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防控 甘肅在行動#延長假期,平涼市40萬師生把教室搬到了“網上”

2020年1月29日,教育部下發通知,延期春季開學時間,但停課不停學,因此建議各學校利用網絡資源,做好教學安排。


為保障疫情期間學生學習不受影響,平涼市教育局率先發文要求全市學校“利用阿里巴巴‘釘釘未來校園’開展在線直播教學”,市教育信息中心聯合阿里巴巴、騰訊教育、電信、移動、聯通、希沃等多家在線教育企業等機構,免費為全市廣大學生開通多個在線學習平臺和教師直播教學通道,讓教師、學生足不出戶可以上課學習。


◆◆在“雲端”上課◆◆


自2月初以來,平涼教育雲平臺每日高峰期有4.7萬多人同時在線學習,有近10萬名學生通過有線電視進行免費學習。


市教育局聯合“釘釘”平臺建成的“平涼市釘釘智慧校園”系統,市縣教育部門和1700所學校完成機構搭建,3.1萬多名教育系統幹部和教師、34.8萬多名學生註冊應用,1.27萬名教師通過“平涼市釘釘智慧校園”平臺、“平涼希沃雲課堂”等平臺進行直播教學,多種線上學習平臺,保障了不同條件的學生在家就可以正常上課學習,受到廣大師生和家長的歡迎。

#疫情防控 甘肅在行動#延長假期,平涼市40萬師生把教室搬到了“網上”


“空中課堂”開課


在這個“史上最長假期”

靈臺二中高三七班學生李蘭婷

開始了她的新學習模式

早起6:20打卡

完成老師佈置的早讀任務


8點開始

在直播平臺上第一節網課

與老師互動

自覺完成作業

晚自習簽到打卡、寫作業

還要留心班級群裡的各種消息

……


剛開始在釘釘上網課的時候,李蘭婷和其他同學一樣興奮,“感覺很新鮮,上課的時候老師和其他同學都看不到自己”,所以李蘭婷覺得可以與老師“鬥智鬥勇”:比如趁群裡不點名的時候或家長不在的時候偷偷玩一把遊戲。


李蘭婷的這種僥倖想法很快就破滅了,因為學校有早中晚三次打卡制度,並且每天各科都有作業。早晚自習都會動員家長進行監督,並在班級群交流。而其他老師也會每天利用微信或釘釘抽查學生作業,督促學生學習的同時也瞭解學生的理解狀況。


#疫情防控 甘肅在行動#延長假期,平涼市40萬師生把教室搬到了“網上”

李蘭婷開始了她的新學習模式。


網課的開播讓高三學生的焦慮與不安得到了一些緩解。3月18日早上十點,隨著電腦麥克風的聲音響起,平涼二中高三學生劉惠君開始了今天的第三節課——英語課,看著屏幕那端講得繪聲繪色的身影,劉惠君揉了揉眼睛,一個多月來每天連續幾個小時盯著電腦,她的眼睛有些乾澀。


按照原來的計劃,劉惠君她們學校高三學生在2月1號就應該返回學校備戰高考。但在疫情的影響下,延期到現在已經一個多月了。“上學這麼多年,第一次特別渴望開學,一天天時間轉瞬即逝,高考迫在眉睫,只有在線聽課學習時才會安心。”


已經經歷過一次高考的蔡裕涵

在這段時間反而沒有太大的壓力

她迅速適應了這種上課模式

並自己作出調整


蔡裕涵的自律性比較強,除了學校規定的網課,還購買了校外輔導機構的網課和資料,在完成老師佈置的學習任務後,就開始做這些資料,一直到晚上十二點才睡覺。蔡裕涵認為這次疫情既是一種挑戰也是一種機會,肯定會有很多同學準備彎道超越。“你焦慮有什麼用,高考還是會來的。”而她也制定了複習計劃,壓力太大的時候,就去運動排解一下。


並不是所有的學生都能按時上網課,也有個別同學因為設備、網絡等原因無法正常上課,平涼二中老師朱生宏告訴記者,遇到不能正常上課的情況,他們會及時與學生家長溝通聯繫,幫助解決這類問題。“如果學生學習與家長工作時間有衝突我們會留有直播回放,讓學生可以在任何時間回顧網課內容。”


老師化身“直播”


魏小剛是蔡裕涵的英語老師

同時也是班主任

得知要網上直播授課

他早早地做了準備

提前學習瞭解

網絡授課的方法途徑

為開學做各種預設的準備


儘管如此,第一次上網課,還是有好多意想不到的事情發生了。比如講了幾分鐘後發現學生沒反應,一會兒彈幕就過來了,“老師:你忘了開麥(附帶做鬼臉的表情符)”;課間休息,有時候會忘了關麥,學生馬上調侃到:老師,你休息時聊個天喝口水我們也知道了。最讓他哭笑不得的是上課開著攝像頭,馬上就被學生截圖,製成各種表情包,在學生聊天群裡傳播;直播上課學生會送花(儘管他不知道這花有啥用,但是覺得很有趣),後來才知道有學生是故意用送花來刷屏的。


魏小剛覺得網課

最主要的問題是

師生互動不便

和老師對學生課堂知識

掌握情況的瞭解不便


他曾經使用過QQ直播,釘釘直播,騰訊課堂等直播平臺。現在他使用的網課平臺是騰訊課堂,但由於騰訊課堂中學生麥克風是默認關閉的,學生與老師互動時需要舉手,而每次舉手在線的人數最多隻有6人。剛開始上課時,他上課提問的時候,沒有一個人舉手,場面一度尷尬。


#疫情防控 甘肅在行動#延長假期,平涼市40萬師生把教室搬到了“網上”

魏小剛在家為學生上網課。


為了提高課堂的積極性,魏小剛真的是“絞盡腦汁”。他除了認真備課,精心製作上課課件以外,還參考很多國內外媒體上報道中國處理疫情的新聞並改編成難易程度可以讓學生接受的閱讀理解,語法填空,完形填空,書面表達等題型。讓學生在瞭解新聞事件本身的同時,鍛鍊自己各種題型的解題能力。比如有一次練習書面表達,他讓學生向在美國的網友介紹中國新冠疫情的情況和中國政府做出的各種努力並表達中國人民對戰勝疫情的信心。“這些寫作話題都能夠密切聯繫新聞時事和學生認知水平,學生對此既有興趣也有話可說。”魏小剛告訴記者,自己的這種做法很受同學歡迎。


遠程授課的模式下

學生在另一端到底是如何在學

這完全取決於學生

個人的自律性和對網課的認識


老師無法時時監督學生的上課或者自習狀況,但是作為班主任,魏小剛會利用每一週的班會時間與學生交流學習感受,讓學生分享他們在家的學習和生活,以談心的形式緩解學生因為擔憂網課效果而產生的焦慮心情。他還會給學生分享各地學校學生在疫情期間克服困難參加網課學習的感人故事來激勵學生。


“每天早晨6:40開始早讀我會首先打開攝像頭,等待學生連線,以實際行動告訴學生我已經起床陪伴你們學習了,學生自然也會樂於接受學習任務。因為要打開攝像頭,所以好多學生會早早起床,做好洗漱,保持自己形象。這個比直接在QQ群打卡簽到效果要好得多。


魏小剛認為這種授課模式在特殊時期可以很好地解決燃眉之急,但如果長期使用這種方式,效果顯然不如正式的課堂教學。這種授課往往會形成師生的教與學脫節的兩張皮形式,從而使教學效果大打折扣。他希望疫情早點結束,讓所有人的生活迴歸正常,畢竟學校與課堂才是師生們學習生活的主陣地。


在線教育任重道遠


疫情一開始,我市為避免學生因頻繁流動和集中教學感染病毒風險,全面叫停所有學校補習活動和校外教育培訓活動,教育部也發出延長假期的通知。


對此,許多家長表現焦慮,尤其是初三高三的孩子家長,當前正是備考衝刺時候,家長們憂心忡忡。


面對這種情況

平涼市教育信息中心主任

陳振念認為

在非常時期應該用信息化手段

解決學生上學問題


他一面組織科室工作人員加強平涼市教育資源平臺的維護,一方面積極協調阿里巴巴、騰訊教育、平涼電信、移動、聯通及希沃、奧威亞等10多家國內知名品牌在線教育企業,免費為全市學生開通在線學習平臺和教師直播教學通道。


1月30日,平涼市教育局印發了《關於疫情防控期間組織開展“空中課堂”在線教學活動的通知》,提出了五種在線教學和居家學習的方案,一是利用平涼市教育資源公共服務平臺開展在線學習,二是利用寬帶有線網絡電視在線學習,三是利用“釘釘未來校園”平臺開展在線直播教學,四是利用希沃雲課堂進行在線直播教學,五是利用奧威亞平臺開通“平涼市AVA網絡雲課堂”,所有學習平臺於1月31日全面上線。


與此同時,市教科所也協調杭州名師堂為高三學生開通“升學一網通”平臺賬號進行在線學習,之後,陸續又有近十家企業主動聯繫,免費向我市學生開通在線學習通道,都通過平涼微信公眾號進行發佈,受到廣大師生、家長和媒體的普遍關注。


疫情終將被戰勝

線下的教學與課堂

終究也會恢復如常


但是

在線教育不會結束

如何進一步發揮信息化作用

促進教育公平

提高教育質量

是今後面臨的重要問題


“通過一個多月的網上教學,老師、學生和家長真正體驗了線上學習的優勢,網絡教育可以突破時空限制。可以讓優質教育資源通過網絡傳遞到教育薄弱的農村地區,讓農村學生共享優質資源。當然也暴露出了一些問題,主要是網絡教學缺乏對學生的監管,部分學生自律性不強,教學效果不佳,還有一部分教師對信息化設備、應用系統不熟悉,教學質量不高。這需要廣大學校和教師主動適應挑戰,積極轉變教學方式,推動信息技術與教育教學深度融合。師資力量好的學校重點在提高質量,要通過信息化應用,開展數據分析,精準分析學情,讓因材施教變成可能。因為傳統批改作業和考試分析,老師對每個學生哪些知識點有哪些不足,只能是形成大致印象,信息化卻能做到非常精準地分析。而農村薄弱學校重點在於共享資源、促進公平,可以把城鎮學校或鄉鎮中心校的教師組織起來與鄉村學校同上一堂課,解決當前農村教師結構性短缺問題。”陳振念認為在線教育是今後教育發展的一個趨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