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知識普及,春秋、戰國金文

公元前770年,犬戎陷鎬京,殺幽王,西周滅亡;晉、鄭等諸侯護送平王東遷,都於雒邑(今河南洛陽市),史稱“東周”;


周王室由此衰落,中國歷史進入諸侯爭霸的春秋時代(公元前770年~公元前476年)和列國割據兼併的戰國時代(公元前475年~公元前221年)。

收藏知識普及,春秋、戰國金文

《陳侯壺》銘文拓片


伴隨這一歷史大變動,文字的應用也形成了一些新的特點。容庚說:“銘文的特徵是文字圖案化,裝飾代替了書史性質”、“一般的共同趨勢是簡化”。不過,他的概括並不全面。

收藏知識普及,春秋、戰國金文

《陳侯簠》蓋銘文拓片

從藝術風格的角度看,這時期最為突出的變化,是地域風格的逐步增強,其中尤其值得注意的,一是向小篆方向演變;

收藏知識普及,春秋、戰國金文



二是在一些諸侯國裡出現了文字裝飾化的傾向。同時,在戰亂頻仍的情況下,文字的應用範圍大大擴展,為適應其需要,產生了明顯的文字簡化趨向,並進而導向了隸變。這兩大變化,構成了春秋戰國書法的基本發展線索。

收藏知識普及,春秋、戰國金文

《陳侯簠》蓋銘文拓片


此外,在春秋早期,典型的西周大篆風格仍有所延續,構成春秋戰國書法的第三條發展線索。我們可以簡單地把它們稱作:西周大篆風格的延伸、地域化(其中最突出的是小篆化和裝飾化)、隸變。

典型西周大篆風格的延續主要存在於金文中,隸變主要發生在簡牘書中,只有地域化是金文、簡牘中共同存在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