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結束之後,是否會出現一波“離婚潮”?

受到新冠肺炎影響,全國大部分城市和疫區居民,都採取了居家隔離的措施,截止目前已近一個月。

不能外出的情況下,數千萬對夫妻24小時全天候獨處下來,真正有效的相處時間和交流機會,可能遠超過了平日正常工作、通勤情況下1年的數量。

在這樣長時間封閉獨處情況,夫妻間是再次發現婚姻生活的小美好和溫情,讓早已平淡的夫妻生活重拾甜蜜,還是讓彼此之間的“小摩擦”快速升級為“大裂痕”,成為了“離婚”的導火索?

這個問題,最近在多個網站、論壇引發了網友的討論,在婚姻法律師群裡,也各自拋出手裡的最新離婚案子,各抒己見。

疫情結束之後,是否會出現一波“離婚潮”?

關於這個話題,各方提出的論據,層出不窮,主要彙總為以下幾方面:

一、封閉環境下長時間獨處,讓夫妻關係中“小矛盾”加倍放大

對於新婚夫妻,在疫情的長時間封閉相處,讓婚姻磨合期突然數量級上的加速,讓婚前隱藏的小毛病,小問題充分暴露了出來,本來需要時間消化的問題,突然的爆發,會更加考驗夫妻的容忍度和包容性,如處理不當,將極易為夫妻婚姻生活埋下難以消除的隱患;

而老夫老妻們,在日常時候中,中難免有各種各項“勺子總會碰鍋沿”的小矛盾、小糾紛,而因平日工作忙、各種事情紛擾,這樣的小問題往往都可以被時間掩蓋或其他事情分散了注意力。但在疫情期間,大家無法外出,全天候的封閉相處,平日三個月一次的“看不順眼”,可能就變成了一天三次的口角糾紛,走向了另外一條路。

疫情結束之後,是否會出現一波“離婚潮”?

二、疫情的影響,潛在導致的就業不穩定和收入減少,會加重家庭經濟矛盾

這次疫情,可以算是國民經濟生活的一次“黑天鵝”事件,很多企業、個體戶和自由職業者,都受到了空前的衝擊。就業的不穩定、收入的銳減,會無形中增加了籠罩在家庭頭頂上那朵“經濟壓力”的烏雲,而房貸、信用卡、花唄還要按期償還,更讓很多家庭脆弱的現金流更加捉襟見肘。

“貧賤夫妻百事哀”,在以往的離婚理由統計中,經濟問題和糾紛,往往與缺乏感情基礎、性格不合、出軌並列成為四大主因之一。而在疫情期間,遇到經濟波動和危機,更考驗夫妻之間的感情基礎,而經濟壓力更易帶來彼此之間的埋怨、不理解,甚至爭吵,雙方都會重新審視夫妻關係,是否所遇非人。

疫情結束之後,是否會出現一波“離婚潮”?

三、“疫情”更容易成為夫妻關係的“試金石”

在危機之下,會讓彼此信賴的人,更加相持相依,共度難關,也會讓平日各懷心思的兩人,勞燕分飛。

相互鼓勵、相互分擔,在疫情期間,讓家庭重任相互分擔,更容易促進夫妻關係,平日裡一人可以承擔的事情,在危機情況下,有個肩膀分擔,會內心更溫暖,有一份依靠的感覺,會讓人充滿安全感,讓平日生活中的小紛擾,消散乾淨,只是成為夫妻關係的調味料,甚至潤滑劑。

就算一個人因疫情影響了就業、收入,也有另一方來分擔,讓倆人深刻的認識到,家庭作為社會最小的單元,彼此之間風險對沖與共擔的重要性,而婚姻是個人,更是社會的穩定劑,這份責任與安心,在這個時候更顯得彌足珍貴,讓很多正處於“n年之癢”的夫妻,重新認識了彼此的重要性,體會了婚姻的真諦。

我的一個朋友,因為生活中諸多小矛盾,在19年10月份剛剛和平離婚。但在北京,作為最大夫妻的共同財產 - 房子,一直沒有處理完成,倆人就一直還在住一套房子裡,各一個臥室,成為了“最熟悉的陌生人”,用男方的話說,基本相當於合租關係。

春節前,疫情剛剛爆發時,原本計劃各回湖北老家的倆人,不約而同的選擇了留守北京。漫長一個月裡,倆人迫於種種原因,在很多事情上,又要選擇了合作。女方作為“網購達人”,負責各個渠道搶購口罩、消毒液,而男方則作為司機,負責載女方去超市購買生活物資,也要負責幫女方臥室換燈泡、修百葉窗。原本滴滴、物業維修工可以解決的問題,在疫情期間,只能依賴於對方援手,雙方都體會到對方在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地位;而疫情期間,相互的安慰和鼓舞,更加彌足珍貴,心理上的隔膜消失了,更多的交流也讓以前的小矛盾,逐漸冰釋、化解了。

現在,兩人已經在朋友圈,曬出恩愛,下一步應該就是疫情結束,去復婚了。

疫情結束之後,是否會出現一波“離婚潮”?

更有數據分析流派,出歷史離婚例數據上,給出了自己的分析:

  • 2018年,中國大陸登記結婚約1010萬對,離婚446萬對;
  • 2019年,登記結婚947萬對,離婚415萬對;

從數據上,就算2020年維持以前水平不變,每天也大約有1.15萬對夫妻,辦理了離婚手續。因為新冠疫情影響,各地民政部門都暫停了婚姻登記手續的辦理。等到疫情結束,期間積累的自然離婚需求,也集中會走向民政部門,會造成需求的集中釋放,必然會有離婚手續激增的現象,造成手續辦理上的“擁堵”,造成“離婚潮”的假象,短期可能會有起起伏伏。

在任何國家、地區和種族,在經歷了戰爭、饑荒、經濟危機、瘟疫等突發性危機事件,都會對民眾心態和社會造成長久、深遠的影響,在短期或者中長期,對社會運行和民眾生活方式造成改變,婚姻更在其中。

疫情結束之後,是否會出現一波“離婚潮”?

既有人,因為危機和挑戰,再次審視婚姻關係和配偶,選擇重新開始;

也有人,因為危機,更深刻地體會了愛情的真諦、家庭的意義與陪伴的無可替代,告別單身,走入婚姻。

任何對於“疫情結束之後,是否會有離婚潮”的討論和擔憂,都永遠無法迴避和駁斥兩個最基本的底層邏輯:

疫情也還,危機也罷,只是婚姻生活的“放大鏡”和“催化劑”,讓原有存在裂痕的感情,更快的集中爆發;對於好的感情,疫情是一次沉澱,更多時間的相處會更加甜蜜,危機之下的陪伴更增加了彼此信任,讓關係更加穩定。


危機的考驗,會讓所有經歷其中的人,重新思考很多,會更加懂得珍惜,珍惜與對的人與對的感情,也認識到,不再錯誤的人身上浪費感情與時間。

一生很漫長,也很短暫,總有風風雨雨。

遇到了對的人,也許就是幸福甜蜜一生;遇到錯的人,也許就註定了諸多痛苦和折磨。

對於一對夫妻,兩個個體而言,不需要過多關注於社會學上的統計數據,每年百萬級別的離婚數量的上升與下降,其實對每對個人而言並不重要,重要的是:你是否遇到了對的人,對的感情,是否更加篤定地認準了對方。

如果認準了,就用力去愛;

如果發現錯了,就儘早放手,不如相忘於江湖。

離婚與否,更多源於婚姻生活中最基礎的底色,疫情不背這個鍋。


疫情結束之後,是否會出現一波“離婚潮”?

疫情期間,您在婚姻中,經歷了哪些難忘的事,有了哪些新的體會,歡迎在下面回覆留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