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為5G專利數量遠超高通,每年卻要交33億專利費?

十二里的人生路,有你的關注會更精彩。


生活仍在繼續,2020年的疫情,改變不了對未來美好生活的嚮往。

在不到3個月的時間裡,多個廠商多款5G旗艦手機已經相繼發佈,華為的P40系列手機也將於3月26日在線上發佈。

這都在宣佈,5G時代,真的來了。

華為5G專利數量遠超高通,每年卻要交33億專利費?

“華為憑藉5G技術升至第一!”德國的《經濟週刊》是這樣報道的。

根據歐洲專利局發佈的數據統計,華為在2019年以3524件5G專利的申請量位居榜首,而高通則是1668件,相差了一倍。在5G SEP(標準必要專利)上,華為也是遙遙領先高通。

然而,華為卻每年需要向高通支付超33億元的專利費。

這是為何?

華為5G專利數量遠超高通,每年卻要交33億專利費?

其主要原因有兩個方面。

1、高通專利上佔有優勢

相信大家都聽說過,華為和高通的5G編碼之爭,Polar碼與LDPC。最終,華為主推的Polar碼方案拿下了eMBB場景的控制信道編碼方案,而高通主推的LDPC碼則獲得了數據通信編碼方案。

而3G技術標準,又無法繞開繞不開高通的專利。三大技術標準CDMA2000、WCDMA和TD-SCDMA中,CDMA2000為高通主推標準,WCDMA和TD-SCDMA則是以CDMA技術為核心,而高通又壟斷了CDMA的專利。

至於4G的LTE標準,雖然高通的UMB存在缺陷無法通過,但其通過收購研發了OFDM技術的Flyrion公司,從而獲得了話語權。

雖然高通在5G技術上專利數量並不如華為,但卻在核心專利方面更佔優勢。且如今手機依然適應3G、4G通信,所以華為也不得不交專利費。

2、高通沒有硬件製造

與華為不同,高通並不存在硬件製造,它僅僅是手機芯片供應商,不涉及或很少涉及華為專利部分。

而華為有著基站等通訊設備、手機、平板、芯片等多個領域使用了5G技術,即使雙方進行了專利交叉授權,但由於更多的使用了高通的專利,也就免不了要向高通支付專利費。

華為5G專利數量遠超高通,每年卻要交33億專利費?

​華為一直與高通存在專利費糾紛,但在2019年,華為與高通專利案達成全球和解,華為每年須向高通支付33億的專利費用。按華為在2019年手機銷量2.3億部以上計算,摺合每部手機需繳納15元左右的專利費。

這比直接5%的銷售額便宜多了,你覺得呢?


十二里的人生路,有你的關注會更精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