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學校長當著全體學生說:“學生”就是專門以學習為主的人。這定義是否正確?

關隴清荷


這裡是悟空問答,應悟空小秘書邀請,我來回答這個問題。

題中校長所講的學習主要是課本知識學習,主要目的為考試,為獲得好成績。結合現在很多學校的教育現狀,也恰是這樣做的。重學業成績,而輕視培養學生怎麼做人,做怎樣的人,這是現在學校教育最突出的問題。可能很多人感覺現在人心浮躁,自我意識爆棚,這便是從小在學校裡只學課本知識而未學做一個理性之人的結果。

如果哪個校長敢說學生就是專門以學習為主的人,那這個校長基本不靠譜,再通俗點說就是混飯吃的。按常理講,一校之長應該是最懂教育之人,不僅要擅長學校管理,更要擅長教育學和心理學,按這位校長所講,學生如果就是專門以學習為主,那麼德育功能基本上就喪失了,讓這樣不重視學生德育培養的人當校長,要是能把本校學生教育好才怪哩。

一、在上世紀80年代開始,學校對育人工作提倡“五講四美三熱愛”,主要內容是:

1、五講:講文明、講禮貌、講衛生、講秩序、講道德。

2、四美:心靈美、語言美、行為美、環境美。

3、三熱愛:熱愛祖國、熱愛社會主義、熱愛中國共產黨。

我就是在這個時代上的小學和中學,那時學校尤其重視對學生的德育工作,可以說,我們70後這一代人就是在學校裡就是接受“五講四美三熱愛”的德育培養長大的。至今在很多學校里老教師仍然把其內容應用在德育工作之中。

二、請看學校評選“三好學生標準”,其內容遠不止學習本身。

1、愛祖國、愛人民、愛勞動、愛科學、愛社會主義、孝敬父母,學雷鋒做好事。講文明、懂禮貌,遵守《小學生守則》及《小學生日常行為規範》,謙虛誠實、尊師愛友、艱苦樸素、關心集體、完成學校班級交給的任務。敢於對不良現象提出批評。講究個人和公共衛生,積極參加雛鷹爭章活動。

2、勤奮學習文化科學知識,上課專心聽講,積極思考問題,踴躍發言,自覺認真完成作業,多看課外書籍,積極參加學校興趣小組活動,學習成績優良。

3、認真上好體育課,堅持經常參加體育活動,有良好的衛生習慣和健康的身心素質。達到“體育鍛煉標準”自覺認真地做好廣播操,眼保健操。

三、請看學校評選“優秀少先隊員標準”

1、聽黨的話,愛祖國、愛人民,關心集體,愛護公物,刻苦學習,積極鍛鍊身體。積極參加少先隊組織活動,積極參加“雛鷹行動。

2、努力提高“五自”能力,並有較突出表現,德、智、體、美、勞能夠全面發展。 四、請看學校評選“優秀學生幹部標準”

1、具備三好學生條件的班隊幹部,有一年以上任期,熱心為集體工作,為同學服務,工作積極肯幹,有工作實績,有較強的組織領導能力,在同學中有較高的威信,能起骨幹作用。

五、結合學校德育工作主要內容,再看題主所講的這位校長所講內容。

如果按該校長的說法,學生就是專門以學習為主的人,那必然會把德育工作當成形式化的東西。當前學校教育的現狀還真就把重心全部放在了抓學習,抓成績,以此來評先進。儘管這位校長說了大實話,但是他完全忽略了德育工作對學校的校風校貌,或者說校園文化的重要作用。

現在擺面我們面前有一個非常尷尬的局面:很多家長不重視家庭教育,導致孩子在家庭裡德育缺失,到了學校裡也不重視德育,請問一個孩子從小就沒有良好的品質道德教育,長大以後,在他們的思想裡還剩下什麼?所以,你會看到從90年代以後,因家庭教育和學校教育普遍對孩子缺少品質道德教育與培養,才導致今天社會上拜金主義盛行,崇尚物質化而輕德行養成,結果就大量出現人性的冷漠、自私、貪婪、卑鄙、無恥、欺騙。

如果學校再不把德育當在和學業同等重要的地位來抓,家庭教育仍然繼續缺失,恐怕今後一代又一代人的全民素質將會越來越差。包括那些受過高等教育的人,品質道德也好不到哪去,因為人是社會性動物,受環境同化影響非常之快。


寒石冷月


對不起,我對學生也是這樣說的:"現在溫飽不愁的時代,學習就是第一生命。"

要想找茬挑毛病 ,你說什麼我都可以挑出一大堆,沒必要對人家說的每一句話都咬文嚼字的。

舉個例子吧,昨天校長叫我去校長室談話,因為之前我們就績效工資方案提過一些意見,校長就我提的意見找我談話,其中一點意見就是,一個教數學的副校長,只教一個班,平均分卻跟最高分的老師相差了20多分,我在老師群裡發了一頓牢騷,藉此諷刺所有行政,只教一個班,一天只上一節課,平均分卻跟人家相差幾十分,丟人不丟人,還竟然被評為年度考核優秀,收了4000多元獎金,最可恨的是,班主任找他談話讓他多找方法,他還竟然說:"沒辦法,我就是這樣的水平了。"完全沒有底線。

正校長說:"陸校長平時是很努力工作的,天天沒天亮就去守門口,你們也看得到的,這個優秀,他當時也說不要了,只是其他評委堅持給他。"

我當時就直接對正校長說:"校長,努力校長守門口是你們應該做的,這樣可以用來解脫成績太差的問題嗎?那如果我作為一般老師天天去巡側門是不是就可以當校長了?他成績不好,認個錯努力做好很難嗎?為什麼還要為他找藉口?你們當行政的,一週才5節課,算績效就當10節來算,連上一節算一節的勇氣都沒有,怎麼當領導?優秀不要那是做戲,沒人信的,一群馬屁精堅持給他,這是無私顯見私……"

一個人差成這樣竟然都還可以找理由說他到底還是優秀的,這社會還有底線嗎?

同樣道理,學生應該以學習為主,過分嗎?我認為學生的第一生命就是學習,有問題嗎?質疑的人全部都是沒文化的。


中小學英語精修


從這位中學校長的語境是強調學生以學習為主,不要開小差,更不要不務正業來說,是正確的。顯然,這位中學校長的話對讀書無用論具有針對性,語重心長!學生,當然以學習為主,主要學文化,學科學知識,也兼學為人處事和其它的勞動技能等。否則,學不到知識,就浪費學生時代的美好時光了。比如,一箇中學生,經常請假幹別的事,三天打漁四天曬網,學校,想來就來不想來就不來,能行嗎?又如,一個初中生沉迷於當作家,上課不聽講卻一門心事寫小說,像話嗎?

但是,若要硬說這位校長的講話就是對學生下定義,那就不夠嚴謹了。學生,主要是指在學校、學堂或其他學習的地方接受老師教育的人。其主要特徵是有專門老師教育,並有學習成績評比(畢業考試、升學考試等),為了保證學習效率並且不影響其他同學學習,就要遵守紀律遵守校規。以此區別於其他的學習形式,如自學。當然,也有自我謙虛的說法,例如說永遠是某某的學生。但普遍認為一個人離開學校走向社會走向工作崗位了,就不再是學生了。即使你又參加什麼專業培訓,只能說是學員,而不是學生。對於每一個人來說,學生就像青春,一去不復返了!因此,在校讀書的同學們:學生是幸福的,珍惜吧!


中華保護全球


校長之言常常是其治校方略的表現,在素質教育開展得如火如荼的今天,校長這樣說,顯然表明其格局不夠大,境界不夠高,但這類學校因其高考成績較為靚麗,一白遮百醜,這種主張的危害卻被忽略了。

第一,校長之學習一定指的是文化學習,考評老師學生一定以分數論英雄。

校長強調學習為主,那麼學校一系的規章制度、作息安排一定緊緊圍這個中心;尤其是考評制度一定是通過分數把教師、學生分一個三六九等。

學校這種做法顯然是違背了教育主管部門的“不以成績評價學生和老師”的規定。其次,這種做法還會給老師和學生造成極大的心理壓力。現在家校之間常有齟齬,師生之間常有衝突,學生壓力過大而輕生,這一切都與學校“以學習為主”這種主張不無關係。

第二,既然以“學習為主”,那麼學校的中心工作一定是泯滅個性的教育。

我工作的學校就是以“學習為主”的學校。學生從早晨5:30,到晚上10:30,高三甚至延時到11:20.沒有星期天,沒有節假日,夜以繼日,焚膏繼晷。

學校用盡一切手段擠佔學生時間,學校、領導提倡老師提前3分鐘進課堂,老師拖堂3分鐘,這樣一個課間10分鐘,硬生生地被壓縮成只有4分鐘。學生跑一個操,還得拿著書本去背讀。

學生學習苦不堪言,這就是“以學習為主”的畸形狀態。這種管理模式註定是泯滅個性、只見分數不見人的教育。

這種教育模式不僅危害在今天,而且在將來,就是大部分學生一旦高中畢業就再也厭惡讀書了。

結束語:看著那一個個鮮活的生命在學校裡經受這樣極限挑戰式的學習,弄得精疲力竭,的確令人心酸,卻又無奈。高曉松說,生活不僅是眼前的苟且,還有詩和遠方。看著學生這樣暗無天日的學習,多麼希望學校能夠“網開一面”,給學生的青春透一絲光亮進來。


青衫李探花


中學校長的這句話沒有毛病,恰恰表現出校長是一個情商和智商非常高的人,把"學生"定義得如此完美。學生本來就應該以學習為主。加了"專門"兩個字,表明了學生當前的中心任務就是學習,讓學生更加明白努力的方向。


我們都是從學生時代過來的,回憶我們那個時候讀書的情況,父母也經常對我們講,學生就是以學習為主,要把時間和精力用在學習上,學好了科學文化知識,將來才會在社會上立足,為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貢獻力量。

作為農村娃,要想走出農村,不要像父母那樣過著面朝黃土背朝天的生活,唯一的辦法就是通過讀書來改變命運。萬般皆下品,惟有讀書高,這也是父母長期掛在嘴邊的一句話,父母為了不影響我們學習,家務活也不讓我們幹,讓我們一心一意地學習,希望通過自己的努力學習實現人生夢想。


在學校裡,老師也給我們講,學生到學校裡來就是為了學習,只有把學習搞好了,才對得起家長和老師的一片苦心。學生要把有限的時間用在學習上,專心致志地聽老師上課,認認真真完成老師佈置的作業,將來才會走得更遠。

中學校長的這句話,聽起來好像不容易接受,但道出了問題的本質,人們常說"活到老學到老",學習是永無止境的,三人行,必有我師焉,每個年齡階段學習的內容不一樣罷了。


Lance課堂


這話從一名校長嘴裡說出,雖然是很不得體,但確實是大實話,道出了我國教育的現狀。

當下的教育的確有些浮躁,有些急功近利,並且陷入了一個誤區,就是重視分數的高低,而忽視了最重要的人品教育、人格教育。

現在的中小學強調的是升學率,並且學校的校長把升學率都看得很重。因為一所學校要取得好的名次,得到社會的認可就得把教育質量搞上去,而社會關心的教育質量就是升學率和高分學生比例,學校排名次,都得用升學率和考試分數來說話。

與此同時,學校在評選“三好學生”、“優秀班幹部”時,也把學習成績作為評選的唯一標準。評判學生的好壞,學習成績成了一把標尺,學生只要學習成績好就可以“一俊遮百醜”,一好百好。

然而教育的本質是培養社會需要的人才,什麼樣的人才是社會所需要的呢?當然是全面發展的優秀人才。早在1956年毛澤東首次對我國的教育方針作表述時,提出了“德育、智育、體育幾個方面”,他指出:“我們的教育方針,應該使受教育者在德育、智育、體育幾方面都得到發展,成為有社會主義覺悟有文化的勞動者。”;1995年通過了教育法關於教育方針的規定,對全面發展的界定是“德、智、體等方面”;2015年12月,第十二次人大常委會第十八次會議通過了《關於修改的決定》,修改後的《教育法》對全面發展界定為“德、智、體、美等方面”,將“美”作為了全面發展的內容之一。習近平總書記講話中“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 “德智體美勞全面培養”的表述和關於要在學生中弘揚勞動精神的論述,把“勞”置於“五育”之一,進一步深化了對教育發展規律的認識。

然而從我國目前教育的現狀來看,全面發展卻沒有得到全面落實,正如這位校長所說的“學生就是專門以學習為主的人”,事實學生負擔過重是普遍現象,課餘作業之多讓許多學生不堪重負。特別是到了畢業升學的階段,往往是每天六七節主課、四五張試卷,到了週末和假期還要參加各種補習班,讀書讀成憂鬱症、讀成自卑、自閉、讀成人格不健全,是不少當代學生的真實寫照。

只抓學習成績,一次考試定名次、甚至定終生導致學生急功近利心態。學校對學生的評價是隻看學習成績,平時表現、道德情操、品性優劣這些幾乎被忽略,致使學生把所有的目光與精力都彙集到考試。因此長年累月昏天黑地地夜以繼日地學習,滿腦子裝的是預習、複習、考試,沒有時間、精力,也沒有動力、沒有必要去反省提高那些對素質起作用的非智力因素,即樹立堅定的信仰、良好的道德、堅強的意志與無畏的精神,以及包含善良、愛心、寬容、尊重、誠實、信用、自律在內的人文與人道涵養。

不過近年來,各級政府對教育存在的問題進行了一系列的改革,尤其是引起了高層的高度重視,習近平總書記就明確提出“要努力構建德智體美勞全面培養的教育體系,形成更高水平的人才培養體系,把立德樹人融入教育的各個環節,貫穿教育的各個領域。”,習近平總書記的講話為教育改革指明瞭方向。

那麼怎樣才能構建起“德智體美勞全面培養的教育體系”?落實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值得所有教育工作者好好深思,如果這些問題解決不好,教育改革還是會難有起色。

一是觀念問題

教育的目的是培養人才,人才首先是人,然後是才,所以教育應以育人為本,這首先需要教育工作者對教育重新認識,對自我重新認識,對教育培養什麼人重新認識。教育改革如果不更新觀念,不轉變辦學思想、教育理念等,仍然默守陳規,是很難取得實質性效果。

二是教育質量的考核評價問題

如何考核評價教育質量?關係到對教育的要求和導向。如果不改變過去那種以升學率和考試分數來作為評判標準的單一考評方式,要改變教育的現狀同樣很難。


軍旅小故事與教育


這位中學校長對學生的定義沒有錯,因為他是一位中學校長,面對的對象是在校中學生。

1.現在你是在校中學生,你的主要任務就是學習,別的不該你操心,你也操不了心,把你該學的文化知識,牢牢的學好學紮實,才是正道;

2.因為是在校中學生,你只能以學習文化知識為主,別的歪門邪道你不能學。中學階段學習不好,你就別想考上好大學,考不上好大學,你將來的生活水平肯定比不上別人,社會就是這樣,作為中學生,除了好好學習,你別無選擇;

3.如果不想搬磚,你就得好好學習,別的路你走不通,富二代能有幾個?即使你是中國式的富二代,父母也養不了你一輩子,現在不學好文化知識,你就是低人一等,現實就是這樣,你只有好好學習,才能讓自己強大;

4.咱不玩虛的,什麼大話套話都沒用。你是在校中學生,就是為自己而努力學習,自己學好了,以後過上好日子,自己好,國家也希望你這樣;

5.你是在校學生,學習才是最重要的,心思放在學習上,你就不會學壞,你就不會貪圖享樂,也不會做校匪校霸,危害他人。

所以,這是一位霸氣的校長,也是一位充滿正能量的校長,他對自己的學生下了精確的定義。


教育至上


我以為這話沒毛病!你不能鑽“牛角尖”,其語意是突出學習是學生的主要任務,強調學生在校階段學習的重要性!即學習是學生生活的中心環節,此期間要以學習為主,要心無旁騖,堅持不懈;不能不務正業,分不清主次,撿芝麻而丟了西瓜!可謂語重心長而又鞭辟入裡!

青春期的學生頭腦靈活,思維敏捷、記憶力良好,是“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大好時期!科學文化知識,處世為人、身體鍛鍊與保健、個人審美意趣、勞動技能都要用功學習,為將來走入社會,適應各種工作崗位打下堅實的基礎!

否則,三天打魚兩天曬網,今日去散發傳單賺零錢,明天沉溺於網絡開網店追逐利潤,很容易“誤入歧途”,導致學習勁頭下降,模糊了學習目標;如此,會浪費精力與時間,揮霍學生時代有限的黃金時光,終至半途而廢、一事無成,將來悔之晚矣!

只是在面對全體學生時如此表達略顯不夠嚴謹!可能被人偏面地理解為要求學生以應試學習為中心任務,鼓勵夜以繼日,廢寢忘食提高考試成績以出人頭地,可以忽略德智美勞等方面的學習!


希望星晨58298869


不對狹隘了,如果專門學習這和孔儒封建時期的兩耳不聞窗外事讀書人差不多,這種人學成後也不要抱太大的指望忘恩負義忘掉初心壞得很,再廢一點就是百無一用是書生,學生不止要學習還要有空閒時間去玩去勞動去實踐,最大的學習場永遠都是現實,課本能夠教你的用一段話籠統的就哪麼幾句話,語文寫作的技巧背到幾篇課文,數學掌握一堆公式的計算,像這麼幾句話你就讓學生一直在哪裡學,不好意思以後你會發現你學的哪些玩意兒人工智能簡簡單單就把你代替了


xynamjg


學生,就是專門以學習為主的人。當一名中學校長如此強調學生的身份定義時,我們也會默默的問下自己:這個解釋對嗎?當初做學生時,我們有這樣的覺悟嗎?


“學生”一詞的古時定義

“學生”一詞,最早出現在《莊子·達生》中:田開之見周威公 , 威公曰:‘吾聞祝腎學生,吾子與祝腎遊,亦何聞焉?’” 陸德明釋文引司馬彪曰:“學養生之道也。”

如文中所講,“學生”一詞為狹義的“學習養生之道”,如今早已棄之不用。

“學生”一詞的演化

後來,在“學習養生之道”的基礎上,學習的詞義變得更加寬泛和幹練——先學而後生。這指的是先學習別人的知識,然後生化出自己的理解。這裡而的“生”,也是老子在《道德經》裡得到的: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這是化天下為己用的意識和責任。


校長的用意:好好學習吧,少年

再後來,“學生”一詞,就指代為“學習的人”,而將“生”的概念,逐漸弱化,漸漸消失。

如今,“學生”一詞,泛指在校上學之人。該校長如此解釋“學生”一詞的定義,旨在強調學生的身份和責任:學好課本知識,高考場上拿高分。這樣的校長,已經將學生的屬性強調的很明白了:學生時代,最重要的,就是學習,高考在等著你們每一個人。



最後,默默為這位負責任的校長點贊,務實方能致遠,考試才能晉級,該學習的時代,就應該拼命,把詩和遠方放在大學,留在以後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