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久天长》:王小帅的叙事逻辑与中国人的生命哲学

《地久天长》:王小帅的叙事逻辑与中国人的生命哲学


《地久天长》:王小帅的叙事逻辑与中国人的生命哲学


《地久天长》:王小帅的叙事逻辑与中国人的生命哲学


01

在中国第六代导演中,每个人都个性鲜明,生猛而有力。比如张元,他将《北京杂种》《看上去很美》等搬上荧幕,像一个“异类”;比如贾樟柯,《小武》《站台》《任逍遥》三部曲的故乡情结浓重;比如娄烨,拍摄的电影几乎都成了禁片。

而王小帅,总是从一个三线故事谈起,像他的《青红》《我11》无不是具备这样的三线风格,像是在叙事,又是在帮助观众记忆,慢慢地欣赏,总有些“代入感”,像是故事里的人和事,那么迫近,那么遥远。

回到这部电影《地久天长》上,获得柏林电影节最佳男主角和最佳女主角的殊荣,可谓不多也,而在接近长达三个小时的电影里,仿佛看到台湾导演杨德昌的《一一》,异曲同工,恍如隔世。

《地久天长》,不过是一个孩子的事,围绕着一个孩子的溺水,一个未出生的孩子被流产,从而改变了两家人往后的生命轨迹,没有太大的波澜起伏,却深深浸透着中国人的生命哲学:善良、隐忍、活着。


《地久天长》:王小帅的叙事逻辑与中国人的生命哲学


《地久天长》:王小帅的叙事逻辑与中国人的生命哲学


02

浩浩和星星,是邻居,又是极好的玩伴。这像所有我们年少时候的玩伴一样,形影不离,堪称兄弟。他们一个内向,一个外向;一个好动,一个好静。原本应该是极好的生命组合,成为精神上的契合者。

但生命总是开满了玩笑,某天,水库边,浩浩拉着星星下水了,星星原本是不敢的,但浩浩碍于别人的嘲笑,带着星星向水库深水区而去,最终溺水,而亡。

浩浩,带着此生的心理阴影,慢慢成长为大人。在他的成长之路上,两家人绝口不提此事,希望能够呵护浩浩的生命,不再导致两败俱伤的效果。

这里,还有一件事需要提及,那就是王景春饰演的耀军和咏梅饰演的丽云,他们原本可以有第二个孩子,但浩浩的母亲海燕作为计生专员,强行将其流产掉了,丽云再也怀不上了。悲剧也从此演绎而来。

或许,在那个年代的中国人的世界里,没有孩子的世界是难以想象的。所以,耀军和丽云收养了一个孩子,希望他代替星星的位置,也将其取名为星星,这是他们的精神慰藉,也堪称是生命的支柱,如果没有这个被收养的孩子,两位老人的生命真不晓得归于何处。


《地久天长》:王小帅的叙事逻辑与中国人的生命哲学


《地久天长》:王小帅的叙事逻辑与中国人的生命哲学


03

电影的结局是圆满的。像是所有电影中的情节那样。浩浩在多年后,终于将挤压在胸中的心结说出来,他获得了释放,赢得了圆满。

而耀军和丽云收养的孩子,在经历过离家出走,最终回到了他们的身边,也算得上精神气息上的真正回归,尽管这个孩子不是他们的星星,但却已经不再重要。这正是每个古典式中国家长的苛求吧!

而这个圆满,又是在起点一般的浩浩家中,所有年轻时候的人在一起,所有人都围绕着浩浩的孩子出生。一个新的生命来临,一个全新意义上的开始,算是实现了兜兜转一般的“地久天长”吧!

而在耀军和丽云不断转移着居住地方的时候,他们希望的只是一个陌生的环境,一个类似于国外的环境,无人知晓,静静生活,毫无打扰,他们不希望星星的死带给浩浩以及他的父母太多的压力,内心善良,隐忍而大度。

而浩浩母亲和父亲,也怀着对耀军和丽云的无限愧疚在过着这一生,尤其是那个因为计划生育而流产的孩子,也算是海燕心中的心结。


《地久天长》:王小帅的叙事逻辑与中国人的生命哲学


《地久天长》:王小帅的叙事逻辑与中国人的生命哲学


04

在王小帅的电影里,离不开的就是历史叙事,是一种昨日重现的感觉。《地久天长》也不离开,从八十年代的筒子楼,到黑灯舞和迪斯科,再慢慢向着前面推移,时间上的开展,配合着人物的变迁,更是内心的变化。

齐溪在《地久天长》里,饰演的茉莉,倒是一个看似可有可无,实则讽刺意味较强的角色。她的耀军的徒弟,且是情人般的关系,临出发去美国前,她和耀军见了一面,好了一次,且怀上了孩子。

海燕将丽云的孩子打掉,而海燕就是茉莉的嫂子,当得知有了孩子。她说的那句“就当给我哥和嫂子还债了!”吓了耀军一跳。剧情,在和谐中结束,茉莉去了美国,生了个桑尼。这个桑尼,到底是不是耀军的孩子,存在着诸多疑点。

是,或者非,茉莉也不再去招惹耀军,而是自己将这个孩子抚养起来。茉莉的心怀愧疚,她的希望给哥哥嫂子“还债”,似是在鞭笞制度,却多少显得无力,海燕的工作如此,也造就过多少人间悲剧,从何算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