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愛,給出最真的答案——黑龍江省對口援助孝感市醫療隊抗擊疫情紀實

庚子歲首,疫情突發,澴川遭難,人心相牽。

在孝感全民抗疫最吃勁的關口,黑龍江省對口援助孝感市醫療隊領命增援。

疫情緊急,容不得半點遲緩。

接到國家指令後,黑龍江省委省政府迅速行動,選派人員、調撥物資、協調溝通……

集結,出發!

一聲令下,黑土地上13個地區的542名醫護精英星夜兼程,跨越2000多公里,分期分批馳援孝感。

這些來自白山黑水的白衣勇士們,帶著親人的牽掛和家鄉人民的深情厚誼,帶著殷殷囑託和責任使命,帶著一顆滾燙的心和“不勝不還”的鄭重承諾,逆行出戰。

他們用精湛的醫術,用深沉的大愛,在這場沒有硝煙的戰“疫”中,寫下自己最真的答案。

真愛似鐵,用嚴格的標準守護隊員安全

2月12日深夜,隨著醫療隊第一批316名隊員的到來,救援準備工作馬上在緊張有序的開展:工作對接,形勢研判,崗前培訓……

“不管你在自己單位是如何的優秀,在這裡,一切從零開始。請認真聽講,仔細操作,崗前培訓不合格的同志,不能上崗。”培訓課上,黑龍江省援助湖北醫療隊前方指揮部副指揮、省衛生健康委員會副主任方慶偉嚴肅的對援孝醫療隊隊員說。

醫療隊員大多都是黑龍江省各地醫院中的骨幹,其中醫生共182人,高級職稱43人,副高職61人,中初級78人;護士共354人,高級職稱4人,副高職稱38人,中初級職稱312人。

黑龍江派出了自己的精兵強將。但這是一場不可預知的戰鬥,任何的疏漏,都可能造成不可估量的損失。

這個險,冒不得,必須用鐵的紀律,鐵的規程,來嚴格要求每一個人,做到萬無一失。

細節決定成敗。操作課上,一遍又一遍的穿脫防護服聯繫,一個又個流程的走。“頭髮、領口、袖口、褲腳都必須裹緊扎牢。記住,不能留下一個死角。”類似的話,黑龍江省醫院副主任護師郭文霞說了無數遍了。

隊員們對這樣嚴格的考核,毫無怨言。有的女同志將頭髮剪短,有的甚至乾脆和男同志一樣剃成了光頭。這一切都是為了一個目的,“打贏戰‘役’,早日凱旋。”

面對無形的病毒,多一分謹慎就少一分危險,為了保障隊員儘可能避免被感染的風險,郭文霞和隨隊的感控專家們沒少操心。

疫情兇猛,加上孝感本地的醫療資源有限,在同當地醫護人員一起全力救治病患的同時,嚴抓源頭防控,成為擺在黑龍江省醫院副主任護師郭文霞面前的首要任務。

“接到任務後立即準備出發,20年感防經驗,我應該為一線醫護人員把好安全門。”郭文霞說。

2月16日,隨隊到達漢川市後,郭文霞立刻開展工作。“分區明確,流程設置合理,路線明確,才能讓醫護人員進入隔離病房。”郭文霞說。

實地勘驗,業務培訓,指導病區改造,感防巡查……郭文霞和隊中的院感專家們通過不懈地努力,在漢川、安陸、應城三地為保護一線醫護人員構建起一道“鐵閘”。

“來到這裡,我們就是一家人,不分彼此。來,就是為了打贏戰役,取得最後的勝利。在這場戰鬥中,光靠激情和熱情是不夠的,更需要冷靜的頭腦、堅強的意志和高超的技術,個人防護是底線,嚴格的要求是對你們的愛護,只有你們是安全的,才能更好地救治更多的患者。”方慶偉對隊員強調。

真愛如燈 用心裡的光照亮生命之路

在重症監護室,幾乎每天都會上演著生死爭奪戰。

今年47歲的黑龍江省醫院神經呼吸重症醫學科主任武猛,在省內參與救治多名重症患者,接到任務後奔赴孝感前線,負責漢川市人民醫院危重症監護病房工作。

“快來,這裡患者有情況!”一天下午交接班時,對講機裡傳來病房護士的呼喚。

聽到呼叫的武猛和同事,一路快跑衝進病房。“趕到床邊時,患者血氧等指標下跌得厲害。留給我們的時間,只有關鍵的幾分鐘。”

武猛雙眼和患者口鼻相對,迅速完成氣管插管。“患者呼吸形成的氣溶膠,容易產生傳染風險。可緊要關頭,根本顧不上了。”他說。

監護儀上,這名43歲患者的生命指標在一點點改善。對症補液、密集監測,醫護團隊一直忙到晚上7點多。

當晚,患者病情初步穩定。“第二天一早,恢復到正常狀態。”武猛懸著一夜的心才稍微鬆一鬆。眼下,這名患者已在持續好轉。

“不放棄每一位患者,盡最大可能救治更多的患者”,是黑龍江醫療隊所有醫護的共識。

3月7日一早,黑龍江醫療隊重症病房微信群裡沸騰了!77歲的危重症患者褚蘭(化名),在ICU住了20多天後,肺部明顯好轉,消化道出血也止住了。

“這可是特大喜訊,哥激動得想哭,多少個日日夜夜,終於看到了希望。”這是來自漠河的劉建醫生,曾靠一塊巧克力挺過8小時的搶救工作。

重症監護室裡的所有醫療隊人員進行24小時輪班,不眠不休持續戰鬥,對於來自伊春市第一醫院的急診科護士郭斌來說已經習慣。

每次值班,厚厚的防護服要穿三層,戴上護目鏡和口罩,為避免感染,對裸露出來皮膚,都要用膠帶粘住。“為了節約裝備、節省時間,中間不能吃飯喝水,也不能上廁所,否則防護服就報廢了。”這樣厚重的防護裝備一層一層套在身上,非常悶熱,體力消耗也遠超平常,沒有片刻休息的工作6個小時,完全是靠毅力在堅持。

他所負責的病區收治的都是重症患者,生活上皆不能自理,而且病情每時每刻都在發生變化,這就需要24小時實時觀察患者的生命體徵。由於病情嚴重,病房實施嚴格隔離措施,不允許家屬陪護,除了正常的醫護治療外,餵飯喂水、端屎端尿也都由郭哲和同事們來完成。

每每從死亡線上,將患者的生命搶救回來時,這些在重症監護室裡戰鬥的白衣戰士們覺得所有的付出都值得。

真愛若水,用點滴的關懷打開患者心扉

面對沒有特效藥的病毒,除了常規的治療外,更多的就是要給患者關愛,樹立起他們戰勝病魔的信心。

應城市中醫院二樓重症病房裡,來自黑龍江省伊春市第三人民醫院的護士孫碧男為了照顧33號床失去了生活自理能力的爺爺,試著用剛學的應城方言喊:“爹爹,先不要睡了!我餵你吃點飯,好不好?”老爺爺睜開眼看了看她,點了點頭,眼神中有驚訝又感動,眨了眨眼睛,似乎是在表達謝意。

“再吃一點好不好,或者我們吃口雞蛋好不好?”像哄小孩子一樣,孫碧男給老爺爺先餵了點熱湯,之後又餵了點粥喝,還剝了一個雞蛋給老爺爺吃。

在孫碧男眼裡,這些老人就像小寶寶,他們沒有親人陪在身邊,內心一定很孤獨、很脆弱的!一定要有耐心!

在漢川人民醫院歡樂街院區,患者數量多、病程長,醫療隊護理方面開展“點對點,心連心”的心理護理模式,每名患者均有責任護士分管,實行責任護士當班管,下班後微信與患者溝通關注。由哈爾濱市第一專科醫院精神科醫生制定方案,對患者進行心理干預,將患者焦慮、恐懼等負面情緒以科學的救治方法降到最低。減輕患者的心理壓力,增加其戰勝疾病的信心,提高免疫力。

“同屋患者今天出院了,真為他開心。因為有人出院,就證明我也有生的希望。28床小田。”

“你們都是與疫情作戰的勇士。有擔憂不怕,我為你排解。你的心理醫生朋友諶彪。”

“加油孝感,加油湖北,加油中國”,在大慶油田總醫院心臟神經中心大專業護士長夏麗娜建立的這個微信群內,近200名醫患你一言我一語,從吃的東北大米,到彼此叮囑打氣,聊得火熱,似乎沖淡了疾病帶來的煩惱。

醫病先醫心。只有從照顧患者的點滴開始,才能打開他們的心扉。

真愛無界,千里馳援留下抹不掉的情誼

“二月二,龍抬頭”,是中國的傳統節日,意味著冬眠結束,萬物生機盎然。

應城市中醫院的病房裡,一場特殊的聯歡會正在舉行。

當一曲《為了誰》的音樂響起時,大家都不約而同的合唱起來。在場的所有人心被一點點溫暖著,眼中留下了激動的淚水。

在聯歡會接近尾聲時,一位小夥子,緊緊握住領隊張效宇的手,說出自己的心裡話:“世界上沒有從天而降的英雄,只有挺身而出的凡人,在這次疫情當中,我們全家七口人都被新冠病毒所感染,不過就是因為有你們這群人,這群白衣天使,我們堅強的後盾,我的家裡現在已經有兩人康復出院了,所以我非常的感謝你們,你們不遠千里來到這裡救助我們,想對你們說一聲辛苦了!英雄們!”

小夥子從大年三十入院,至今也沒留下一滴眼淚。可此時卻再也無法控制住自己激動的情緒,流著熱淚,為這群不遠千里來到湖北支援的“抗疫戰士”深深地鞠了一躬。

樸實的話語,表達著真摯的情誼,這是經過生與死考驗後的感謝。

截至3月19日24時,黑龍江援孝醫療隊累計管理患者1077人,其中重症患者132人,危重症70人,治癒出院942人。

在救治患者之外,黑龍江還惦念著孝感人民的生活。2月17日,編掛49輛、裝有3000噸三江平原優質大米的貨運專列,滿載著黑龍江省委省政府和全省人民的牽掛,經過幾十個小時晝夜疾馳,從佳木斯抵達孝感。

如今,這些大米早已被送往孝感醫院、隔離點等,用於日常飲食。

愛,融化寒冬,春意盎然。

愛,是逆境中的光芒,荒漠中的花朵。

龍江與孝感,情相牽心相連,疫無情人有愛。春已來,希望終會如約而至,我們堅信。(孝感日報記者伍洪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