說大中華區第一是鴻海精密,第二是中國平安,第三是華為控股,這只是營收,如果論盈利能力,中國平安第一,華為第二,鴻海精密第三。不過我相信不出五年,阿里巴巴和騰訊應該可以挑戰下華為,阿里巴巴2018年達到4200億,騰訊應該是3700多億,以這個高增長率看,有望超過華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