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樓夢》元春的普通燈謎,如何成了眾人“各懷心機”現場?

月亮再亮丶終究冰涼


《紅樓夢》大旨言情,而情寄託何處?當然是每個人的言行之上,賈元春的燈迷,雖然普通,但能從眾人的臨場表現而窺各自心機也是情理之中。



元春省親前後,應是她人生最為得意時刻,於是在元宵節,興致盎然的元春給大家出了個燈謎:“能使妖魔膽盡催,身如束帛氣如雷,一聲震得人方恐,回首相看已化灰。"謎底是爆竹,這個燈謎很好猜,但大家卻都是裝模作樣,故意尋思,還用暗暗用恭楷寫了半日,第二十二回中原文是這樣寫的:


寶釵等聽了,近前一看,是一首七言絕句,並無甚新奇,口中少不得稱讚,只說難猜,故意尋思,其實一見便猜著了。寶玉、黛玉、湘雲、探春四個人也都解了,各自暗暗的寫了半日。一併將賈環賈蘭等傳來,一齊各揣心機都猜了,寫在紙上。



為何大家各揣心機呢?自然是元春的地位高貴。做為一個正得寵的皇家人,她的一言一行都有可能決定人的榮辱成敗。如寶釵,本是進京來待選的,卻未能入宮,她的將來何去何從呢?如黛玉,她鍾情於寶玉,為了能贏得嫁給寶玉的籌碼,她該如何討好元春呢?如探春,湘雲,進退是否合適,措詞是否恰當,氣度是否正確等都是她們考慮的範疇。因為各自的身份地位和追求不同。所以他們的著重點也不會一樣。但不管如何,每個人應該都表現出了對皇家充分的尊重。



有人說寶釵表現的最明顯,這也是情理之中的,她在中女孩兒中間年紀最大,見識最廣,自然大家以她為首。縱然不是寶釵定下行動的基調,其他人也會如寶釵一樣的,天家威嚴,縱是賈母賈赦賈政等賈府的當權者,也是先行君臣禮,再敘天倫情的,何況是一眾小毛孩子!



其實不僅僅是從對待元春的燈迷上,就是其他場合也可以看出人物的個性與教養來。如賈珍去女眷處,眾女眷各自的反映,如劉姥姥二進大觀園時眾人的態度,如抄檢大觀園時眾主子丫頭們的表現等,仔細觀察都可以看出個人所懷的心機。


萍風竹雨123


《紅樓夢》寫謎語的章回主要集中在第二十二回和第五十回中。《紅樓夢》第二十二回的回目是:《聽曲文寶玉悟禪機,制燈謎賈政悲讖語》。一看回目就知道這裡的燈謎與人物命運遭際有關,主要服從於人物的塑造和情節的發展需要製作的,也可視為曹雪芹對小說人物的命運所做的某些暗示。燈謎讖語是《紅樓夢》全書的重點之一,因為不僅寶釵唸的《寄生草》表明了寶玉出家、乞討的結果。而且,眾人寫的燈謎詩也被認為是暗示了他們各自的悲劇命運和結局。

“謎貴別解”,別解方顯謎味。在“銜山抱水建來精”的大觀園裡,鐘鳴鼎食的世家少爺小姐們得閒結社唱和,才情畢露。時值元宵佳節,又逢薛寶釵過生日,賈母一時高興,便湊份子為她舉行生日宴會。有極會享樂的賈老太君的帶動,生辰佳節都有熱鬧,元宵節自不會放過猜謎取樂。其間,賈元春(娘娘)派人送來了一個燈謎,命大家去猜,猜著了每人也作一個送進去。

賈元春的燈謎是:“能使妖魔膽盡摧,身如束帛氣如雷。一聲震得人方恐,回首相看已化灰。”——打一玩物。此謎謎底是“爆竹”。

迷信傳說爆竹能驅鬼除魅散穢氣,故說能使妖魔鬼怪聞之喪膽。“身如束帛”形容爆竹象一卷束起來的絹帛。後二句說盡管爆竹氣勢宏大卻極易毀滅,是“一響而散”之物。當賈家家運興旺、勢力煊赫的時候,上自王公貴族,下迄市井小民,誰不懼怕他家,特別是元春當了娘娘,賈家成了“皇親國戚”。秦氏出喪、元妃省親之類的盛大舉動正是“一聲震得人方恐”之時,這裡前二句當比喻入宮為妃身價百倍,聲勢顯赫,從此賈家成了皇親國戚,賈家的政敵一時“膽盡摧”。然而否極泰來,烈火烹油的盛舉之後,接著就是煙消火滅之時,後二句暗示元春如曇花一現,榮華富貴頃刻瓦解,賈府的好景不長。元春的謎語成了她的家族命運的極恰切的讖語。這個燈謎當是賈元春入宮得寵和短壽的形象寫照。脂硯齋評說:“此元春之謎,才得僥倖,奈壽不長,可悲哉。”

第一個為元春製作燈謎的是賈環,他寫的是:“大哥有角只八個,二哥有角只兩根。大哥只在床上坐,二哥愛在房上蹲。”——打一用物。此謎謎底是枕頭和獸頭。

在燈謎中凡是謎面上有的字,在謎底中不能再出現,否則稱為“露春”,燈謎一般是不允許露春的。元春認為這個燈謎“不通”,過於直白,命太監帶回。作者寫此謎,意在表現賈環不通文墨。既是謎,首先不該直說;既直說,文理又不通,“有角八個”還說是“只”,難怪只引得眾人大發一笑。賈環是寶玉的同父異母弟弟,趙姨娘的親生子。因為是庶出,在家中地位不高;加上他形象猥瑣,心術不正,行為頑劣,一向被人鄙視。“有角只八個”是說當時的枕頭是有六個面的長方體,所以共有八個角。“二哥愛在房上蹲”是指獸頭,古代建築塑在屋角上的兩個怪獸。這首謎語正好表現了這位三少爺的草包本色。它首先是語言粗鄙,什麼大哥、二哥之類,完全是市井無賴的口吻,毫無讀書人的文雅氣;二是生拉硬扯,床上的枕頭和房上的獸頭硬把它們排成兄弟,毫無道理,三是語言不倫不類,有角八個,夠多了,他卻說只八個,果然不通得很。賈環是個小丑式的人物,作者通過這首謎語又讓他出了一次醜。

第二個應元春的要求製作燈謎的是賈母,她是隨口唸到:“猴子身輕站樹梢。”——打一果名。當時賈政就猜著是“荔枝”。“站樹梢”的意思與“立枝”相同,“立”與“荔”諧音,所以謎底為荔枝。

“猴子身輕站樹梢”,很容易令人聯想起秦可卿託夢給鳳姐說的“樹倒猢猻散”那句俗話。然而“荔枝”又與“離枝”諧音,縱觀小說全貌,所以脂評說此謎的寓意在暗示“所謂‘樹倒猢猻散’是也。”此時此刻,賈家大大小小、老老少少的猴子們還都在樹梢上無憂無慮地嘻鬧,絲毫沒有“樹倒”的危機感。這也就寓示了賈家勢敗的結局。作者用這句謎語又作了一次諷刺性的暗示。

賈政出的燈謎是:“身自端方,體自堅硬。雖不能言,有言必應。”——打一用物。 此謎謎底是“硯臺”。

這首燈謎正是對賈政性格的刻劃,隱喻他酷愛讀書,崇尚筆墨,品格端方,古板正統的特點。從本回回目“制燈謎賈政悲讖語”看,此謎的用意當還與本回的情節有關。“必”與“筆”諧音,謎面即“有言必(筆)應”,意為硯臺雖不會說話,卻可以藉助於筆表達。“硯”諧音“驗”字,意喻賈母等眾人所制燈謎中的讖語,必將得到應驗,可視為是對制燈謎用意的提示。而且既然是“賈政悲讖語”,“有言必應”四字在本回中亦應有著落,當是指賈政從燈謎中領會到某些不祥之兆,並說了某些在未來情節中會應驗的話。可惜由於此回原稿殘缺,據脂硯齋評說:“此回未成而芹逝矣”,所以賈政究竟有什麼“必應”之言已不可得知。

賈迎春出的謎語是:“天運人功理不窮,有功無運也難逢。因何鎮日紛紛亂,只為陰陽數不同。”——打一用物。此燈謎謎底是“算盤”。

“天運”是說算盤撥動前,沒人知道最終能計算出什麼數字結果,所以說天運。“人功”是說算盤珠子要用人的手指去撥動。“理不窮”是說算盤永遠是被人撥來撥去,所以說是理不窮。第二句意思是說算盤雖可被人撥動,但如果是命中註定生不逢時,那麼不管你怎樣撥也是撥不出好結果來的。後二句說為什麼算盤整日這樣亂紛紛的呢,是因為陰陽的運數(命運)各不相同。“鎮日”即是整日的意思。

這首燈謎借整日亂紛紛的算盤隱喻賈迎春的性格及一生遭際。迎春生性怯懦無能,缺乏主見,處處聽從命運的撥弄,就象“打動亂如麻”的算盤,受人擺動。自從嫁給孫紹祖,命運更為悲慘,終日不得安生。本來賈府祖上對孫家“有功”,可偏遇上中山狼似的孫紹祖。這隻能歸之於“無運也難逢”,只能得出“陰陽數不同”的結論。賈赦想選個有財有勢的貴婿,結果把女兒送進中山狼的口裡。對迎春的婚配,賈母心中不稱意,又不想出頭多事;賈政深惡孫家,勸諫過兩次,無奈賈赦不聽,寶玉為此痴痴呆呆的,也只能跌足自嘆;王夫人十分憐惜迎春,也只能勸她服從命運,都曾亂紛紛地撥弄過算盤,結果都是有功無運,迎春這個善良的姑娘終於斷送了青春的生命。作者為迎春擬作的這首謎語,其實是一首帶有濃厚宿命色彩的自傷自悼的抒情詩。


介人傳承


元春畢竟是宮裡得寵的貴妃要人,像寶釵這種有野心想向上爬的人當然想留個好印象,將來重走元春之路。其餘看不出誰有像她那樣。我記憶力不好,也非專門研究,憑印象作答而己。


103311180523微風


我覺得這很正常吧,元春的身份擺在那裡,代表的是皇家,是聖駕,元宵節發個燈謎讓大家猜,那就是與民同樂了,大家照規矩肯定要一番恭維一番表演,配合著把這種君臣同樂的氣氛烘托起來,才算是正確的表現。這種做作放在今天也是大家心照不宣的“社交禮儀”,更何況在那個等級森嚴、君臣之間壁壘分明的時代呢。

書裡是這樣描寫那個元宵節的:

忽然人報,娘娘差人送出一個燈謎兒,命你們大家去猜,猜著了每人也作一個進去。

一個“娘娘”已經將眾人的身份位置確定了。那時距離元春省親不久,大概是藉著省親的餘緒,元春在元宵節一時興起想讓孃家人猜個燈謎。但她的身份是皇妃,要讓家人猜個燈謎也是要宮裡派人出來傳話的,程序上已經是宮裡的娘娘恩賜燈謎讓大家猜的意思了。

寶玉、黛玉、寶釵、湘雲四個人聽說這事,跑到賈母房裡去看元春這盞謎燈時,眾人已經在那裡一番表演。

只見一個小太監,拿了一盞四角平頭白紗燈,專為燈謎而制,上面已有一個,眾人都爭看亂猜。

“爭看亂猜”,就是場面所需的表演。說實話,一盞四角平頭白紗燈,真的沒什麼稀奇,賈府中人誰沒見過更好看更豪華的花燈?但這盞燈是元春從宮裡送過來的,小太監還站一邊等回話呢,他可是要把這裡的景況向元春彙報的。不管是真心尊敬娘娘,還是為了元春的面子,眾人都是必須做出一副歡喜雀躍熱烈參與的模樣的。

緊接著小太監還傳了元春的口諭:

“眾小姐猜著了,不要說出來,每人只暗暗的寫在紙上,一齊封進宮去,娘娘自驗是否。”

聽這話就知道,元春本人是真的興致勃勃想玩一把燈謎,只有興致高,才會這樣命令眾人“猜中了不要說”,要一個個寫好給她看。

眾小姐都不是笨的,當中更不乏寶釵黛玉這樣的聰明伶俐人。既然元妃興致那麼好,大家怎麼能不好好配合?不管是出於真心還是禮制,都不能表現出不感興趣的樣子,掃了元妃的興致呀!

於是大家就開始“各懷心機”的表演了:

寶釵等聽了,近前一看,是一首七言絕句,並無甚新奇,口中少不得稱讚,只說難猜,故意尋思,其實一見就猜著了。寶玉,黛玉,湘雲,探春四個人也都解了,各自暗暗的寫了半日。一併將賈環,賈蘭等傳來,一齊各揣機心都猜了,寫在紙上。然後各人拈一物作成一謎,恭楷寫了,掛在燈上。

首先是寶釵出場,一眼就猜出了元春出的謎語,卻偏偏要極力稱讚,假裝說難猜呀,假裝想老半天。寶釵如此,別人還不明白麼?雖然未必能做到寶釵那麼誇張,但基本上還是能按照元春的要求,各自“暗暗的寫了半日”,也就是不能當場喊出“好容易呀”就是了,這是對娘娘基本的禮貌,不能不給娘娘面子的,否則就顯得太沒教養了。

後來眾人還按照要求各自出了燈謎,“恭楷寫了”,這個“恭楷”的細節,也能說明禮儀的必須。畢竟是按照元妃娘娘的指示制的燈謎,姿態上必須要恭敬的。

事實上元春出的那個燈謎真的簡單,除了腦袋相對笨一點的迎春和賈環,別人都猜出來了。相信讀者看到這個燈謎也會一下子猜出來:

能使妖魔膽盡摧,身如束帛氣如雷。
一聲震得人方恐,回首相看已化灰。

對,就是賈政覺得不祥的“炮竹”,“一響而散”的鞭炮。後來探春、惜春、寶釵她們作的燈謎也都不是祥瑞之物,甚至包括老太太賈母出的謎底為荔枝的燈謎,都隱約預示了賈府未來的衰敗。所以賈政猜這些謎的時候越猜越心灰。反正這是作者刻意為之,有意暗示賈府未來的走向,不必多說。總之,就大家努力迎合元春的情緒,假裝興高采烈猜燈謎的一幕來說,在當時的禮制要求下是非常正常合理的表現。

這裡有一點說明一下,可能有人會覺得出身皇商家庭的寶釵這麼做不奇怪,黛玉也這麼“迎合上意”,似乎跟她的形象有些不符。其實黛玉本來也是正兒八經官宦之家的小姐,在賈府也浸淫了那麼多年,怎麼可能不瞭解宮廷和官場禮儀?君臣交互的場面應該怎樣表現得體,黛玉當然也是很清楚的。

像元春省親的時候,讓眾姐妹各寫一首詩,大家都不約而同突出了頌聖主題。黛玉也不例外,而且別人的頌聖是赤裸裸的,“奉命”“羞題”“何慚”“自慚”這樣的字眼頻頻出現,唯獨黛玉一句“何幸邀恩寵,宮車過往頻”具有與眾不同的文采,後來替寶玉寫的那首詩裡,一句“盛世無飢餒,何須耕織忙”,更是將君王的馬屁拍得清新脫俗。

打個比方,黛玉就是那種真正的高材生,不但懂得應試作文的套路,還能兼顧套路與文才。這水平,比只會死讀書背套路的人高出許多了。——有關這部分的分析,可以看我以前回答的《中的黛玉從來不說“混帳話”,你覺得黛玉真的不願意寶玉“讀書進取”嗎?》。

順便安利一下很久以前發過的一篇圖文:《借你一雙慧眼,爆竹炮仗看清楚》——爆竹和炮仗是一回事,但爆竹花和炮仗花是兩種花。

以上是頭條號“海闊天空詩酒花”的回答。歡迎在今日頭條APP關注“海闊天空詩酒花”。圖文、問答、視頻,海闊天空隨便聊。


海闊天空詩酒花


我覺得不僅是眾人各懷心機,更是《紅樓夢》作者的匠心獨運。

先看原文《紅樓夢》第二十二回《聽曲文寶玉悟禪機 制燈謎賈政悲讖語》情節:“寶釵等聽了,近前一看,是一首七言絕句,並無甚新奇,口中少不得稱讚,只說難猜,故意尋思,其實一見便猜著了。寶玉、黛玉、湘雲、探春四個人也都解了,各自暗暗的寫了半日。一併將賈環賈蘭等傳來,一齊各揣心機都猜了。”

元春的燈謎七言絕句是什麼?據後文交待:能使妖魔膽盡催,身如束帛氣如雷,一聲震得人方恐,回首相看已化灰。謎底是爆竹。


為什麼大家都“各揣心機”呢?

第一,是作者刻畫人物性格的需要。文中首先重點寫到的是寶釵,一見便猜著了,心裡覺得並無新意,但口中先是沒少稱讚,再是“只說難猜”。一個善於逢迎上司、討好巴結的形象躍然紙上,符合她圓滑世故、虛偽奉承的性格特點。而且她是第一個上前的,也可以說是把調子定下了,於是寶玉、黛玉、湘雲、探春四人也跟著雖然“解了”,還“各自暗暗地寫了半日”。


第二,元春想交流感情,但效果不佳。從元春的角度,元宵節制燈謎猜燈謎,也許是為了和孃家人拉近感情。試想,元春終日處在那勾心鬥角、人人自危的宮中,免不得常常提心吊膽如履薄冰,沒有一個可以說心裡話的地方,沒有一個情感釋放的場所,她是希望借這個元宵佳節和家人心靈聚會的啊!

第三,賈府對元春親情淡了,政治濃了。從禮制的角度,賈府已經不怎麼認女兒感情,而是君臣禮節了。從元春省親的情節就可以看出來。元春被封為貴妃,皇帝恩准她元宵節回賈府省親。賈府為迎接元春省親,專門修了一座大觀園。元宵節之日,元春乘坐繡鳳金鑾大轎,前呼後擁來到大觀園。大觀園內畫棟雕樑,金碧輝煌,亭臺樓閣,比比皆是。

從省親的禮節上,八十多歲的祖母、幾十歲的父母一併下跪行君臣之禮。雖有些許母女姐妹抱頭擁立的瞬間,但難有親人之間互聊家常心裡話的機會。元春就是賈府能否繁榮昌盛的一顆棋子。

因此,賈府中一干人等對元春的燈謎也就有的是討好,有的是應付,各懷心機。


第四,作者由此暗示了元春的結局。元春在皇宮中經受的是“風霜刀劍嚴相逼”,再加上後來失寵於皇帝,可以說是處處受敵四面楚歌;想到孃家來尋找一個情感避風港,孃家人又對她敬而遠之,沒有一句真心話,沒有一顆關愛心。一個弱女子,怎麼忍受如此的感情折磨?過早地香消玉殞成了她的宿命!


鳳凰王兮


身份不同,所以角色不同,各有想法,正常呀!


紅樓一夢666


\n

{!-- PGC_VIDEO:{"thumb_height": 720, "vposter": "http://p0.pstatp.com/origin/2e25800005d3c61b16d64\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