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家全國性AMC中國銀河正式獲批,中國不良資產行業迎來鉅變


第五家全國性AMC中國銀河正式獲批,中國不良資產行業迎來鉅變


中國第五家AMC要來了。


日前,銀保監會批覆同意建投中信資產管理有限責任公司(以下簡稱“建投中信”)轉型為金融資產管理公司並更名為中國銀河資產管理有限責任公司(以下簡稱“中國銀河”)。這是自1999年中國四大AMC成立以來,再次批覆成立全國性AMC。


與四大AMC背景不同,建投中信由中信證券、建銀投資於2005年共同出資成立,受讓中國老牌券商華夏證券非證券類資產,以資產管理公司的標準進行經營。目前,其股東為中央匯金和中信證券,分別持股70%、30%。


分析認為,隨著全國性AMC擴容,加上外資控股AMC也正式逐步進入中國市場,或對當前不良資產市場形成一定影響,尤其是四大AMC市場份額。


第五家全國性AMC獲批籌建


銀保監會官網一則3月5日的《關於建投中信資產管理有限責任公司轉型為金融資產管理公司的批覆》批覆信息顯示:同意建投中信轉型為金融資產管理公司並更名為中國銀河資產管理有限責任公司。


第五家全國性AMC中國銀河正式獲批,中國不良資產行業迎來鉅變


批覆信息同時要求,自批覆之日起6個月內完成轉型工作,轉型工作接受銀保監會的監督指導,轉型期間不得從事金融業務活動,轉型完成後向銀保監會提出開業申請。


這意味著,如果轉型成功,建投中信將成為第五家全國性AMC。另四家全國性AMC分別為:中國華融、中國長城、中國東方、中國信達,均成立於2009年,目的為接受四大行不良資產。


事實上,建投中信轉型為全國AMC早有端倪。早在2018年起,建投中信開始著手增資、在市場招攬人才,意在為轉型為AMC做準備,但一直未得到官方證實。2019年12月31日,中國銀河金融控股公司黨委書記、董事長李梅在發表2020年新年賀詞時表示,2019年公司成功獲得股東增資,建投中信轉型為全國性第五家金融資產管理公司順利推進。


官網顯示,中國銀河金融控股公司是經國務院批准,由財政部和中央匯金投資有限責任公司共同發起,成立於2005年,是中國第一家國有“金融控股”公司。目前,中央匯金持股69.07%,財政部持股29.05%,全國社保基金理事會持股1.88%。即,截至目前,中國銀河金融控股公司的增資信息仍未公開。


2019年4月,建投中信管理層大換血,任職不足一年半的鄭國生卸任董事長,由李梅出任,同時董事、經理、監事均有變動。


四大AMC地位或被削弱


目前,中國不良資產“4+N+銀行系”格局已經形成,N為地方性AMC(目前56家),銀行係為五大行資產投資公司。


2月18日,標普全球發佈評級報告《中國不良資產管理公司的核心業務增多而主導地位下降》認為,未來2到3年四大AMC的市場份額將降至80%-90%。


“四大AMC的地位或將隨著新的行業參與者進入而被逐漸削弱,而新的不良資產處置方式將給不良資產提供方提供新的選擇。”上述報告稱,再加上不良資產管理公司為迴歸不良資管主業,而不得不壓縮利潤較為優厚的類貸款業務,將導致整體利潤攤薄。


近年來,監管要求四大AMC迴歸主業,逐步剝離非不良資產業務。在多種因素影響下,2018年四大AMC淨利潤不限不同程度下滑,其中中國華融下降94.92%,幅度最小的中國東方下降22.67%,但不良資產主業地位大大提升。


日前,建投中信在民營科創企業紓解融資困境方面已有所動作。官網顯示,建投中信與北京資產管理有限公司、北京市海淀區國資委簽署《銀河北金控海國科創紓困基金戰略合作協議》,發起設立預計總規模100億元的紓困基金,通過階段性持股、債轉股、過橋融資等方式為發展前景良好但面臨暫時困難的民營科創企業紓解融資困境;通過併購重組、資源整合、升級產業等方式提升企業競爭力,化解經營風險。


除建投中信外,外資控股的AMC也開始進入中國。2月18日,橡樹資本全資子公司Oaktree(北京)投資管理公司在北京朝陽註冊,這是首家外資控股的AMC,但正式開展業務還需要一定時間。


據銀保監會披露信息顯示,截至2019年末,全國商業銀行不良資產餘額為24135億元。而近期疫情的暴發,預計銀行不良資產還將有一定程度上升。


本文來源 | 互連眾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