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艾青《我愛這片土地》這首詩的感想

文(文與摘)/語言文韻

讀艾青《我愛這片土地》這首詩的感想

愛國詩人艾青的《我愛這片土地》這首詩歌充分的表達了一位赤子對於祖國的日思夜想。

這著名的詩句,從它誕生的那天起,就像長了翅膀,飛進了千千萬萬讀者的心裡,猛烈地撞擊著他們的心靈,掀動著他們的感情。凡是讀過這詩句的人,無不為詩人那真誠的深厚的感情所感染。他們也像詩人那樣,眼睛裡含上了淚水…… 。這首詩以它巨大的藝術魅力震撼著詩壇。

讀艾青《我愛這片土地》這首詩的感想

這首詩寫於1938年的武漢。此時的詩人,已經有了比較豐富的閱歷。無論是社會的動盪,民族的危機,還是民眾的苦難,都給過或正在給著詩人以強烈的震撼。而這一切,都是在中國這塊土地上發生的。一直關懷著、思考著這片國土的詩人,此時對土地的理解更深刻了,對土地的感情更濃烈了。詩人出生在金華農村,從小就對南方的土地有著血肉一般的情感。而後,隨著生活的顛簸,詩人到過上海、常州,又到過山西、陝西,深深地為北方的土地所感動。對於這片生育、養育自己的土地,對於這片歷史悠久的土地,對於這片災難深重的土地,對於這片正在燃燒著抗戰烽火的土地,詩人該如何對待這片土地呢?詩人再也按捺不住自己內心火焰般的情感了,他要表達出自己對這片土地的強烈的愛…… 。這濃烈的情感,凝聚成了詩《我愛這土地》。

讀艾青《我愛這片土地》這首詩的感想

從這首詩的題目看,詩人的意圖很明顯,就是突出這一個“愛”字,斬釘截鐵,毫不含混。而詩人是怎樣寫出自己對這土地之愛呢?讀了詩,使我們對它五體投地。詩人對於土地之愛,在他的許多詩篇中都表達過。

而像這首詩寫得這樣集中,這樣濃烈,這樣撼動人心,還是不多見的。對於土地的感情如何,這首詩可以說是詩人的自白。

詩人採用了“直接”的抒情方式,來表達自己對土地的感情。它像“誓詞”一樣嚴肅,又像“血”一樣莊嚴。

讀艾青《我愛這片土地》這首詩的感想

  詩人把自己比作了一隻鳥: “假如我是一隻鳥,/我也應該用嘶啞的喉嚨歌唱:/這被暴風雨所打擊著的土地,/這永遠洶湧著我們的悲憤的河流,/這無止息地吹颳著的激怒的風,/和那來自林間的無比溫柔的黎明……/——然後我死了,/連羽毛也腐爛在土地裡面。”   “我”是一隻鳥,要歌唱,一直到死。為誰而歌唱?詩人用了四行象徵性的詩句,來概括“我”的使命。這四句詩並沒有具體所指,但它們以更形象更廣泛的泛指性,擴大加深了這使命的內含。詩人所深深愛著的這土地,正在經歷著一場歷史的大搏鬥,大變革。在這片土地上,已不是死水一潭,已不是隻有淒涼和苦難。人民在奮起,民族在覺醒,“無比溫柔的黎明”已經可望了……詩人作為一隻鳥,就要為這一偉大的時代歌唱! 詩人為了執行自己的歷史使命,視死如歸。“——然後我死了,/連羽毛也腐爛在土地裡面。”這一句,把自己的決心寫得入木三分,也把詩人自己與土地的關係寫得再透徹不過了。“我”死了,“我”的肉,“我”的骨,“我”的血,要埋在土地裡面,“我”的羽毛也腐爛在土地裡面,也就是說,我的一切一切,都要毫無保留地全部獻給這片土地…… 。寫到這裡,詩人對於土地之愛,已經表達得淋漓盡致。那“連羽毛也腐爛在土地裡面”,已夠撼動人心。

讀艾青《我愛這片土地》這首詩的感想

但是,詩人並沒有就此止步,而是以最後兩句,再一次撼動讀者: “為什麼我的眼裡常含淚水?/因為我對這土地愛得深沉……” 。這兩句寫得樸實平易,卻有著驚天動地的撼人力量。因為這“淚水”裡,含著多麼豐富的情感啊!千言萬語,不用說了,一切的一切,都含在這“淚水”裡了。 這裡,我們看到了詩人是如何卓越地把握住了自己的情感,又是如何卓越地表達出了自己的情感啊!什麼是好詩?這種疑問常常在讀者腦中迴旋。的確,這樣一個簡單問題往往又是很難回答的。不過,好詩畢竟是好詩,它是有著人們公認的道理的。簡單地說,看得懂的詩不一定不好,不一定就是直白,就是無詩味。看不懂的詩不一定就好,不一定就是含意深刻。這要看詩人是為什麼而寫,是如何寫的。艾青曾說過:“詩好壞,不能以看得懂與看不懂作為衡量的標準;也不能以為人理解的程度作為衡量作品的價值。”

讀艾青《我愛這片土地》這首詩的感想

《我愛這土地》這首詩,應該說並不難懂,它的含意是明朗的。而這首詩又是這樣傑出,有著巨大影響。這就清楚表明,含意明朗而又成其為好詩的詩,是能夠創作出來的,這就看詩人的藝術功力了。

讀艾青《我愛這片土地》這首詩的感想


讀艾青《我愛這片土地》這首詩的感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