毆打、槍殺、禁錮……人性會有多醜惡,這部電影來告訴你


前兩天刷到了一個推文,關於一場最殘酷的行為藝術。

一個意大利女藝術家為了探討真實人性,在街頭給自己做了全身麻醉,將維持長時間頭腦清醒卻不能動彈的狀態。她還在自己身邊放了72種道具,包括化妝品、玫瑰花、鞭子、手槍等等。

最重要的是,她事先簽下了協議書,不管路人對她做了什麼,都不需要承擔法律責任。

但顯然這位藝術家完全低估了人性中的惡,一場單方面的凌虐就此發生了。

毆打、槍殺、禁錮……人性會有多醜惡,這部電影來告訴你

人們在意識到自己可以不受法律制裁後,開始在她臉上、身上寫字,撕碎她的衣服,給她拍裸照,用玫瑰花刺扎她的皮膚,把她綁在椅子上。

最後,有一個拿起手槍對準了她的腦袋,幸好工作人員出來制止,不然將發生更慘烈的後果。

而這位女藝術家也全程十分恐懼,一直痛哭不已。事後她說:“如果將全部決定權公諸於眾,那你就離死不遠了。”

所以人性的惡到底有沒有底線?這些毫無顧忌的惡又是從何而來?

我想這部系列電影《人類清除計劃》,可以告訴你答案。

毆打、槍殺、禁錮……人性會有多醜惡,這部電影來告訴你

這部電影的標籤是科幻片,名字聽著也很有未來感,但其實並沒有包含太多的科技元素,影片中和現實最不一樣地方在於一條法律。

這是一條可以讓世人隨便犯罪而不用受到懲罰的法律,根據這條法律規定:在一年一次的國定殺戮日中,人們在當天晚上可以自由地做任何暴力事件,而當晚發生的任何案件都不需要承擔法律責任。但是相對的,如果在這一晚之外發生的案件,其受到的懲罰也必須翻倍。

這和上文中女藝術家給路人隨意擺弄她而不用承擔後果的做法是不是很像?

在這條法律下,所引發的效果也是相當明顯。在殺戮日以外的時間裡,城市前所未有的安全和諧,犯罪率下降至接近零點。

但是殺戮日的晚上卻成了人們藏在心底所有惡魔的狂歡。

當天夜晚降臨前,所有人都在磨刀霍霍,向仇人、向老闆、向朋友、甚至向隨便一個看不順眼的人。

在這一晚,僅僅為了發洩的毆打、殘殺、禁錮、強姦、甚至以人為獵物的遊戲充斥在城市的每個角落。


毆打、槍殺、禁錮……人性會有多醜惡,這部電影來告訴你


這個影片目前已經有四部,每一部都是前一部在人性之惡上的延伸。

在第一部裡主要講述的還只是主角一家四口的遭遇。

因為殺戮日的存在,父親靠賣房屋安保系統獲得了成功。但是在這一個晚上,他的安保系統卻沒有給他帶來生命保障。先是他女兒的男朋友因為不滿其反對他倆的戀情,於是在白天混入他們的房子裡,並在晚上對他開了槍。

同時,他的兒子也因為同情一個被人追殺的黑人,將他放進了自己家裡,引來了屠戮團伙對他們的報復。在屠戮團伙專業的爆破下,很快家裡的安保系統就被攻破了,屠戮黨闖了進來,殺死了可憐的父親。

聞訊的鄰居很快趕來殺死了屠戮團伙,但是剩下的母親和兒女並沒有因此得救。因為安保系統被攻破,為買這些安保系統付出了高昂錢財的鄰居覺得自己受到了愚弄,本來就眼紅這一家四口財富的鄰居決定在這個犯罪無罪的晚上將這家人剷除乾淨,以此洩憤。

幸而之前被救的黑人衝出來救下了這家人,而母親也對這樣的殺戮夜感到疲憊,要求不再互相傷害後度過了這個晚上。


毆打、槍殺、禁錮……人性會有多醜惡,這部電影來告訴你

電影的第一部在“如果人類犯罪可以不受懲罰”的假設上,做了初步的構想。但是看過這部電影后,仍然有些隔靴搔癢之感。專業的殺人團伙被滅得太容易,母親原諒地太刻意,鄰居也沒有反抗這個結果,看上去為了和諧而和諧了,沒有接觸到最後的人性本質。

所以從第二部開始,該系列電影就出現了更專業、更深層的想象。

電影裡不再有聖母型的好人,每個人都會殺人,都會犯法,不管是為了保護自己和家人,還是為了給親人報仇。在受到傷害和威脅後,即使是原本善良的人,他的反撲也一樣激烈,他對人的性命也一樣能夠斷然抹除,只為了自己能看到黑夜有的太陽。

而影片中犯罪的趨勢和方式也開始更專業,獵人俱樂部等環節開始登場,最後被獵物的反殺也相當激動人心。同時也逐步更好地回應了“一旦放開管束,人性會有多惡”這個命題。

去年也出現了一部命題相似的口碑電視劇:《我們與惡的距離》,引發了一陣對人性討論的高潮。


毆打、槍殺、禁錮……人性會有多醜惡,這部電影來告訴你

為了不同的目的,站在不同的立場,有不同遭遇的人,不管是誰,只要為了達到自己的目的,而不再在乎中間的過程,不再考慮到對其他人的傷害,那麼人性的惡也就釋放了。而且這個裂口只會越來越大。

如果是你,你能把心底的惡控制在什麼程度呢?

另外,這個系列的影片無疑只考慮人人性之惡的負面變化,在善的一面,人犯罪前是否有掙扎、是否在殺戮日過去後會迎來內心的譴責,這些沒有過多描述,是不是導演覺得,在這樣的基調和背景下,去考慮善這一方的問題只能是自尋死路呢?

我是愛看片愛刷劇的小海,歡迎大家與我共同探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