輕資產,重資產,投資者如何選

投資者普遍都要面臨一個選擇,就是投什麼比較穩妥,並能快速盈利,這要涉及對行業的判斷和自身的分析,資產大體分為兩種:一種是輕資產,一種是重資產。

舉個例子,商業地產就是重資產,他的價值是提供一個空間供商家來提供服務或產品營銷,但是管理這個商業地產的運營機構就是輕資產;機器設備也是重資產,價值在於相對固化了生產流程中的某些環節,增加產出效率等,但是設備中所蘊含的科技就是輕資產。

輕資產本質上就是一群人和協作管理流程,以及由此形成的品牌和專利技術等知識產權。

同樣的產出下,之所以輕資產的價值更高,是因為他更具靈活性,它沒有很大的資產折舊成本,並隨著客戶數據增加及運營體系的不斷成熟和完善,企業價值也是不斷提升。

比如服務於大型購物中心的管理公司,主要業務有商業策劃,招商以及運營管理等部門組成,主要工作是為商業地產綜合體提供從規劃到運營全方位解決方案,在此過程中,要建立一套完善的運營管理制度,包括,行政人事制度,財務激勵制度,策劃方案製作標準,招商運營的工作流程等制度等,把對人的管理機制固化下來並可以靈活調整,讓人更能高效率的服務於商業地產投資方,最終把一個準確定位的,符合市場需求的購物廣場呈現給世人,這就是一個商業服務公司的價值。

因此我們可以看到,輕資產是以服務為主的實體,而重資產一般是生產建設為主的實體,社會分工精細化到一定程度以後,一般直接面向消費者的大多是輕資產,如醫院作為一個實體,它的樓宇和檢測治療儀器等是重資產,而醫療管理體系,醫療科技部分是輕資產。因此醫療機構的輕重資產分離就是在醫院的資產基礎上,剝離出一個“醫院管理公司”,該公司以租賃或股權形式與原單位的資產持有者,如政府,國有企業等進行合作,這樣才能方便被資本市場所接納成為相對優質的資產。

在各個產業領域,偏重資產的企業一般都是在產業的上游,往往都是物質產品從原料,半成品到成品的供應者,提們提供的價值是對材料物品的生產加工,直到能為人們所用的狀態,然後經過營銷策劃,品牌管理,銷售代理等輕資產環節,把產品送到消費者手中。

輕資產行業前期投入較小,而且行業准入門檻往往會很低,很多人在行業工作一段時間以後,就可以另立門戶,因此人員流動性比較大,管理者的投入的精力和時間花費比較大,投資者要有比較好的鑑別人才能力,管理能力,融資能力,並能通過股權激勵等方式將核心人才與企業綁定;

重資產的優勢在於前期的較高資本投入,構築了比較高的准入門檻,同時一些專利技術和資質認證構築了比較好的行業壁壘,重資產行業只要選擇帶有一些人們”新需求”“新概念”的產業,比如健康食品生產,或者原料加工,智能硬件研發製造,大數據存儲服務(數據機房)等,一旦建成投產,相對來講不會有過於激烈的市場競爭和人員流動。

輕重資產的選擇,對於創業者也是因人而異,如果一個人如果初始資金有限,但能設計出很好的商業模式,或具備較好的客戶資源,並能快速構建一套完善的贏利體系,那建議選擇創業設立一個輕資產的公司;

如果一個人有比較好的產業背景,同時擁有一筆資金可供前期投入,屬於比較踏實肯幹,並有決心數年紮根實體產業的,可以選擇資產偏重一些的產業,當然一定要結合具體情況不能一概而論。

無論選擇輕資產或重資產,一定要前期計算資本回報的效率問題,也就是要經過嚴密細緻的測算,並預估前期需要投入的總金額,以及運營後,回收前期的時間長度,一般普通產業回收週期都在3-5年以上,但如果經過測算,一個行業2年以下可以收回投資,並且風險可控的,就具有很好投資價值,當然前期要把各種可能出現的風險因素考慮在內,不要一次投入所有資金,因為特殊情況隨時可能發生,而備用資金可以起到救火的作用。

如果期望未來發展到有一定規模的時候,引入VC,PE等投資機構做戰略投資,選擇行業一定要注意兩點:

一,注意所選擇行業的未來市場“量級”是否夠大,也就是賽道是否夠寬的問題,比如當下投資機構比較關注的新零售,大健康,旅遊等產業,這些產業是發展前景比較廣闊的十萬億級別的產業。

二,行業未來發展的可想象空間如何,也就是是否能有爆發式增長的可能性,隨著社會發展和國家政策方向,所提供的產品或服務會有強勁增長的機遇,企業自身是否可以演化發展出新的模式,和創造新的盈利增長。

總之,一個創業者或投資者,無論選擇任何一種資產或行業都要有一個刻苦堅持,付出不亞於任何人的努力的精神,並且結合自身實際能力和經驗,能最快速度使自身價值體現和發揮出來為重要的突破口,才能在激烈的競爭中逐漸脫穎而出。

如果您讀了本文有些收穫,敬請您點一下“贊同”與否,作為對我的反饋,感恩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