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家庭,應如何給孩子更好的教育?

新人244800468


既然是普通家庭肯定對孩子寄予厚望,誰都巴不得自己的孩子日子越過越好。

怎樣在教育上讓孩子們有所進步呢?鄉村雖然說山青水秀空氣清新,但畢竟人越來越少學校稀稀拉拉,好教師也“良鳥擇木而憇”了。所以孩子們學習首選縣市好學校,氛圍很重要。

再說家庭環境,不論你是做小生意,賣肉開超市包工頭還是工廠主管開大車。千萬不要表現一種我沒讀多少書日子也過得比學問高的人逍遙自在。既然是確實如此也要對有德行的知識分子恭恭敬敬。給讀書階段的孩子們樹立一種“萬般皆下品惟有讀書高”的意識。

當然確實學不進去再想別的門路。


國富論


作為一名教師我來回答你的問題。

現在的教育投資很大,據有關數據表明,現在小學生一年的補課費就有好幾千元,甚至上萬元。作為一個普通家庭,這樣的花費確實不少,怎樣才能既少花費,還能讓孩子的學習不掉隊,我認為:學校教育是關鍵。

我之前教過的很多學生,她們都能很好的利用在校學習,有不懂的問題及時問老師,把問題都消滅在學校。

現在的校外培訓很多,有同步班還有拔高班,還有興趣班,作為學生,只要很好的抓住在校學習,課外班完全沒有必要去學。至於興趣班,那就根據家庭的情況選擇了,畢竟公立學校的藝術教育還是比較薄弱的。

希望我的建議你能採納。


辛勤的園丁張


家喻戶曉的“吹哨人”李文亮就出身普通人家,父母雙雙下崗,他靠勤奮努力考上武大本碩連讀,普通人家的孩子更要努力。

而我這些年確實發現一個現象,越貧困越普通家庭孩子反而學習不突出,帶有普遍性,寒門學子好像是搞笑?難道“英雄不分出處”被顛覆了?大多數家長也無計可施。

而最典型的逆襲例子,劉強東家裡窮得不行,父母外出打工,他和妹妹生活在奶奶家,外婆又生病。還有很多成功的人出身寒門或普通人家,而馬雲、李彥宏、雷軍等互聯網大佬都是出身普通人家,逆襲成為行業領袖,都沒有任何官商望族背景,

所以這個問題很複雜,需要深入討論,因為普通也是相對的。曾經有人問過我相似的問題,優秀孩子在普通家庭和富足家庭中的比例,我說當然是富足家庭優秀孩子佔比較高,朋友不解,

我說:因為普通家庭面對家庭生活生存問題,而富足家庭面對家庭發展問題,後者更有精力財力爭取更豐富的教育資源。

所以普通家庭就有必然首先制定教育戰略,保障孩子相對豐富的平等教育資源,同時絕對不能因為家庭的普通導致削弱孩子學習信念,創造比富足家庭更優越的人文條件。

1、營造積極向上的溫暖和諧的家庭環境,絕對不能在“普通”的前提下,增加成長的消極因素,因為人首先是文化的產物。要給孩子信心,堅信孩子比自己更出色。

2、不要因為自己的普通,拔苗助長地希望孩子實現自己的虛榮心,填補自己的缺憾,從而讓孩子覺得什麼都不如別人。

3、要做孩子堅定後盾,用一往無前的狀態去影響孩子,而不要增加孩子思想負擔。

有的家長總是“這個我們學不起”“這個我們不參加”“他們條件好,我們別去”。要始終不能讓孩子示弱。

4、應該有更多時間陪伴孩子,同時認真研究學習和孩子溝通的策略。



卡農教育


現在都說拼爹,但我們普通家庭,就得拼孩子,下一代是我們的希望。

能給他最好教育的,首先是我們做父母的。

從小就要培養他愛看書,給他讀經典故事,如果不愛看書,你說他讀書能好嗎?不要扔給她一個手機,讓他隨便看,就把孩子給毀了,很多家長都這麼幹。

從小注意培養孩子的專注力,小孩淘點沒毛病,但不能一味地玩,該靜下來的時候,一定得能坐住板凳,這都得從小打好底兒,不能一味放縱他去玩。

智商奇高的孩子,畢竟鳳毛麟角,大家的智商都差不多,關鍵看小時候學習習慣的養成,這就是,為什麼老師家的孩子學習好的比較多?就是從小管的嚴。

底子打好了,你就成功一半了!

目前為止,求學之路,還是我們普通家庭孩子改變命運的最好途徑,所以家長,要最大限度的提供人力,財力,物力,這就是把錢花在刀刃上,最終結果如何?那就是成事在天了,我認為也應該不會太差,只是你的心不要太高。

具體地說,要選好學校,這就是學區房貴的原因,當然,這要看你的經濟實力如何了,盡力而為。

在高中的時候,關鍵的時候要去陪讀,高中階段是學生階段最關鍵的時期。

當成績跟不上的時候,要及時的一對一的補課,不能麻痺大意,心存僥倖,因為中國的高中階段知識太難了,孩子的學習壓力太大。

今天說的學習方面比較多,有點狹隘了,但我感覺,你說的教育主要是指學習方面的事情。

當然還有很多事兒,比如德要好,要成人;要多鍛鍊,身體要好;要多才多藝……孩子也很累呀!

教育一個孩子太難了,一般都是一個孩子,前無經驗,後補過機會,連試錯的機會都沒有啊!

家長真是太難了,沒有辦法,現在的壓力就是這麼大,我們也只能隨波逐流,但這畢竟都是正事兒,終究沒有錯的。

大家怎麼認為呢?讓我們都交流一下經驗,人多智慧多呀!


普通家的孩子咋教育


你好,我認為,最好的教育,是父母給予的,不是金錢可以代替的。從小我的家庭是拮据的,但現在的我卻也在平輩當中出類拔萃,這都是媽媽的功勞…聽聽我家的故事你就知道了。

我的媽媽是個極具傳統美德的人。我爸爸弟兄四個,他是老大,嘴比較笨,是最不受爺爺奶奶待見的,爺奶偏心就是家常便飯。爺爺是怎樣刁難媽媽的我也都看在眼裡(不,應該說全村人都看在眼裡)。

但面對老人,媽媽做到了盡善盡美,我覺得我們村裡沒幾個能做到的。

吃餃子在小時候就像過年,但每次吃之前,媽媽總會讓我們先給住在幾條街之外的爺爺奶奶送去。有好吃的,好喝的,也都是先給爺爺奶奶留一份。

記得爺爺病重的那幾年,爸爸兄弟幾個起初是輪流照顧。叔叔們怎麼照顧爺爺的我不知道,但我知道,媽媽讓全家人省吃儉用,也要保證爺爺每天有兩個雞蛋吃,所以每次都把雞蛋早早的送到爺爺那兒。有意思的是,竟然還有人去爺爺那兒往自己家拿雞蛋……換做是我,早就“火冒三丈”了,但媽媽還依舊用自己的方式盡孝。

後來,爺爺病到生活不能自理,大小便失禁。提出讓爺爺來家裡住的就是被他之前百般刁難的媽媽。媽媽每天都在給他清洗衣物,清洗一天換幾次的褲子……媽媽是個極愛乾淨的人,整天噁心到吃不下飯……媽媽總是說,天下無不是的父母,不能跟父母記仇,他現在老了,我們更應儘自己所能照顧好他。

除了孝敬父母外,媽媽還有很多傳統美德,我都記錄在腦海裡:

“拾金不昧”是媽媽教給我的:

媽媽在上班的路上撿到錢,到處找失主,找不到失主就把錢交給村幹部,媽媽說丟錢的人該多著急呀!

“不賺人便宜”也是媽媽教給我的

與別人相處,媽媽總是說,別人敬我一尺,我應敬人一丈;

再苦不能苦孩子,再窮不能窮教育”:不管生活多簡樸,學習上是事媽媽沒二話。

“地淨人心寬”也是媽媽教給我的。

……

媽媽是我最好的老師,她的一言一行都深深的影響著我。我很開心有這樣的原生家庭,雖然我們並不富裕,但我們都很知足,也很感恩。

希望以上回答可以幫到你。


小艾老師


普通家庭,如何給予孩子更好的教育?現在人們在談論教育時往往強調資源、不公等等,我認為這不是主要因素。作為普通家庭,在孩子的教育方面投資化費少,這是事實存在。投資多,投資大孩子就能得到你的預期嗎?不一定。孩子的教育,我經常講,它是一項浩瀚的工程,家長必須付出很多很多的心血,動腦子,用心,用情,用方法。我的一個同學,自己是體育學院畢業,對初高中的一些文化課程也似懂非懂。兒子從小學到高中,數十年如一日,孩子做的每一課程的習題,晚上及假日的時間,他拿上答案去校對正誤,從不間斷。孩子上的是農村普通中學,最終考入清華大學。我有一個甘肅朋友,家庭很富裕,三個孩子(兩個雙生子),就是不學習。我出主意讓三個孩子在他的舅父開辦的磚廠背兩個月磚,一天都不少。最終孩子醒悟過來,一個考入武漢大學,一個考入四川大學,一個考入西北工業大學。所以,我認為孩子的教育不是投錢,而是投心。





張少山Q


更好的教育,不一定非要多好的家庭條件,很多成功人士出身寒門,但有一點不可否認,好的家庭條件可以得到更多、更優質的教育資源,因而往往一般會取得較好的教育效果。

如果是普通家庭,可以從家庭教育及父母言傳身教上彌補:

一是教育孩子小時候就多參與家務,培養動手能力和辦事能力,幹他力所能及的事,既可以鍛鍊思維,增加他的責任感,同時可以增強自信心;

二是沒有那麼好的物質條件,不能參加各種培訓班,就多買些書籍,陪著看書或者讓孩子自己看書,增長學問、見識、視野,學習做人道理,這是成本最低的提升途徑;

三是多培養孩子孝敬和照顧長輩,特別是學會照顧爺爺奶奶,主動幫忙父母分擔家務,孝為德之本,對孩子培養優秀品質很重要;

四是培養孩子勤儉節約的品質,養成良好生活習慣,早睡早起,不要懶床,起床打掃衛生,整理房間,注意節約,儉以養德,告訴他們,家裡經濟情況,只能滿足基本生活需要;

五是培養孩子運動能力,跑跑步,例如干家務就是一種方式,打掃整理房間等;

六是培養孩子獨立自理能力,好多時候父母要去幹活,多讓孩子把事情辦好!


布達拉宮上的梵音


給孩子教育的好壞和家庭普通與否不相關,普通家庭也能教育出優秀人才,書香門第裡也有敗類,不驕縱,不苛刻,讓孩子感受到家庭的愛,並同時對家庭負有一定的責任感,最好多看書,讓孩子也養成自主學習的習慣,很多優秀的思想和理論都在書裡



我這個名字不合法嗎


孩子的第一位老師是父母,孩子的第一次教育是家庭教育。家庭教育,更應該給予孩子足夠的愛與信任和尊重。教育孩子父母應為第一責任人,不可以推脫給老人。教育孩子具體有以下幾種方法。

1.多陪伴孩子。孩子3歲以前,我們要給孩子充足的安全感,再忙也要抽時間陪伴孩子。可以與孩子一起親子閱讀,一起做遊戲,一起旅行。

2.注重生活儀式感。參與孩子的重要時刻。例如孩子生日時為孩子悄悄準備一些驚喜。

3.學會表達愛。我們受傳統思想影響,大多比較含蓄,羞於表達愛。我們要跟孩子多溝通,多表達我們對孩子的愛,每天告訴孩子,爸爸媽媽愛你。

4.尊重孩子。我們和孩子在人格上都是平等的,我們要耐心聽孩子的表達,尊重孩子,不能打罵孩子。必要時我們需要蹲下來,跟孩子平等交流。

5.信任孩子。我們要多鼓勵孩子,多肯定孩子的良好表現。

6.讓孩子遵守規則。我們要讓孩子參與家庭規則的建立,並認真遵守規則秩序。多參與家庭活動。

7.為孩子樹立榜樣。小孩子的模仿能力很強,我們要給孩子樹立正確的榜樣,幫助孩子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

以上,希望所有孩子都能得到更好的家庭教育。





彥蒙老師


首先,請問各位一個問題,現在孩子的學習成績重要不重要?

要是說不重要,為什麼有那麼多人去考重點高中?可是考上了重點大學的孩子們又未必幸福。

那麼我們究竟要培養什麼樣的孩子?我們孩子面對新的社會形式,面對金錢的誘惑,面對互聯網,新的生態環境,他們是怎樣的狀態才不會讓我們的家長不感到束手無策呢?結合幾個事例,我們來聊一聊。

家長應該做什麼?

你是孩子的第一監護人,這個責任不可推卸。

隨著教學服務的不斷提升,教育產品的不斷豐富。我們到家長會認為我們可以把教育孩子到責任進行轉移,這是非常錯誤的。任何的課外輔導和監管,或是隔代教育都不能改變,你是孩子的第一監護人的事實。這一點非常重要。

最近在朋友圈裡流行一篇文章《靜待花開》,主要內容是讓孩子自由自在的成長,他本來的樣子,這個是錯誤的。這裡還有一篇文章叫做《不要把放任不管當做靜待花開》,現在的家長一定要對孩子高度負責,高度負責並不意味著你什麼都去管他。這裡面就需要有智慧。我們培養下一代的目標應該是:他們擁有一個健康的良好的身體,有一個良好的思維習慣,行為習慣。最後他要很有自信,積極,陽光,有自己的個性,珍愛生命,懂得感恩。能夠感到愛和希望,正確的面對矛盾,挫折。我們要為我們為社會培養一個綜合型的抗壓型的新一代。

舉個例子:習慣很重要,週一的早上,孩子要把書包裡的東西裝好,這個是在週末的晚上就整理好了的。每天晚上會把第二天穿的衣服準備好。這就是極小的習慣,但是能一直做下來,很不容易。第二是思維習慣。比如,今天有一臺節目,可是你不是主持人,那麼怎麼面對這件事情呢?告訴孩子在臺上的時候演好你臺上的角色,臺上沒有你的角色時做一個安安靜靜的聽眾。其實,這個辦法並不單單使用於學生,更使用於我們的家長。我們還要求孩子在週六晚上之前完成作業,週日就不做了。我們約定每週只玩兒兩次遊戲,如果,你超過了,那麼接下來的兩週你就不要玩兒遊戲了。現在孩子有了這個良好的習慣後,他會想,如果,這件事我做不好的話,就失去了信譽,所以,要按照之前約定好的去做。在這裡就要求夫妻兩個都要堅持按一個標準來要求孩子,不能一個唱紅臉,一個唱白臉。家長的態度是一致的,一致是堅持。

培養孩子良好的習慣,需要夫妻雙方共同的堅持和堅守

當家長了解到第一點(責任心)。責任一定是家長必須要具備的,剛剛的兩個小案例基本你就能知道我要說的第二個觀點。培養孩子良好的習慣需要夫妻雙方共同的堅持和堅守,不能一個唱紅臉,一個唱白臉。兩個人應該是一致的,一致是一種堅持。在教育孩子上面我們都需要雙方達成一致性,如果達不成一致性,就要合理的分工。所謂的合理分工,比如對長輩,今天孩子們學習的知識老家長是搞不懂的,年輕家長有時也是搞不懂的,所以,對於學習上的事,長輩你就不要管。這個原則一定要訂好,訂好了就要遵守,如果誰不遵守一定要受到嚴厲的懲罰。例如,週六的晚上讓孩子在7點到7點半玩遊戲,那麼就一定要孩子去玩兒,如果到時間了孩子沒關機,那麼就違反了紀律,家庭裡是必須要有紀律的。那麼就要求明天不能玩兒了,把電腦藏起來,或是帶孩子出去玩兒別的,反正就是不能去玩兒電腦。習慣就是從小事抓起,你不要希望一天把他的習慣板正過來,可能一個星期,一個月才能幫助孩子養成一個好的習慣。

面對現在學校教育的正確態度

現在,來談談孩子成績的話題,有人一直問,孩子的成績重要嗎?孩子的成績當然重要了。在中國這麼簡單的應試教育下,你連這麼簡單的應試都搞不定,那麼怎麼應對更加激烈的海外競爭呢?因為有很多家長想把孩子送出國的,中國這樣的應試教育環境,大多都是死記硬背的東西,你都搞不定,你怎麼能證明孩子的優秀?孩子的成績相對來說還是很重要的。但是孩子成績的背後很多東西是說明不了問題的。我從來沒有要求自己的孩子考班上的前五名,我只要他考班上的前十五名。我是這樣想的,考前五名的孩子他的考試壓力很大。如果孩子考不到前十五名的話,我會認為他的學習態度或是學習習慣是有缺陷的,是需要我的幫助的。所以,我認為前十五名的孩子他都有自己的學習方法,並且有自己的學習能力和創新能力。有的家長準備把孩子送出國,如果孩子在國內他的基礎知識打的比較紮實的話,他出國之後是能夠輕鬆的應對國外的學業的。國外的考試也是很嚴格的,不是出去就放羊了,只是評價的標準不同而已。所以國內的家長培養孩子的其他特長是特別好的。

朋友式的導師關係是當下最有效的親子關係

現在的親子關係,比我們過去的任何時候都重要,過去20年一個代溝,現在是5年一個代溝,這就需要我們的父母要和孩子相處,要把朋友式的導師關係處理好,既是朋友又是導師。什麼是朋友?朋友應該是相互讚賞的,是能夠包容你的缺點的,願意在任何時候都能陪伴在你的左右。如果,父母說話都不算話,做錯了事又不承認,那怎麼算是朋友?導師是指面對突如起來的變故,能夠胸有成竹,臨危不懼,不慌不忙的給以他指導或是建議。所以新形勢下的親子關係應該是朋友式的導師關係。

朋友是真誠的朋友,不是為了教育他而成為朋友,朋友是可以講真心話,可以講知心話的朋友,同時,這個朋友是有規矩的朋友。導師在涉及到大是大非的問題時,他會告訴你什麼是不可以的,並堅持告訴你不可以。導師那是堅持到原則的。其實呢,餐桌是家庭教育的最好的地方的,給孩子講別人的故事,讓孩子有所感悟,思考。朋友式的交流就開始了。所以餐桌是最好的場所。

好孩子大家都很喜歡啊!他們做活動的主持人,學校的各項活動都有他的身影。得獎狀呀!得大紅花呀!班級裡的各項活動都是有他的。家長都特別有面子。如果孩子在學校表現的不怎麼樣的話?家長該怎麼辦呢?這裡我和各位家長分享一個理論,多元智能理論。我們必須知道孩子是優勢多元智能的一個綜合體,出現這樣的情況說明孩子還沒有發現自己的智能點,這個時候家長是應該感到慚愧的,說明家長沒有發現孩子的優勢智能在哪裡,你不知道他的優勢。如果孩子在學校表現不怎麼樣的時候,家長切記,你永遠和孩子是站在一起的,在外人面前,在孩子面前,你始終如一的和孩子站在一起,是同一個戰線,然後呢,當這個事情過去了之後,找個合適的環境和時機溫柔的告訴孩子,你覺得孩子哪些方面做的還不夠好,正確的思維模式是怎樣的,和孩子有個交流。

我們是愛孩子的,是無條件的愛孩子,我們不能說:孩子,這件事情很好,所以,我們很愛你,當這件事不好的時候我們就不愛你了。我們不能因為孩子的成績呀!身高呀!去決定愛不愛孩子,我們應該給以孩子更廣闊的天地,培養他,讓他能更好機會去發現更優秀的自己。

閱讀的習慣會陪伴孩子一生,開始時,我們要做到不給孩子提要求,讓他多讀書,只要他讀書就好,不要認為他讀的書不是使用性的,所以看這樣的書沒有用,其實不是這樣的,只要孩子願意讀書,慢慢的他就能把讀書這件事融入到生活中並且能夠拓寬更大的領域。特別是初高中的家長,一定不要說孩子讀的是閒書就不高興,就要求孩子不要去讀閒書。只要是讀書都是好的。我們還是要以發展的的眼光來看待孩子。

我們的格局,孩子的未來

家長是孩子的天花板,家長的格局是孩子的格局。首先是責任,不要把孩子學習成長的事歸給於別人(老師,朋友,輔導班)其次,我們要和孩子成為朋友。舉個例子,孩子今天學校有什麼開心的事呀?讓老媽也分享分享。請不要給孩子太大的壓力,不要要求孩子成為精英式的人物,領袖式的人物,我們的孩子成為一個普通的人物就好了,只要他感覺到幸福就好了,什麼是幸福?幸福就是做自己想做的事情,然後他擁有和長輩非常好的關係,和其他的人相處的很融洽,而且能和自己的下一代也保持良好的關係,就非常完美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