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馬,為啥那麼野?

大多數人的心中野馬的野勁兒,是摻著情懷的。

比如,《速度與激情2》裡在高速撞毀的FORD MUSTANG 2003 SALEEN CUSTOM

野馬,為啥那麼野?

《速度與激情3》裡的主角車型,美式文化和美式肌肉車的輸出代表,1967福特野馬年版GT

野馬,為啥那麼野?

《速度與激情4》裡保羅臥底時的好幫手,改裝版的FORD MUSTANG SHELBY CUSTOM

野馬,為啥那麼野?

說到保羅,情懷更重了。一晃6年過去了,但還是時常看他拍的速激系列,感覺他不曾遠去。

野馬,為啥那麼野?

說到野馬的野,文化情懷只是添把柴,讓火燒的更旺。

而設計,則是從視覺上讓人察覺有點野;性能,是從體驗上被人感知怎麼野。

今天主要聊外在野。

廣義上,V8發動機+大馬力、扭力強勁+肌肉感外形,都算 MuscleCar 肌肉車。

但傳統意義上的美系肌肉車是有更嚴格定義的。高性能、大排量發動機、強勁的馬力及扭力,這是剛需。它還必須滿足美國血統,售價偏低適合一般家庭;前置後驅雙門雙排跑車。這種規則從野馬的第一代車型上就開始體現。

1962年,福特研發了野馬的第一輛概念車——Mustang I,它是輛中置發動機的兩座跑。

野馬,為啥那麼野?

但是,高層認為這種雙座設計實用性不強,需要改為四座。1964年4月17日,經過福特設計團隊反覆論證、修改後的第一代量產版Mustang於紐約世博會上正式發佈,它有傳統的雙門跑車造型,四座佈局,引擎蓋下強大的發動機,美式肌肉感十足。

野馬,為啥那麼野?

廣告的轟炸,加上產品定位及顏值,這輛車上市第二天就賣出22000多輛。

野馬,為啥那麼野?

這個時代的野馬的廣告也同車一樣更具不可描述的男性攻氣。

PS野馬的名稱,是為了紀念二戰中富有傳奇色彩的美軍P-51型Mustang戰鬥機。

野馬,為啥那麼野?

第一代野馬車型就採用了長車頭、短車尾、長前懸短後懸、兩段式肩線、雙門四座等設計元素。長長的進氣格柵和三豎條尾燈也一直延續至今。這種設計後來幾乎成為了美系所有品牌MuscleCar的統一設計特點。

野馬,為啥那麼野?

野馬,為啥那麼野?

1969年,野馬迎來了第二次改款,這次改款的變化主要是在外觀上,車頭造型從一個平面,變得更加立體,尺寸也進一步增大。最重要的是相比改款前,車尾更加的短小,更接近目前的Coupe造型。野馬的設計特點和設計語言也基本上從初代的幾次改款中就已經基本確立了。

野馬,為啥那麼野?

野馬,為啥那麼野?

2005年,野馬的第五代車型可以說是講這種肌肉車的設計特點發揚光大了。隨著野馬開疆拓土,美國大多數曾經的大馬力車型都走上了復興之路,包括2004年克萊斯勒發佈的300C、2008年道奇發佈的挑戰者、2009年雪佛蘭發佈的科邁羅等。這一代車型上,野馬曾經的經典車款也逐步迴歸,比如:謝爾比GT500。這代車型,在一些美系肌肉車車迷心中難以取代。

野馬,為啥那麼野?

野馬,為啥那麼野?

2015年,電動車逐漸開始流行,電動化成為未來主流的概念逐漸被鞏固。從第六代野馬的外形設計上也可以看出,福特在削弱野馬身上的“汽油味”。第六代野馬變得更加家族化,歐洲化。

對比來看就會更清晰,第五代福特野馬和同時期的福特其他車型的設計語言有非常大的差別。很明顯,廠商希望野馬車型單拎出來,成為福特旗下一款承載品牌文化的特殊車型。

野馬,為啥那麼野?

而第六代野馬和同時期旗下車型比起來就會顯得野馬更加歐化。比如和蒙迪歐一樣採用了“馬丁臉”;狹長的大燈輪廓更精緻,不像之前的圓燈或四頭燈那般具有粗獷勁兒。

野馬,為啥那麼野?

19年底,福特旗下首款純電動SUV車型Mustang Mach-E上市。600公里續航,459馬力,3.5秒百公里加速。

野馬,為啥那麼野?

早在2012年福特做過電動化嘗試,推出了福克斯純電版。此時,很多主機廠也都是比較保守的電動化策略。沒有過多廠商的跟進,讓本就高昂的電池成本更難降下來,福克斯純電版價格控制在3.92萬美元(在國外這個價格可以買到一款燃油版凱美瑞)。但即使價格已經控制得很低,相比汽油車仍然很高,消費者選擇用腳投票。

野馬,為啥那麼野?

經過調研,福特選擇了用戶群體更年輕的Mustang,他們大多會追求更快的速度,更炫酷的配置和造型,還有更新的功能。

野馬,為啥那麼野?

在外觀設計上,Mustang Mach-E還是野馬,但採用了不少削弱“汽油味”之後的野馬設計語言。

設計師從幾個方面保留野馬的識別性:

Mach-E的車頭部分特別修長,這種設計在SUV車型上面比較少見

福特在發動機蓋上做了非常具有Mustang基因的線條處理,4條筋線讓整個車頭非常有力量感和壓迫感

Mustang品牌最具標誌性的三柱狀尾燈也出現在了Mach-E上,流水轉向燈也沒有閹割進行了保留

野馬,為啥那麼野?

野馬,為啥那麼野?

野馬,為啥那麼野?

但是,卻又不那麼野馬,在離肌肉車越來越遠。比如,電動。比如,四門。

在野馬迷組成的俱樂部裡,隨處可見“大馬力、V8、後驅”之類的名字。他們甚至有人收藏有野馬的第一代車型。在他們眼中引擎咆哮的聲音,和野馬獨有的雙門GT造型,是無可取代的。

但是,電動時代來了。

就好像媒體從紙媒走向互聯網,從圖文走向小視頻。

汽車,似乎無可避免的要從燃油邁向新能源。

“大馬力、V8、後驅”似乎終究要退出舞臺。

電動的野馬,還野嗎?

其實野馬的歷史並非一帆風順。1971年早期,為了適應石油危機和新環保法案,野馬的第二代到第四代產品體積小,動力不足,比電動野馬更不野。33年,野馬熬過去了。

野馬,為啥那麼野?

在轉換賽道、加速淘汰的時期,活下去比什麼都重要。

野馬,為啥那麼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