剖腹產的媽媽抓住頭3天最佳身體調理期,產後恢復事半功倍!如何調理?

琴親27


【寶寶留級】預產期為20!一直不發動!就去醫院做了檢查,之前B超雙頂徑都還將就,醫生說可以順產,到40+2換醫院(比較權威醫院、待產醫院)複查,就變成巨大兒了!那我就不等她發作了!直接辦理住院!和醫生約好24進行剖宮產!



【剖腹產過程】24早上7點半。 備皮(剃毛),插尿管,實習護士插的、有點痛。手術室來接、進手術,等醫生準備,等麻藥師來,過程不知道等了多久有點害怕! 麻藥師來了、開始注射脊椎、一點都不痛、還沒輸液痛~輕輕的就進去哦、一開始有一點點脹感、之後到拔針都沒有感覺了! 麻醉以後兩腿發麻,失去知覺!然後我開始出現嘔吐、一直吐!就吐了兩三次、醫生就說娃娃出來了、時間早上8點42!8斤大胖閨女!娃娃出來過程完全沒感覺!就覺得吐得難受! 剛看到閨女、開始強烈壓肚子,不舒服、胃的位置脹痛難忍、身體開始發抖!麻醉師看我抖得厲害,給我說準備加給加麻藥、就打了一針在我輸液的瓶子裡面,迷迷糊糊我就睡著了!!

【產後】回到病房10:10分!昏昏沉沉~沒有感覺~~到了下午麻藥全過!沒有背鎮痛棒、也沒有什麼感覺、輸宮縮,就是比月經痛一點!可以接受!術後6小時醫生要求翻身、完全不可能~傷口痛!但是平躺這不動也不算痛~就這樣第一天過去了!一夜沒睡、因為不能翻身,醫院床超級硬!簡直就是煎熬~ 之後的恢復狀況一天比一天好,娃也很乖,沒怎麼哭鬧,喝完奶就安安靜靜睡覺,整個產程非常順利,恢復的還不錯。


接下來就最重要的產後恢復了,很多寶媽認為,產後肚子會自然恢復。如果這樣想,就大錯特錯了。產後如果缺乏鍛鍊,會出現子宮下垂的情況,肚子看起來會鼓鼓的,屁股也會看起來更大。其實利用生產的機會來調整體型,或者改善身體上的一些症狀,是一個很重要的時機。

孕期的時候我每次去產檢,都會去聽孕媽課堂。會有關於生產的經驗並且有幸聽到關於產後為什麼要收腹的問題,專家說無論是順產還是剖腹產,產後媽媽的骨盆都會變大。寶寶在我們肚子裡十個月,慢慢慢慢把我們的骨架都撐大了,必須在產後及時使用束縛帶進行骨盆收緊。加強版U型分體套裝的,U型領的設計是正在哺乳期媽媽們的最愛了,不僅哺乳方便,而且還有託胸,收副乳的效果,彈力很大,不僅不嘞,穿上還特別舒服,比收腹帶舒服很多,也要比紗布方便好多,堅持穿了半個月就有很明顯了!


就連我老公也說,你的肚子真的小了好多啊。當時別提我有多高興了。在產後42天去醫院複查的時候,產後醫生說身材恢復的不錯嘛!我說還是要謝謝上課的醫生給我推薦一款束縛,衣穿了半個月就有明顯效果了,我還真不知道產後要做收腹的工作呢!我恢復身材還是要謝謝推薦!回去之後我一直還再堅持穿現在,已經恢復很多了,真是太謝謝醫生的推薦了。

剖腹產後前三天護理注意事項

產後6小時後

嘗試每隔2-3個小時在家人和醫護人員的幫助下多翻翻身,這樣會使麻痺的腸肌功能儘快恢復,從而使腸道內的氣體儘快排出,緩解腹脹的情況。注意翻身的時候不要用力過猛,會影響腹部傷口癒合。

產後第2天,準備下地、排尿

產後第二天媽媽們就不要一直在床上躺著了,不僅要多聯繫翻身、坐起,也要嘗試在家人或護士的幫助下多下地走動。這樣不僅可以促進排氣、緩解腹脹的情況還能預防腸黏連及血栓形成而引起的其他部位的栓塞。

產後第3天,多活動多觀察

恭喜媽媽們已經熬過了最艱難的2天,在不出現大問題的情況下,很快就可以出院回家了。所以這個階段,媽媽們依然要多活動身體,儘可能地多下床走動,幫助身體儘快恢復。


毛毛蟲55173


剖宮產好歹也是個正經手術,對身體的傷害和恢復起來的難度就可想而知了。所以,相對於順產的媽媽來說,剖腹產媽媽術後的護理就顯得更加重要。

尤其是產後的前三天,不僅要多配合醫生護士,媽媽們自己也要多上心哦:

1
產後6小時內

在術後的6小時內,主要以躺著休息為主,至於是平臥還是側臥,就看新媽媽的個人喜好。有些媽媽覺得隨著麻藥勁的消失,平臥會讓子宮收縮的疼痛更加明顯,就可以採用側臥的方式來緩解疼痛。但是無論採用平臥還是側臥都去掉枕頭,把頭偏向一側,這樣可以預防頭痛,還可以防止嘔吐物誤吸。

而為了減少和防止媽媽腹部傷口及深層組織滲血,醫生會在媽媽腹部上方放置一個沙袋,沙袋要持續壓迫6小時。這樣可以刺激子宮收縮、減少子宮出血、預防產後宮腔壓力過低,特別是對多胎妊娠和巨大兒的媽媽有很好的效果。

同時,產後6小時內媽媽最好禁食,否則可能導致腹脹、腹壓升高,不利於媽媽們的恢復。而在後術後6小時可以食用一些流食,如小米粥、蛋花湯、米糊等流質食物,但不要食用容易產氣的食物,比如黃豆等豆製品。

而在此期間,醫生和護士也會定期來做一些常規性的檢查,比如檢測血壓,心率和陰道流血量等,來判斷產婦的身體是否有異常,也會經歷插尿道管、壓肚子等。新媽媽們只需要配合醫生和護士的檢查就可以,雖然會有不適,但也是為了身體更好的恢復,新媽媽們加油!

2
產後6小時後

從這時開始,隨著麻藥勁兒的逐漸消失,才正式進入了剖腹產的噩夢階段。實在忍受不了疼痛的媽媽們可以考慮上鎮痛泵,雖然鎮痛泵不在醫保報銷之內,但是可以減少不少疼痛,有些錢該花還是得花。

這個階段媽媽們可以改變躺著的姿勢,根據自身感覺選擇自己舒適的姿勢,可以嘗試墊枕頭或把床抬高,多采用半臥位的姿勢,這樣方便惡露的排出,採取半臥位時身體和床的角度可以保持在20°-30°左右。

因為剛做完手術,加上產後腹壓突然減輕,腹部肌肉鬆弛,腸道蠕動減慢,媽媽們容易出現腹脹、便秘的情況,所以在這個階段可服用一些促進排氣的食物,比如蘿蔔湯、黃豆羹等,可以增強腸委蠕動,促進排氣,減少腹脹,大小便也會更加通暢。

除此之外也可以嘗試每隔2-3個小時在家人和醫護人員的幫助下多翻翻身,這樣會使麻痺的腸肌功能儘快恢復,從而使腸道內的氣體儘快排出,緩解腹脹的情況。注意翻身的時候不要用力過猛,會影響腹部傷口癒合。

3
產後第2天,準備下地、排尿

產後第二天媽媽們就不要一直在床上躺著了,不僅要多聯繫翻身、坐起,也要嘗試在家人或護士的幫助下多下地走動。這樣不僅可以促進排氣、緩解腹脹的情況還能預防腸黏連及血栓形成而引起的其他部位的栓塞。

不過媽媽們在活動時還是要根據自身情況量力而行,動作要儘量輕緩慢,否則可能會出現頭暈和呼吸急促的情況。活動時也要注意不能太過勞累,這樣容易造成刀口撕裂,反而不利於身體恢復。

除此之外,由於在術後24~48小時之內膀胱肌肉恢復收縮排尿功能後就會把導尿管拔出,所以對於媽媽們來說還有一個艱鉅的任務就是自主排尿。

雖然整個過程不僅疼而且會發現身體根本不聽使喚,但是媽媽們也要儘管排尿排便,以降低排尿困難的可能性並降低因長時間使用導尿管而引起尿路細菌感染的可能性。

4
產後第3天,多活動多觀察

恭喜媽媽們已經熬過了最艱難的2天,在不出現大問題的情況下,很快就可以出院回家了。所以這個階段,媽媽們依然要多活動身體,儘可能地多下床走動,幫助身體儘快恢復。

而為了預防刀口感染,即使出院回家也要時刻留意刀口是否有感染的跡象,並且每天輕輕擦拭、消毒,如果傷口疼痛,可以在諮詢醫生的前提下服用一些對哺乳沒有影響的止痛藥,

數據顯示,有6%-8%的剖腹產手術後會發生感染。在出現這些跡象時,就需要媽媽們注意並聯系醫生了:

◎刀口部位腫脹、發熱、發紅或滲出濃液。

◎刀口部位突然出現持續性的疼痛,並且有惡化的跡象。

◎刀口並沒有感染,但是持續發燒高於38℃。

◎陰道分泌物發出惡臭的味道。

◎排尿時灼燒或疼痛嚴重,尿液呈黑褐或帶有血跡。

◎腿部疼痛或腫脹,有時一條腿特別明顯

這時媽媽們的飲食會慢慢恢復正常,但是也不要吃得太飽,不然會加重腸道的代謝負擔,延長腸道內食物的滯留時間,不僅會造成產後便秘,還容易造成腹脹,不利於剖宮產媽媽的傷口恢復。

對於剖腹產的媽媽們來說,術後的恢復和定期觀察要注意的事情甚至比順產的媽媽還要複雜,所以媽媽們一定要抓住產後頭三天的時機,多注意上文中提到要做的細節,才能最大程度幫助身體恢復的更好。

最後,芽芽媽覺得,無論是順產還是剖腹產,媽媽們都是偉大的。為了迎接小生命的到來,每一位媽媽都經歷了太多的痛苦和考驗。所以,芽芽媽希望寶寶的平安誕生,能讓幸福和歡樂能常伴在每個家庭的左右!

三歲之後就可以教寶寶開始識字啦,我閨女就是這個時候開始認字的,用了 很多方法培養她的興趣,最有效的還是用Apipi,你百度搜索【貓小帥學漢字】挺不錯的,我閨女用了1年多了,特別喜歡,現在還經常給我講故事,棒棒噠。

大家想要了解更多育兒知識,還可以關注一下【小評果快樂育兒】哦,我的育兒知識大部分都是從這裡學來的,做的非常用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