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丘袁斌:築起醫務人員和病毒之間的防護牆


商丘袁斌:築起醫務人員和病毒之間的防護牆

仔細檢查前線醫務人員防護服穿戴。

3月19日,距離2月26日河南省第十一批支援湖北武漢的醫療隊進入武漢大學人民醫院東院區實戰已24天。經過長達近一個月的奮戰,前線捷報頻頻傳來,勝利曙光就快要到來。

“尤其是在這個時候我更加不能掉以輕心。在崗位上,要更仔細的指導和監督醫務人員防護服等防護裝備的脫戴,不能遺漏任何小的細節,確保萬無一失。”在武漢前線負責醫務人員防護指導的商丘市第一人民醫院副主任醫師、感控醫生袁斌19日接受採訪時說道。

 率先踏入“紅區”為隊員探路

據袁斌介紹,2月21日,從事醫院感染工作20多年的袁斌作為河南省第十一批支援湖北武漢醫療隊隊員出征武漢。經過幾天的培訓後,於26日進入武漢大學人民醫院東院區危重症病房汙染區展開實戰工作。

為了保障醫務人員在病房工作安全和突發情況的妥善處理,26日當天,袁斌全副武裝和林逸軒、高婧、李靜等率先進入危重症病房汙染區進行院感防控“探路”。

“在重症病房汙染區,我仔細查看了工作流程,把整個過程走了一遍又一遍,以便制定更詳細的防護措施。踏出去的每一步,伸出去的每一次手,操作時的每一個動作,我都默默的記了下來,生怕有漏出。”袁斌說,作為一名有著豐富感控經驗的“老手”,她對踏入“紅區”探路沒有任何的恐懼和膽怯。

探路的過程,袁斌和同事整整用了四個小時,當她走出汙染區時,已是汗流浹背。

“每一名隊員都在看著我,我的做法每時每刻在影響著前線醫務人員,我必須為隊員負責,所以每項工作都要細之再細,嚴之再嚴。不敢出現任何差錯和紕漏。”袁斌說,這20多天的工作,對有著20多年從事院感工作的她來說,這裡將使她終生難忘。

“雞蛋裡挑骨頭”式的“守門將”

袁斌認為,她就是隊員進入病房和撤離病房時的‘守門員’,前線醫務人員每日進入和撤離病房時都要進行復雜的防護服穿脫程序。任何一個小的動作都可能存在感染風險,所以,這項工作不僅需要她們“守門”人員的專業防感知識,而且還需要她們膽大心細的為醫務人員考慮周全。

袁斌告訴記者,她每天早上6時和其他隊員一起乘車趕往武漢大學人民醫院東院區危重症病房開始工作。因其工作崗位的特殊性,她要提前趕到工作崗位,穿上防護服,為進入危重病房的醫務人員指導和監督防護服穿戴。不僅如此,外省市支援武漢的醫務人員每天在換班時,袁斌都要在旁指導和查看防護服穿脫,為醫務人員講解穿脫注意細節。

近一個月以來,袁斌每天每班次都在查看隊員防護用品的穿戴、摘取情況。醫務人員防護完成之後,袁斌還要仔細逐一查看防護服、口罩、帽子、護目鏡、手套和鞋套等是否有破損之處。為了能夠讓醫務人員能夠穿上防護服較為方便工作,袁斌不時的指導醫務人員伸伸胳膊、抬抬腿,不能因防護服的不適束縛影響工作。

袁斌說,這些工作在她看來,就好像是“雞蛋裡面挑骨頭”,醫務人員在穿脫防護服方面其實做的都非常好了,但是為了安全起見,她們還要反覆查看監督,並多次指導存在瑕疵之處和動作細節。

“為前線醫務人員築起病毒隔離牆,是我的職責所在。只有這些防護都到位了,我才允許醫生們進入病區,一旦發現有皮膚暴露或其他問題,就要及時糾正,確保萬無一失。”袁斌說。

被隊員親切的稱為職業防護“守護神”

河南省第十一批支援湖北武漢醫療隊出征後,作為總領隊的商丘市第一人民醫院院長韓傳恩多次強調一定要確保醫務人員零感染,帶每一名醫務人員平安回家。

作為感控領域的醫生袁斌深知此行責任重大。袁斌也深刻認識到,抗擊新型冠狀肺炎是一場涵蓋所有感染防控知識和操作規範的一場“真槍實彈”的戰“疫”。隊員能否在前線安心救治病患,和她的工作息息相關。因此,袁斌為了保障醫務人員在汙染區的人身安全,凡是進入和撤離病房區的人員必須經過嚴格的消毒,查看以及監督。

據介紹,袁斌每天都將負責20多名醫務人員穿脫防護服的指導和監督工作,以及防護服消殺工作。

“護目鏡帶的有點卡,調整一下角度。”、“慢一點,再慢一點,脫防護服一定要注意。”、“袁老師,這樣行嗎?”這樣的對話,袁斌和醫務人員每天都不知要重複多少遍。袁斌每一次都不厭其煩,逐一檢查。

“有袁老師在這監督,把關,我特別有安全感。她就是我們的病毒之間的‘防護牆’,是我們的防護‘守護神’。”隊員張輝告訴記者,有了袁斌的層層指導和監督,他們在前線才能夠踏實救治患者。

“荊楚春已至,戰疫勝可期。希望患者都能早一天康復出院,希望我的每一個隊友都能平平安安”3月14日,袁斌在抗“疫”日記中,寫下了這句話,預示著抗“疫”勝利的曙光即將到來。(文圖:許永強 信息提供:商丘市第一人民醫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