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麼樣才能更好地安排小說結構?

貓咪貓咪小貓咪


水無常勢

小說,說白了就是講故事。把你要說的意思即主題思想。不是直通通說出,而是通過故事情節、環境刻畫、活生生的細節、風趣生動的語言,引發讀書興趣,讀後回味無窮。

說簡單,做起難。首先,你的小說要打動別人,先要感動自己,有股“非吐出不可”的激情。就是人們常說的“靈感”。沒這股激情,千萬別動筆。

關於小說結構即佈局,如水無常勢。有直敘,有倒敘,有插敘。至於開頭,有先聲奪人,有看似無奇實含深意,有偶爾拾起一句話、一首詩賦等。結尾更多,有畫龍點晴,有喜有悲,還有懸念。正如你走到三岔路口,忽然駐足,是前行或左轉或右轉,讓讀者去選擇吧!

環境描寫雖重要,但要為故事的背景,突出故事效果;人物的語言和心理活動的描述可以說是小說的難點,語言符合人物性格特點,又能恰如其分展示其當時心裡活動。這就要你自己彷佛生話在小說眾人之間,與之同喜樂哀愁。一一一

我想起一句古語:無憂無博士。就是說,只有真情流露,你的才華方能充分發揮。我過去在報刊上發表的小說來看:有時一時激動,寫作的東西會發表,有時花費精力去精凋細琢的東西,自認好,而編輯看不上眼,為什麼?文章改來改去,自己那“情”丟失了。有的作者,原來設計是“大團圓結局”,寫著寫,自己情感跟著小說主人公走,與其相通,結果寫成悲劇。

所以,小說的結構,如水般無常勢。作者的情感是裝水的容器。但是,寫小說還是有其要素,就如水的特性一樣,靠作者靈活掌握,別受所謂“結構”框框束縛。



雄哥14505


我寫只腦中大致想想要表達一個什麼主題思想,再通過故事情節向上引靠,大架構也想過,可是有時會被小情節帶走,後來想想,只要主題思想表述清楚,故事情節動人,前後一貫,事物變化不矛盾。有起有收,有過程有內容,另外得照顧到讀者興致,一會一個小高潮,一篇下來又是一條大河奔流。沒有太多過分旁流也就罷了,這樣寫來

改都難改。

總結一下,思想方向是綱,直接提著故事情節搭架構。因為水平有限,以時間人物出場按排情節為序,頂多搭一條大梁,幾條支架,流水安排情節,自然靠攏,回頭自己一看,還行,情節發展一氣很自然。

象一棵小樹苗,心中先有那個思想之形,寫完長成大樹了,左看右看,可能被風雨吹歪些,但枝幹正常,花葉紛茂。沒有違自然的地方,不漂亮的地方略一修剪就行。

若寫的過程中情節太過,偏離思想表達,甚至有雙主題嫌疑,或有一檁獨大現象,得擱筆細想一下主角一生之路,配角情節的偏重衡量。小說打算寫多長,小說的主題含義肯定不那麼微小,能不能加長篇副,仍不違自然,意識形態雖變化無方但終隨風向而瞭然深涵。一樹雙頭,三頭,也未嘗不可,但若不想,趕快縮短旁枝情節。

本人寫是一氣呵成,決不囉嗦。

且私下以為十年增刪,不如一夕之成。其差別在於直出誠意,與匠氣反拙上。


默玄吟雷


應用最廣泛的應該就是三幕結構了!三幕結構指故事的就是開頭、中段跟結尾。

開頭

開頭永遠聚焦於故事裡的人物,你的切入點就是主角,你應該讓讀者儘快與主角產生共鳴——羅賓漢去打獵。

想象把《殺死一隻知更鳥》(To Kill a Mockingbird)的法庭場景挪到整本小說的開頭,讀者會對主角芬奇產生什麼共鳴?他看起來確實是名能幹、親切的律師,但我們絕對不會像後來那樣關心他。原先故事的開頭讓讀者窺探到芬奇身為父親、市民、鄰居和律師的不同面向,我們先通過芬奇女兒的視角瞭解他,才跟著他上法庭。

開頭還有其他重要的功用,其中最重要的四項是:

·呈現小說中的世界——告訴讀者故事的場景設定、時代和相關背景。

·奠定小說的調性,讓讀者有所依據。你寫的是氣勢萬鈞的史詩小說,還是滑稽古怪的鬧劇?動作場景連篇還是注重角色變化?步調飛快還是閒散?

·說服讀者繼續讀到中段。為什麼讀者要關心你的故事,繼續讀下去?

·介紹對手出場。哪些人、事想要阻擋主角?

中段

小說的主要部分便是衝突,由主角和對手之間一系列的攻防戰構成。他們打架。

中段還會萌生出支線情節,增添小說的複雜性,並且通常會反映出小說想表達的深層蘊涵。

不同的故事線彼此縱橫交錯,創造出無法抗拒的宿命感,同時用各種方式帶給讀者驚喜。除此之外,中段還需要:

·加深角色之間的關係。

·讓觀眾持續關心故事發展。

·鋪陳替故事收尾的最後一戰。

結尾

小說的最後一段帶出整個故事的結局。他贏了。最好的結局應該要:

·把所有的梗收乾淨。還有沒處理完的故事線嗎?你一定要把埋好的梗收掉,但不能影響到主線情節,否則就乾脆回頭把梗刪掉。不要小看讀者的記憶力。

·創造餘韻。最好的結局往往會留給讀者小說之外還有戲的感覺。

——參考書目《這樣寫出好故事》


小王的後花園


小說寫作有很多寫作方式方法,每一個寫手都有獨到的風格。

小說開頭人物出場,若手裡拿著一支短槍,到收尾一定要把這支短槍打響。

小說寫作反對平鋪直述,曲線有一條直線貫傳,非常緊湊,不得松檞。

小說寫作合理設置懸念,巧妙埋下伏筆。

小說寫作關建是防止敗筆出現。

優秀的寫手以寫景為主,帶動情的昇華。

…………


郭璽清


關於小說的結構如何安排,我要說的是作者到了什麼境界。

如果是初學者就得按部就班,時間地點人物,情節發展,矛盾衝突,然後是結尾。但如果是大家,他可能就沒有結構,任由發揮,這要看作者的能力,最高境界是沒有結構的結構。

單說小說的開篇,可以從任何地方開頭,只要能下筆的地方,隨意展開,慢慢發展,這就是高手。

小說的結構可以有形,也可以無形,我們在慢慢學習中漸漸體會。


清風也若人江蘇作家


提綱很重要。要表達什麼主題,為人物安排凸現主題的命運,人物經歷了哪些事件,以及人物經歷對性格發展走向的影響等等。有創作提綱,有發展大方向,才能杜絕在特別是較長的創作期因一時興起而隨性走樣。當然,有了大提綱,也不是紋絲不能動, 合理的調整也是可以的。總之,小說創作因側重故事、人物、情節,必須要符合邏輯,才不至於“狗血無腦”啊。


簡道上的雲


作家是先搭筋骨,後填血肉!

大家是落筆處自成文章,情節扣渾然天成!


無名英雄所見略同


人物鮮明要與社會發展時代結合


七菩提樹


首先應該明白結構的類型,比如:

單線、雙線、塊狀、網狀、套層等等。

其次應該懂得什麼樣的結構對應什麼樣的小說?

短篇小說一般結果不會太複雜,中長篇小說結構一般要複雜一些。

結構複雜的小說會使小說水平大幅提升。

譬如,《水滸傳》是塊狀結構,《紅樓夢》是網狀結構,電影《霸王別姬》是套層結構,他們的經典性與他們的結構有很大關係。


tianchongxue


說到小說的結構,我們不妨把小說比作一棵樹,既然是樹,一定是有一根主幹的,而主幹之所以能成為主幹,一定是最粗的最重要的,舉足輕重,有厚重感,貫穿首位,這是一部小說最主要的支撐,一切延展的情節必須由這個主幹派生,同時和主幹密不可分,主幹是始作俑者,是整個故事最大的因緣。

大樹會有無數分枝樹葉,於是很多情節細節各種人物會發散性的出現,但是小的分枝一定只能承載小的枝葉,決不能越俎代庖,我們不會看到一根微小的樹枝突兀的長出大的枝叉和多的多的樹葉,更不可能在樹的主幹外憑空的多了枝葉。

或者有人說,就讓樹葉長在主幹上,不要這些分枝,但真的這樣樹也就不能成為樹了,這些分支必須如同螺絲釘一樣,小,但一定要有力的存在於應該存在的地方,或是線索,或是陪襯,總之目的是為了大主幹更加豐滿真實的。

其他的,景色,環境,背景猶如大樹周圍的陽光、雨水、空氣,一定要給予優質充足才能有利於大樹生長。

另外就是樹根,樹根埋在泥土裡看不見,小說的內涵立意就是樹的根,這看上去可能與小說的結構沒有關係,但它是整個結構的靈魂,有了這個內涵,所有的乾枝葉才是真正的有的放矢,才會有其存在的意義。

所有結構的搭建在寫作中可能沒那麼容易,最好有一個寫作計劃,對所表述的故事有一個大致的勾勒,然後再在稿紙上屏幕上慢慢豐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