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 國, 他 鄉

這幾天的英國很刺激,不見口罩,確診飆升,群體免疫。。。這幾天華人圈子也很刺激,天價機票,千里送毒,留守抗疫。。。

倫敦也差不多進入停擺狀態了,外面的世界看上去一片安靜,而被人類社會中少數人保護著的多數人有了更多的時間宅在家裡,更多的時間去分享觀點,去喧囂輿論。作為留守的一員,我也來記錄一下。

首相是不是在忽悠?

做個簡單的計算,英國6600萬人口,18歲到59歲人口大概60%,就算他只需要50%的人去感染吧,再假設這幫人都是20歲的身體素質,千分之二死亡率,大約要死4萬人,而且是NHS不太可能放棄搶救的青壯年。如果再算上總人口18%左右的60歲以上人群呢,要搶救多少?衛報說全英格蘭只有15臺ECMO,去年冬季流感高峰的時候總共有30臺,這是個小學數學題。群體免疫估計真的是用來嚇唬老百姓的,主要不是政客做得出來做不出來,而是NHS吃不吃得消。最壞的結果已經告訴了你,那接下來做什麼都不可能會更糟。


有的作業真沒辦法抄!

中國之前是疫情最大的戰場,中國也將是接下來一段時間世界的希望。在武漢以外地區,中國用事實向世界證明了人類是可以應對這場危機的。而在武漢,病毒早兩個月就向人類展示瞭如果應對不及時,需要面對的災難後果。毫無意外地,兩個月後武漢的悲劇在歐洲各國先後上演。從官員淡化疫情,到地域歧視,從炒作特效藥,到天價口罩,從可防可控,到基本失控。人類面對疫情做出的本能反應,跟政治基本無關。但是,對病毒的有效防控,非一個強有力的政府不能做到。你請別人抄作業,差不多也就是指著鼻子罵他們的政治制度了。這種人類社會制度大同的話題,還是留到疫情之後,留給我們的子孫後代去討論。


疫 國, 他 鄉

防疫方面,向日本學習


最憤怒的最安全

疫情帶給社會的遠遠不止疾病本身,還有各種矛盾的激化,信任和信心的破壞。看到有人在隔離賓館耍無賴要礦泉水,有人瞞報帶毒回國,有人把海外華人當標籤。看上去,參與者都很憤怒。只是不知道這股怒氣的推波助瀾者,家裡的口罩是國產還是進口,活動經費是人民幣還是外匯。唯物地講,憤怒是需要消耗能量的,如果消耗的是疫情帶來的負能量,那這憤怒也不是壞事。從武漢到倫敦,從吹哨到群體免疫,輿論中表現得最憤怒的人群大概率是健康的,是能夠陪伴家人身旁的,是吃喝暫時不愁的。而那些在醫院戰鬥,在社區服務,在擔責指揮,在路上執勤,在科技攻堅的群體,怕是沒有多餘的精力去緊抓輿論熱點。被病毒摧殘過的家庭,被斷了求醫路的其他病患,被疫情經濟逼入絕境的企業和個人,作為主要受害者的他們,怕是沒有心情去守著朋友圈和微博熱搜。輿論的山頭有哪些大王我不知道,但取經的師徒只能短暫停留,上班的小妖挨完打還要繼續巡山。


最自信的最危險

生態失衡不是新聞,人造病毒才是新聞。人類還是太自信了,寧願相信各種陰謀論,也不願相信大自然會如此對待萬物之靈,自封的萬物之靈。除了核武器,人類要把自己完全乾掉還是有點難度的。但是大自然要淘汰一個人類這樣的物種,可比人類滅掉北方白犀牛要簡單得多。一場流行病,氣候變暖兩攝氏度,一個瞄的準一些的小行星(就像2019 OK一樣),萬物之靈可能就要換屆了。我真心建議這個球上的所有人,新冠之後,多給自然一些敬畏。唯一的好消息是,新冠病毒世界大流行的時候,世界各地的汙染都降了下來,環境在變好,我們是能夠救自己的,作為一個物種,而非個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