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股年報預告“幾家歡喜幾家愁”投資者應堅持價值投資警惕炒作

2020年一季度即將結束,不少上市公司公佈了2019年的業績預告或業績快報。對業績好的企業來說,年報的披露是一次展示公司實力、提振股價的機會;而對業績差的企業尤其是已經被ST或*ST的企業來說,2019年業績若不能翻盤,則意味著離退市更近一步。

3月18日,上交所決定暫停哈爾濱秋林集團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ST秋林)股票上市,這是2020年首家退市企業。除此以外,*ST信威等幾家上市公司也在暫停上市的邊緣。

超20家企業存在暫停上市風險

鼠年首家退市企業是一家“百年老店”。資料顯示,*ST秋林誕生於1990年,並在1996年3月25日成功登陸中國A股市場,其傳統業務是百貨和食品,後又通過併購等交易加入了黃金、首飾等業務。

3月13日晚間,*ST秋林公告表示,因2018年度經審計的期末淨資產為負值、2018年財務會計報告被會計師事務所出具無法表示意見的審計報告,公司股票被實施退市風險警示後,公司披露的最近一個會計年度(即2019年度)經審計的期末淨資產繼續為負值,最近一個會計年度的財務會計報告再次被會計師事務所出具無法表示意見的審計報告。

具體來看,審計機構對*ST秋林出具的2018年審計報告中,因涉嫌賬款不實、黃金存貨丟失,公司在當年共計提了36.95億元的壞賬損失。今年3月2日,*ST秋林的年報顯示,公司2019年實現營收3.35億元,同比下降92.91%;實現淨利潤虧損5.31億元。*ST秋林近年還深陷多起訴訟案件,其中包括使用“蘿蔔章”,另外其公司董事長及副董事長目前也處於失聯狀態。

除*ST秋林之外,還有幾家還未披露2019年年報的上市企業有暫停上市的風險。同花順iFinD數據顯示,截至3月19日,A股共有123家被ST或*ST的上市公司披露了2019年業績預告,其中*ST鹽湖、*ST信威、*ST斯太、*ST盈方等超過20家公司預告“續虧”,或存在暫停上市的風險。

其中,*ST鹽湖虧損額度最多。其披露的2019年業績預告顯示,公司預計2019年實現的歸屬淨利潤虧損472億元至432億元。*ST鹽湖稱,公司報告期對業績造成主要虧損的原因是破產重整進程中因資產處置預計產生的損失,初步預計對利潤的影響金額約417.35億元,此事項屬非經常性損益。此外,*ST信威也出現鉅額虧損。其披露業績預虧公告稱,經財務部門初步測算,預計公司2019年度將出現虧損,實現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虧損167億元。扣除非經常性損益後,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為虧損74億元。

此外,受新冠肺炎疫情在中國以外地區擴散的影響,美股發生多次熔斷,拖累A股下行,ST公司股價面臨加速下跌的風險。3月16日,ST銳電發佈公告,截至當日收盤ST銳電股價為每股0.99元。3月19日,ST銳電以每股0.97元開盤,40分鐘股價跌停下跌5%。

預告“脫帽摘星”引發ST股炒作

幾家歡喜幾家愁。與在退市邊緣徘徊的上市公司相比,一些業績好轉可能“脫帽摘星”的企業鬆了一口氣。

3月4日,ST愛旭發佈公告稱,公司2019年實現營業收入60.69億元,淨利潤5.85億元,各項財務指標較重大資產重組前均大幅提升,盈利能力明顯增強,經營業績明顯改善。經排查,公司涉及其他風險警示的情形已消除。股票將於3月4日停牌1天,3月5日起復牌並撤銷其他風險警示,簡稱將由“ST愛旭”變更為“愛旭股份”。這是鼠年第一隻“摘帽股”。

除了ST愛旭,今年還有不少ST股有望摘帽。iFinD數據顯示,截至3月19日,123家披露2019年業績預告的上市公司中,有47家預計可能“脫帽摘星”,其中包括*ST百花、*ST索菱、*ST信通、ST天業等公司。

*ST信通業績增長較快,根據3月2日晚發佈業績預告更正公告,公司此前預計2019年度淨利潤為2.80億元到3.28億元,同比扭虧;修正後,預計淨利潤為17.69億元到18.17億元。而上一年公司淨利潤為虧損14.7億元。

受此消息影響,*ST信通股價連續上漲,多個ST個股也受到“摘帽”預期股價觸及漲停。有數據顯示,僅3月4日,*ST信威、*ST羅普、*ST猛獅等14只ST股漲停,其中*ST河化2月份以來已先後12次漲停,*ST巴士亦7次出現在個股漲停榜上。

“炒殼”價值降低 投資者應堅持價值投資

每年歲末年初都是炒作ST股的高峰時期。一些業績差的上市公司出於對“保殼”的需求,拋出重組計劃等利好信息的情況,吸引了一部分資金追隨,還有些個股雖然沒有推出任何實質性的利好,也有風險偏好高的資金賭其未來可能有利好推出。同時,疊加年報因素,市場對其具有摘帽預期。

但即便是當年業績提升可以“摘帽”,也不意味著公司未來就有良好的發展前途。有業內人士表示,在IPO常態化的背景下,市場上的殼資源價格在下降,儘管部分個股因實施重大資產重組、債務重組、優質資產注入,抑或是年內業績向好,使得公司基本面恢復“元氣”。但從歷史上看,很多“摘帽”股的炒作持續性不佳,這是因為部分ST股由於僅依靠變賣資產或政府補助實現業績扭虧為盈,因此仍存在主營業務不突出、經營資金匱乏、盈利能力不強等風險因素,公司內在價值並未出現根本性扭轉,投資者需警惕。

在“保殼”的各種手段中,賣房、賣產權等頻頻出現。2019年12月12日晚間,*ST遊久發佈公告,為盤活和優化公司存量資產,公司擬掛牌出售位於上海的8套房產,預計將增利8000萬元。在此之前,*ST遊久已連續兩年虧損,2019年前三季度繼續虧損1127.77萬元。經濟學家宋清輝認為,對於ST股而言,選擇賣房、賣股權雖然能夠解決燃眉之急,等於資產的盤活。不過,靠這種方式“續命”並不是長久之計。

此外,炒作ST股還要警惕“摘帽股”利好落地之後股價下挫。以今年“摘帽第一股”ST愛旭為例,3月4日,因ST愛旭涉及的其他風險警示情形已經消除成功摘帽,但在正式摘帽並復牌交易首日,股價卻重挫9.91%,盤中一度跌停,收盤價離跌停只差1分錢。自3月4日至3月17日收盤,愛旭股份共連續下跌約36%。業內人士表示,利好落地之日,資金選擇獲利了結在情理之中。

東北證券表示,總體而言,ST板塊炒作依然風險不小,ST板塊的投資與公司的基本面、一些重大事項的變化密切相關,對於ST板塊投資的信心還要依靠更多對公司深入調研以及對併購重組政策和退市政策的瞭解等。

本文源自金融時報-中國金融新聞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