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句中文不會說的他,與英談判16次,成功收回九江、漢口等租界

現如今的和平年代都是一代又一代人的努力換來的,不知道有多少革命烈士自己為國家奉獻了一切,其精神更是影響著下一代人的繼續傳承。轟轟烈烈的太平天國運動震驚了海內外,從此清政府處在了崩潰的邊緣,雖然這次運動最後沒能獲得勝利,但是在這次運動中湧現出的英雄人物卻是數量龐大的。

一句中文不會說的他,與英談判16次,成功收回九江、漢口等租界

有這麼一位年輕木匠憑藉著一腔熱血投身於太平天國起義中,他叫陳桂新,是廣東人,以非凡的身手和英勇無畏的精神得到了楊秀清的重視。在一次清兵和太平軍對戰時,他以自身優秀的木匠技藝打造出一座浮橋,幫助太平軍獲得了勝利。

一句中文不會說的他,與英談判16次,成功收回九江、漢口等租界

當時正值太平軍氣勢昌盛,一路猛進直接定都建國,他也因此立下了重要的功勳,只可惜之後小農階級的侷限性暴露了出來,原本大好的形勢葬送,死的死逃的逃,陳桂新幾經輾轉,最終去到了達特立尼達島,幸得一位富商看中,將女兒嫁給了他,他也在那裡安定了下來。不久後,他有了自己的兒子陳友仁,陳桂新始終無法忘懷自己的國家,他的愛國情懷也影響到了他的孩子。

一句中文不會說的他,與英談判16次,成功收回九江、漢口等租界

陳友仁從小就刻苦學習,不忘父親的教誨,哪怕在島上的日子富足安定,他卻仍然心懷抱負。在辛亥革命爆發後,陳友仁心中的火焰被點燃了,連中文都不會說的他和友人放棄了一切奔赴祖國。他傳承了其父的愛國情懷和歸根之情,毅然投身於祖國的革命事業,他充分發揮自身的才華和優勢,擔任過英文版《京報》的總編輯,還是孫中山的英文秘書和外事顧問,後來更是成為了外交部長。

一句中文不會說的他,與英談判16次,成功收回九江、漢口等租界

在他擔任外交部長時,曾與英方進行了16次談判,最終成功收回了九江、漢口等租界。這是中國人民通過革命運動和外交途徑,在廢除不平等的條款中第一次取得了勝利,只可惜在日軍佔領香港後,陳友仁被日軍軟禁在上海,他多次拒絕為日本人賣命,最終病逝於上海。他與他父親對祖國的熱愛與奉獻,值得我們所有人尊敬,正是這些一代又一代的革命鬥士,為我們拼出了一個美好的明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