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場底找到了,什麼叫市場底?沒人交易了就是市場底?

北京紅竹


牛市不言頂,熊市不言底。底部在哪裡?有人說價值底,有人說政策底。

從交易的角度底部都是走出來才知道的。如果你買在了底部,那你買的時候市場一定還沒有被人認可為底部。

就以2440點的底部來說,元旦過後上證指數下破2470的前低,在2440獲得支撐。整個2018年股市跌了整整一年,市場情緒萎靡不振,空頭佔據主導,2470被擊穿之後市場悲觀情緒加劇。那時候就算有人告訴你是底部了,也少有人敢進去。

2019年5月份的低點在2838點,昨天上證最低測試到2833點之後形成向上的k先反轉,今天行情繼續延續多頭。但2838點是底部嗎?現在恐怕沒有定論,筆者藉著2838點的支撐進場了,如果行情由此展開上漲就是買在了底部。如果行情整理之後下行就買在山腰;所以底部都是需要行情走出來之後確認的。


什麼叫市場底?沒人交易了就是市場底?

題主的這個問題可以用一句股市的諺語來解釋:別人恐懼我貪婪。

的確當市場交投不活躍的時候,股市一定經歷長時間的下跌,股民在股市中虧損嚴重,被深套其中,很多賬戶進入休眠的狀態;2440的時候筆者身邊朋友基本都卸載了交易軟件,不看行情了。

股市中機會都是跌出來的,也正是這個道理。沒有交易量,多數散戶股民的恐懼情緒在不斷積累,市場距離底部越來越近了。

下圖是散戶股民在牛市和熊市轉換的思想變化。

作為成熟的交易,如果選擇抄底的交易邏輯,一定是抄在底部,絕不能奢望抄

在最底。說白了,我們要買在低價,但絕不是買在最低價;你說呢?


外匯期貨股票全職交易員,資管團隊創始人。歡迎留言交流。


八位數花園


市場中有一個政策底和市場底,政策底是在連續下跌中政府出利好消息來刺激股市,讓股市短期形成利好,出現反彈,但大環境仍然是不好情況下,反彈結束仍會向下,最經典是15年股災7月份出現國家意志的護盤,但反彈橫盤了一個多月後再次迎來暴跌(熔斷),在9月份下跌幅度巨大情況下,來一波大的反彈,這個底可以說是市場底,是以跌多了有做多機會來做分析。一般下跌中是先有政策底後有市場底,不可混亂。


什麼叫市場底,從15年兩次橫盤縮量圖形中可以看到,市場底都是在行情跌幅較大,散戶被套較深,成交量極度萎靡情況下產生;此時才是巴菲特所說:你貪婪我恐懼,你恐懼我貪婪時候;跌至跌無可跌情況下,市場底出現,橫盤震盪一段時間後會迎來不錯的上漲。


市場底橫盤時候,你不敢確定往上還是往下吧(只有走出來才可以確認市場底)?那麼你要如此在市場底中去參與呢,

短線波段參考橫盤震盪平臺突破來做參與,我畫了16年兩波底部大平臺突破,特別是第二波,屬於震盪走勢的底部突破,很容易形成趨勢逆轉,此時短線,波段都可以開始佈局入場,很多大資金也會在此時慢慢入場和逐步加倉。




心竹wu1986


先講一位股市大神的故事。

他叫李佛摩爾,他是歷史上最偉大的投機者。這位大神級別的人物,在1907年狂放空單,以至於讓美國整個國家無法承受,最終不得不由摩根出面以個人身份請求李佛摩爾停止做空。更牛的是,在1919年,被威爾森總統邀請至白宮,請求其平倉救國。就這樣的一位大神,都數次破產,倒在猜底猜頂上。可見,要捉市場底與頂有多難。

所謂市場底,就是一輪熊市的終點,同時也是一輪牛市的起點。

字面答案非常簡單,人人可理解。但是,對於操作來說,要想捉住真正的大底簡直難於上青天。縱觀古今中外,尚未有人能成功地捉住每一次的大底。當然,我們也不強求次次成功,因為能捉住其中一兩次大底,併成功逃頂就可成名於股市,自由於財富了。

那麼,市場底有什麼特徵呢?

市場底會有不同形態,A股歷史上最重要的幾個大底形態,供參考。

1,V型底。如圖1,發生日期1994年7月29日。

2,W型底。如圖2,發生日期2005年6月6日。

3,三重底。如圖3,發生日期2008年9月18日。

底部形態雖有各樣變化,但大體是離不開這幾個形態。而同一形態類型的底又有細節上的差異,這正體現了市場的精彩。所以投資者需時時學習,保持對市場的敏感。

有句話,請務必記住,在走出真正市場底的之前,一定有“政策底”,一定有救市行為,而且一定有大規模恐慌現象。也就是說,沒有上述三方面跡象之前,不要抄大底,頂多做個短線嚐嚐鮮。

通過這3幅圖,我們也看到每一天都有“量”的產生,絕不會存在沒人交易的情況。無論是市場底還是市場頂,永遠都會有人在交易。因為不可能存在所有人都共同認知到頂或底的情況,所以無論何時都存在拋盤,也存在接盤。

謝謝閱讀。





浪追雲


股市裡有三重底,第一個是數據底,第二個是政策底,第三個是市場底!
數據底的意思就是大部分的數據已經接近了歷史底部,甚至跌破歷史大級別熊市最低的數值,那就是數據到底,這也是股市裡第一個我們能夠接觸到的大熊市底部區域信號!

而對於政策底來說,往往都是出現在數據底之後的!大部分的情況都是因為數據底跌破,市場出現了許多風險隱患,甚至即將面臨較大危機,可能會影響到市場安定,健康的時候,政策就會出來救市,極力唱多,甚至由郭嘉隊的資金介入!

而市場底,其實也就是一個信心底,是在政策底之後的2-3個月,甚至幾百點以內出現的一個大底!大家經常說的熊市不言底中的“底”就是這個市場底!

因為市場底是根據投資者的情緒和細心所決定和演變的,因此不確定性非常高,沒有任何的依據和數據能夠顯示市場底到底在何處成立!

所以市場底往往都是幾個月後走出來的,甚至確認的!就好比2449點的政策底之後跌至了2440點,而在2019年的4-5月,漲到了3000點左右,我們才能夠有可能的確認一個2440點的市場底成立!

而歷史其他大級別的熊市市場底,政策底也是如此,就好比:

  • 2005年,印花稅降低,政策底1187點,市場底998點才築底,隨後的牛市漲到了6124點!

  • 2008年,印花稅單邊徵收,並多次降息降準利好,政策底1895點,市場底1664點才正式築底成功,隨後的牛市漲到了3478點!

  • 2012年,暫停IPO,擴大QFII份額、放寬公募基金成立限制,政策底1949點,市場底1849點築底成功,隨後的牛市漲到了5178點!

其中,市場底因為是信心底,確實表現為交易情緒非常低落,交易量出現絕對,持續地量的時期!但是這種情緒的判斷標準,不確定因素太大了,所以大家也不就不要過多的關注市場底,預測市場底,甚至靠著市場底去投機!我們完全可以在比較確定的數據底和政策底出現後,開始逢低佈局,這樣的確定性更高,拿到便宜籌碼的機會更多!


琅琊榜首張大仙


市場底並不是沒人交易了,而是怎麼跌都跌不動了,就算有大利空消息刺激,市場都不為之所動,那這個位置基本就是市場底無疑了。

我們來看一下2015牛市開啟前的這個底部區域,最低點1849.65點,2012年9月份到2014年7月份,基本兩年多的時間都在這個低位附近盤整,也再沒有跌破這個最低點位置,說明市場內資金對這個位置作為底部是極度認可的。

這個位置就是市場底,它是市場內自由交易走出來的,是通過市場自身調節後形成的,而不是有其它因素影響造成的。說到這裡就不得不提一下政策底了,政策底是受政策影響形成了,因為政策的影響,一段時間內改變了市場繼續走低的趨勢,轉而向上反彈,但是政策底大概率還是要跌破的,它只不過是延緩了市場下跌的時間而已。

今年初2440.91點開始的這波上漲就是典型的政策底,這波反彈正是證券板塊的拉昇帶動人氣,整個板塊都漲停了,隨著啟動了一波政策底的上漲。但是政策底畢竟不是市場自我調節後啟動的,而是有意為之的,所以它的上漲只能看成是一次較大的反彈而已,從大漲現在的走勢也能看出,大盤經歷了政策底的拉昇後,隨著而來的就是漫長的向下調整。

總之,市場底是市場自我調節產生的,這個位置有強力的支撐,不可能跌破。市場底一般還伴隨著市場極度不活躍,各種壞消息滿天飛,情緒嚴重低迷,股民都不在關注股市,這些往往都是市場底的表現特徵。


老陳論股經


股票市場熊市結束的信號,或者是牛市來臨之前股市需要三底確認(估值底、政策底、市場底),只有三底確認之後才會真正的來牛市;而很多人根本不知道這三底是什麼意思?也不知道這個底是怎麼形成的?

估值底:這個底就是以股票市場的市盈率來衡量的,當股市平均市盈率跌到13倍附近之時就足以說明估值底出現;

政策底:這個底就是根據政策釋放的利好來確認的,當股市經過大幅殺跌,跌到某個點位或者區域之時,政策釋放重大利好刺激股市走強;一旦政策利好出來就是市場底出來;比如2008年的政策釋放4萬億流動資金;2014年政策大力支持槓槓資金入市炒股;這些就是政策底出現的標準。

市場底:這個底就是指大盤指數點位或者某個區域,當股市經過大幅殺跌之後,大盤指數在某個點位或者某個區域之時有超大資金入市抄底;把大盤指數拉昇遠離這個點位或者區域,即使回落也不會跌破這個點位或者區域;類似2018年2449點至2440點這個區域就是真正的市場底。

沒人交易了就是市場底?

這個說法是不正確的,股票市場只要是能正常開市都是會有交易買賣的,根本不會存在沒有人交易了。即使股票漲停板了也還是有人賣出的,股票跌停了也還是有人願意買入的,股票只要能交易是肯定有人交易買賣的,只是交易的頻繁活躍度不同而已。

所以股票市場底並不是指沒有人交易了就是市場底,而真正的市場底就是已經在某個低位或者某個區域了,已經得到了政策認可,得到了市場的認可,在這個區域之內是不可能不成交的,反而會有更多資金入市抄底。

市場底的出現有幾個特徵,就是已經經歷了前期的大幅殺跌,隨後在某個點位出現底部放量拉昇,隨後指數會在這裡點位區域形成一個橫盤階段;總體都是圍繞這個區域進行震盪。但是這個區域主動交易的量非常底部,因為很多投資者是不看的。市場底出現就是成交量持續縮量,而指數窄幅震盪,這個區域就是市場底的特徵。


老金財經


什麼叫市場底,所謂的市場底指的是指數最低的點位,是趨勢的轉折點,這個點位是利空反覆衝擊後,再也跌不破的點位,因此,我們在交易中常聽人說,市場底是利空打出來的,不是利好刺激出來的,就是這個意思,利空都跌不動了,這樣的底部才是市場底。

市場底一般交易量不是最小的,在市場底出現前的時間,一般才是交易量最小的時間。市場的底部一般經歷政策底、市場底、經濟底的微笑曲線。當股市成交萎靡,天天死氣沉沉處於陰跌時,跌到一定的紅線,再跌就會出現系統性風險時,這時就會有利好政策出臺刺激股市,防止系統性風險產生。比如去年A股跌到2500點下方時,再繼續下跌就會引發質押股暴雷的系統性風險,於是各種政策出臺,刺激股市恢復了活力,這時的底是政策底。

政策底是政策刺激的,不會持久,一般會被打破,再次形成的底部是市場底,這時大部分股票形成了超跌,跌出了投資價值,很多機構開始建倉,所以,市場底的成交一般都不會太底,市場成交最低的階段一般在政策底之前陰跌到極致時產生。因此,才有了地量見地價的說法。

總結:市場底是利空都跌不動的底,這個底部具備投資的價值,所以成交量不會太低。

我是禪風,點個贊加關注,還有更多的精彩內容與你分享


淡淡禪風


尋找底部是每一個散戶都會做的事情,為的就是能在最低的位置買到最廉價的籌碼。我們常見的底部有政策底,市場底,估值底等;政策底比如08年的四萬億救市計劃就是政策底,15~16年多次降準降息也是政策底。估值底就是市場的估值處在歷史低位的時候,一般情況下我們以A股平均市盈率作為參考對象,平均15倍左右的市盈率就會被認為是估值底。那麼什麼是市場底呢?

1,市場底是A股能下跌的極限。

市場底會低於政策底,也會低於估值底,比如13~14年A股的市場底就是出現在政策底,估值底之後的。通常情況下我認為市場底是股指能下跌的極限,政策底可以跌破,估值底也可以跌破但是市場底絕對不會跌破。比如13~14年有一年左右的時間滬指單邊的成交量都在1000億以下,並且最低的時候只有500億左右。當時滬指的市值也有20萬億左右,日均成交量遠遠低於1000億,這就是市場底的特徵。自比如18年的滬指日均成交量也出現了低於1000億的情況,這樣的情況市場底大概率就會出現。雖然今年的反彈滬指成交量出現了大幅的上漲,但是持續性差,如果今年的滬指單邊成交量再次迴歸1000億左右,那麼滬指的市場底大概率就會在今年產生。


2,說沒人交易了是市場底也沒有錯。

市場底本身就是由投資者決定的,投資者越少,流入股市的資金越少那麼市場底產生的可能就會越大。所有的投資市場都會遵循這樣的規律,盛極必衰,衰極則必盛,股票市場也不例外。沒人交易以什麼樣的標準衡量呢?我認為是成交量,成交量越少則交易的人越少,低成交量持續的時間越久則市場底到來的可能就越大。比如13~14下跌的一年中滬指單邊成交量低於1000億,05~06的下跌滬指成交量低於100億。由於A股的不斷擴容,現在單滬指市值就有33萬億了,1000億左右的成交量如果出現半年到一年,那麼市場底就形成了。


投資觀


市場底,怎麼理解?這是一個專業名詞,對股民投資股票市場,有很好的參考價值。


一,市場底。


市場底,顧名思義就是市場自身形成的底部,底部就是不會再下跌的位置,或者說,就是在底部買股票是最好的時機。市場底,是相對於政策底的說法,政策底是政策出臺支撐股市的底部區域,市場底與政策無關,而是市場自身形成的底部區域。


舉個例子,市場底就如家裡的小孩,自己喜歡學習的課程或者興趣,政策底是家長要求或強迫小孩學習的課程或興趣。


二,沒有人交易,就是市場底?


這個說法是錯誤的,市場底與參與人數多少沒有關係,而是股市自身運行規律以及自身力量,逐漸形成的底部。通常情況下,在市場底的階段,參與的股民數量會比較少,因為大家對股市已經沒有信心,同時,在政策底參與的人數太多,導致大家不相信市場底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三,總結近年的市場底和政策底。


在2019年1月4日,大盤見到市場底,底部位置是2440點,隨後開始大幅反彈,最高上漲到3288點。但是,這一次反彈啟動的政策底是2018年10月2600點左右,比市場底高出200點左右。


所以,政策底會比市場底高,這是歷史規律,值得大家參考和學習。


關注我的專欄,在專欄裡面,與大家分享有價值的投資機會!



雄風投資


沒人交易也就意味著交易的流動性凝固,一般的熊市底部確實會出現交易的流動性凝固現象,但是流動性凝固並不完全意味著熊市末期的到來。可能很多朋友對於流動性凝固並不理解,舉個例子來看就是一隻股票,大多數的散戶賣家不願意賣出,出現了惜賣行情,而下方的購買者又不願意高價購買,此時整個股票的交易量陷入了一種低迷狀態,此時就是這支股票的流動性凝固。

一般而言,當市場交易情緒逐漸地陷入一種低迷或者悲觀絕望狀態時。最明顯的交易量就會開始出現縮量現象,這個時候會有緩緩的一種建倉週期貫穿整個交易量凝固週期,當巨鯨和莊家獲取足夠多的廉價籌碼之後,市場行情將會選擇新的方向向上突破。

但是一部分股票因為利空,或者本身的上市公司行為產生的結果導致的交易性凝固並不在此內。所以當市場出現惜賣行情之後,一定要慎重的觀察當時的市場交易情緒,絕大多數人處於悲觀絕望看跌狀態時才可以緩緩地入場抄底,耐心的等待即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