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一樣的廣東中山【打醬油】之旅,獵奇“暗黑料理”醬油風味雪糕

不一樣的中山打醬油之旅

說起中山,或許第一時間讓人想到的就是中山的乳鴿、脆肉皖魚這類的大菜名菜,但本次的覓食推薦,我們遠離人聲喧譁的市區,來到火炬開發區的工業園區的【醬油文化博物館】。地址比較偏僻,但絕對不怕會走錯路,因為距離管區還有幾公里路的時候,就能聞到空氣中瀰漫著濃厚的醬油味道。在博物館內可以從透明的工作車間中看到醬油的加工流水線過程,一望無際的日曬場。而且在館內可以學習到醬油從不同時期的發展歷史以及加工工藝、工具等。

不一樣的廣東中山【打醬油】之旅,獵奇“暗黑料理”醬油風味雪糕


不一樣的廣東中山【打醬油】之旅,獵奇“暗黑料理”醬油風味雪糕


三千多年發酵而成的美味

博物館運用大量的雕塑、多媒體等手段,為我們介紹了醬油的悠長髮展史。不看不知道,原來最早並沒有【醬油】這一說詞,一直到了南宋時期才正式有了【醬油】這一說法。最開始,醬油是以醬的形態出現,並且在最初不是作為調料出現的,而是作為動物類風味食品出現。直到了漢魏時期,豆醬才慢慢開始流行起來了,成為人們日常飲食中的重要組成部分了。而醬油就是從醬衍生出來的產物。

小時候,家裡做了不喜歡的菜,就喜歡一碗白米飯淋上一勺醬油,那時候覺得這就能稱作最好的美味佳餚了。

不一樣的廣東中山【打醬油】之旅,獵奇“暗黑料理”醬油風味雪糕


一顆黃豆的變形記

《本草綱目》中就有對醬油的製造有著非常詳細的記錄文字:“用大豆三鬥,水煮糜,以面二十斤拌,醃成黃,每十斤入鹽八斤,井水四十斤,攪曬成油收取之。”,這段話主要描述了過去的釀製工藝流程:選豆、蒸煮、攤涼、做醬黃、曬、抽油。博物館開放了一整條完整的現代釀製生產線供參觀者參觀,讓每一位參觀人員都能直觀看到我們的日常使用的醬油的製作過程。巨大的日曬場為我們展示了,小黃豆180天的日曬過程,真是時間見證著黃豆的變形。正如廣告說的:“曬足180天,才是天然美味的好醬油”。

不一樣的廣東中山【打醬油】之旅,獵奇“暗黑料理”醬油風味雪糕


不一樣的廣東中山【打醬油】之旅,獵奇“暗黑料理”醬油風味雪糕


不一樣的廣東中山【打醬油】之旅,獵奇“暗黑料理”醬油風味雪糕


獵奇醬油的美味,傳統與新派的融合

吃膩了香草味、巧克力味的雪糕,那要不要試下醬油味道的雪糕呢?這絕對不是簡單的醬油拌雪糕的奇怪吃法哦。

淡褐色的雪糕,飄逸著似有似無的醬香味道,初見真的覺得會踩雷,但輕抿一口絕對會有驚豔的感覺。絲滑的雪糕,豆香濃厚,回味還有淡淡的鮮香味道。不像芝士那樣鹹香濃郁,就是淡淡的,似有似無,就如醬油般底蘊深厚,卻不會喧賓奪主。

不一樣的廣東中山【打醬油】之旅,獵奇“暗黑料理”醬油風味雪糕

地址:中山市火炬開發區廚邦路

門票:20元/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