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陽縣“四措施”破解村集體經濟發展難題助推鄉村振興

元陽縣堅持黨建引領,凝聚發展合力,著力破解村級集體經濟發展難題,助推鄉村振興,助力全面小康。

堅持黨建引領,高位推動抓落實。元陽縣堅持黨委統籌、支部領辦、黨員帶頭,高位推動,著力破解抓集體經濟引領不強、力量分散、各自為戰的難題。制定下發《元陽縣扶持村級集體經濟發展實施方案》、《元陽縣村級集體資金管理辦法(暫行)》、《元陽縣村級集體經濟收益分配使用管理辦法(試行)》、《元陽縣村級集體經濟發展項目按職責進行監管》等管理措施文件,從縣級層面作出規劃、指明方向、設定路徑,強化頂層設計。健全聯席會議和工作調度兩項制度,定期調度、分析研判、推動落實。抓好14個軟弱渙散村黨組織整頓轉化,完成支部規範化達標創建1107個,夯實發展壯大集體經濟的組織基礎。深入推進“領頭雁”培養工程和“明白人、帶頭人”培養,激勵引導他們在村級集體經濟發展中發揮“頭雁”和骨幹作用。將駐村工作隊員培養成集體經濟發展的“指導員”,全縣524名駐村工作隊員作用在基層一線發揮。

創新發展模式,多元融合促增收。按照“一村一策,一村一品”的思路,堅持“宜工則工、宜商則商、宜農則農”的原則,探索五種村集體經濟發展模式,著力破解村集體經濟發展思路窄、增收難的難題。產業帶動型。依託傳統特色產業優勢,與產業龍頭企業、專業合作社、種植養殖大戶等經營主體合作,採取“黨組織+公司+農戶”的運營模式,壯大集體經濟。資源開發型。鼓勵村集體盤活土地資源,整合利用荒山荒地等節餘土地資源,發展生態產業實現集體增收。服務創收型。著眼元陽縣外出務工人員多、組織化輸出程度低的實際,成立農業勞務信息服務農民專業合作社,以“黨組織+合作社+勞務中介+貧困群眾”的模式,為勞務市場提供服務創收。資產經營型。整合村集體資產資源,以自有資產入股,實現入股分紅持續增收。入股分紅型。通過產業扶持資金入股產業園、專業合作組織等方式取得分紅收入。目前,全縣已培育村集體經濟134個,其中村集體經濟5萬元以上的30個,3萬至5萬元的74個。

加大扶持力度,凝聚合力增後勁。我縣在政策支持、資金投入、結對幫扶上下功夫,著力破解村級集體經濟發展起步難、經營難、組織難的問題。統籌脫貧攻堅、鄉村振興、農業農村改革等各類強農惠農政策和項目向農村集中投放,調動農村基層發展集體經濟的積極性。整合各級財政涉農資金、信貸資金、社會幫扶資金和其他資金共計5570萬元,扶持134個村集體經濟項目實現全覆蓋。結合部門掛聯、“萬企幫萬村”精準扶貧行動,建立部門和企業掛鉤聯繫薄弱村和黨員結對幫扶機制,從發展規劃、人才培訓、資金支持等方面給予指導支持,形成政策、資金、技術等各類資源的疊加效應,促進村級集體經濟長期穩定增收。

注重示範引領,激發動力促發展。注重總結提煉經驗,選樹不同基礎、不同類型、不同模式的集體經濟發展示範村,以點帶面,整體推進。全縣湧現出南沙鎮呼山村委會、牛角寨鎮良心寨村委會、新街鎮主魯村委會、沙拉託鄉牛倮村委會等一批村級集體經濟優秀示範村。通過開展全縣基層黨建推進會、現場觀摩會等方式,呼山眾創黨總支書記嶽紹等一批村集體經濟發展的帶頭人現身說法,將成功經驗推廣到全縣。形成強村帶弱村、能人帶一般、試點帶全局的良好局面,全面推進村級集體經濟發展壯大,為決戰脫貧攻堅、決勝全面小康提供強大支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