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州科技保險:如何「放大科技」

□記者 祖兆林

在江蘇蘇州高科技園區,位於16幢的貝昂科技因專注於無耗材淨化器的開發而小有名氣。

這家公司是一對“海歸”博士夫妻創辦的。初創期的科技企業都面臨資金短缺困擾,然而貝昂科技卻憑藉50餘項國家專利,以30%的知識產權質押融資,從人保財險蘇州科技支公司獲得了500萬元融資,解了企業研發資金的燃眉之急。

冉宏宇博士告訴《中國保險報》記者,“好產品不能放在實驗室裡,儘快推向市場才能發揮價值。我們回國創業白手起家,感謝人保財險蘇州科技支公司助我們一臂之力,今年我們已經銷售近1億元。”

數據顯示,今年上半年,人保財險蘇州科技支公司創投基金實現債權投放8400萬元,股權投資500萬元,助力22家初創期中小科技企業一體化的綜合金融解決方案。2013年至2016年,該公司累計為1156家創新型科技型企業提供各類風險保障超過840億元,支持高新技術企業開拓市場、走出國門;2016年,承保了蘇州750多家中小微出口企業的出口貿易收匯風險超過1.1億美元;幫助1家科技型中小企業A股上市,28家企業新三板掛牌。

成立5年多來,人保財險蘇州科技支公司實現了從1.0版到3.0版的跨越。

拓荒之路

早在2008年,蘇州人保財險就開始了科技保險的試點。但從2008年到2011年的經營結果來看,投保企業不足50戶,3年收取保費不足500萬元,賠付率卻高達200%,主要原因有以下幾個方面:

一是科技保險受到企業自身條件和市場經濟風險的雙重製約,導致在有限的、選擇性投保的科技企業中的經營風險極大,標的損失率很高。面對高風險導致的高賠付率,科技保險經營者必然要提高費率,而高費率又導致本就資金緊張的科技企業投保不起。這一突出矛盾,制約了科技保險的快速發展。

二是高科技企業本身風險較高,主要是開發、生產、市場等風險。這些風險與傳統企業所面臨的風險相比,具有明顯的特殊性。而大量特殊性風險的存在,使得科技保險產品很難達到大數法則的要求準確定價。

三是科技企業普遍投保意願不足。尤其在創辦初期,許多科技企業面臨資金短缺的困擾,即使企業願意投保保險,但是受制於自身經濟實力,也僅投保最基本的財產保險等產品,導致科技保險徘徊在1.0時代。

相對應的是,蘇州高新區是國內最早的一批國際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之一,也是長三角地區產值超千億元的經濟高地。在經濟發展新常態的大背景下,蘇州高新區圍繞科技創新佈局產業發展,吸引了千餘家初創期科技企業入駐。

在中國保監會支持下,人保財險總公司在蘇州科技保險試點基礎上,搭建專屬服務科技金融服務的平臺。2012年12月,全國首家專注於服務中小科技企業、提供專業綜合風險保障服務的保險專營機構——人保財險蘇州科技支公司成立,通過產品創新和服務創新,將科技保險融入整個蘇州科技金融創新中,開啟了服務初創期科技企業拓荒之路。

科技“放大器”

創新盛則產業興。如何打造驅動創新發展的產業“發動機”,是當前區域發展面臨的艱深課題。

為讓科技保險助力科技企業發展,人保財險蘇州科技支公司在走訪企業的基礎上,完善產品體系,滿足多層次保險需求。一方面,將高新技術企業產品開發責任險、專利保險、出口及內貿信用險等13個基本科技保險產品整合形成財產、責任類等6大類產品;另一方面,根據企業需求,開發領軍人才高端意外健康保險、生命科學保險、小微企業一攬子綜合保險等特色科技保險產品。

針對初創期科技型企業輕資產、缺擔保、難融資的特點,該公司相繼開辦科技型中小企業貸款保證保險和短期貿易信用險等融資類業務,4年來累計為500多家科技企業提供純信用貸款保證超過10億元,並積極配合政府財政資金“變撥改貸”的政策變化,成立科技信貸風險補償機制,並運用保險槓桿將財政資源放大,5年間,政府用了1000萬元的科技保險費補貼撬動了10億元的科技信貸規模,財政資金放大比例達到100倍。通過金融支持,許多輕資產的科技企業解決了發展過程中資金使用的燃眉之急。

人保財險蘇州科技支公司總經理王臻說,利用人保財險客戶資源,搭建“高知”朋友圈,成為提高區域創新能力、促進產學研成果轉化的重要平臺。這些朋友圈具有極強的帶動力和輻射功能,通過精準對接,引領區內科技型企業快速發展。如今,高新區1萬多家企業中,科技型中小企業佔比已經超過八成,上市企業16家,新三板掛牌企業累計達42家,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研發機構佔有率達67%。

走向3.0時代

蘇州人保財險從2014年開始,一方面積極尋求集團公司的資金、政策支持,另一方面協調蘇州政府部門的共同參與,發起成立國內首隻“投保貸聯動”的保險創投基金,結合科技保險產品,主要服務於中小型科技企業在創業過程中對股權、債權、風險保障的全面金融需求,使得科技保險能夠深度融入企業成長全生命週期。為險資服務戰略新興行業開創一個嶄新的模式,也使得科技保險“蘇州模式”正式走向3.0時代。

針對科技型企業“輕資產”而難以達到金融機構融資門檻的特點,人保財險蘇州科技支公司通過強化科技貸供給,客觀上使得科技企業不可計量的風險變為可計量,增加了企業的貸款信用,突破企業融資瓶頸,從而滿足並吸引更多資金供應者向科技企業投放。

結合科技企業的風險及資金使用特點,相繼開展以純信用作為貸款保證的科技貸、以企業下游買方賒銷賬款作為貸款保證的“訂單融”、以專利保險作為專利質押融資保證的“智易貸”等產品。融入科技金融體系,通過融入“政府、銀行、保險、擔保、創投”五位一體的科技金融平臺,發揮保險信用增級、融資增信功能,主動幫助科技企業選擇適配的金融機構,並在產品落地操作方面更為靈活、與放款要求匹配,滿足資金供應者對資金安全的要求,從而幫助科技型中小企業緩解貸款困難,提供融資支持,促進科技成果的轉化及產業化。

建立專項投資基金,創新科技金融服務模式。在人保財險蘇州科技支公司的積極推動下,人保資本與蘇州地方創投共同出資設立總額5億元的人保(蘇州)科技保險創業投資基金,以“政、保、貸、投”聯動模式,支持蘇州市科技型企業。其中,人保資本出資全部用於債權投資,對具有成長性的蘇州科技企業提供500萬元以內的純信用貸款;蘇州方出資全部用於股權投資;人保蘇州基金債權投資本金及利息的全部損失風險均由人保財險蘇州科技支公司以承保科技型中小企業貸款保證保險的方式承擔。這一模式將保險資金運用與科技貸業務有機結合,保險公司作為承保和貸款的同一主體,有效探索出保險資金直投於科技企業債權運營的新模式,為全國首創。

通過不斷豐富保險產品,在幫助科技型中小企業獲得多樣化、個性化保險支持的同時,科技保險已能夠滿足科技型企業在創業、成長、上市、併購等各個時期和整個生命週期的保險需求,保險覆蓋面和承保額均快速增長,科技保險已成為科技企業成長的助推器。

通過信用險撬動產業發展。近期,人保財險蘇州科技支公司以蘇州某光伏龍頭企業為核心客戶,通過同時向其上游供應商銷售的材料、設備提供貿易險以及對其光伏企業自身提供貿易信用險,協助其在較低成本控制下,快速完成了海外生產線佈局。通過信用險支持,該光伏企業用4個月時間就完成了原來預計需要1年的生產線建設工作。

蘇州科技金融服務中心總經理嚴東昇說,一個充滿活力的產業體系,同樣需要金融、保險等現代服務業源源不斷地提供發展“活水”。蘇州高新區全力對接多層次資本市場,打造金融服務高地、小微企業發展壯大基地。2015年,蘇州高新區與深交所、科技部火炬中心簽訂戰略合作協議,合作共建“蘇南科技金融路演中心”。去年,出臺建設“金融小鎮”鼓勵政策,總規劃面積約3平方公里,成立100億元的產業引導基金,支持鼓勵各類創新主體在金融小鎮發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