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祕《流浪地球》裡的中考考點!

今年春節檔影片中,最讓人震撼的電影一定是郭帆導演的《流浪地球》,

“中國科幻崛起”,“中國科幻的里程碑”,“中國科幻元年啟航”等等這些華麗的詞彙,竟都不約而同地用在了這一部電影上。


揭秘《流浪地球》裡的中考考點!


(圖:電影流浪地球官微)

小編在觀影的過程中,除了被影片本身震撼到以外,還暗搓搓地發現了不少中考考點。


揭秘《流浪地球》裡的中考考點!


首先,我們先來了解一下這部電影,以及電影中提到的幾個關鍵詞:

劇情簡介:


近未來,科學家們發現太陽急速衰老膨脹,五百年內包括地球在內的整個銀河系都將被太陽所吞沒。

為了拯救地球,人類提出一個名為“流浪地球”的大膽計劃,即傾全球之力在地球表面建造上萬座發動機和轉向發動機,推動地球離開太陽系,用2500年的時間奔往另外一個棲息之地。

中國航天員劉培強(吳京 飾)在兒子劉啟四歲那年前往國際空間站,和國際同儕肩負起領航者的重任。轉眼劉啟(屈楚蕭 飾)長大,他帶著妹妹朵朵(趙今麥 飾)偷偷跑到地表,偷開外公韓子昂(吳孟達 飾)的運輸車,結果不僅遭到逮捕,還遭遇了全球發動機停擺的事件。

為了修好發動機,阻止地球墜入木星,全球開始展開飽和式營救,連劉啟他們的車也被強徵加入。在與時間賽跑的過程中,無數的人前仆後繼,奮不顧身,只為延續百代子孫生存的希望……

(劇情簡介來自豆瓣電影)


揭秘《流浪地球》裡的中考考點!


(圖:電影流浪地球官微)

太陽“氦閃”

太陽是以內部氫核聚變方式向外發光發熱的,當內部的氫元素消耗得差不多的時候,內部的高溫高壓會激發氦元素的聚變,這個時候的太陽就會發生氦閃。

引力彈弓

引力彈弓就是利用行星的重力場來給太空探測船加速,將它甩向下一個目標,也就是把行星當作“引力助推器”。

在航天動力學和宇宙空間動力學中,所謂的引力助推(也被稱為引力彈弓效應或繞行星變軌)是利用行星或其他天體的相對運動和引力改變飛行器的軌道和速度,以此來節省燃料、時間和計劃成本。引力助推既可用於加速飛行器,也能用於降低飛行器速度。

揭秘《流浪地球》裡的中考考點!

揭秘《流浪地球》裡的中考考點!

揭秘《流浪地球》裡的中考考點!

(圖:科普中國)

木星引力

木星的引力比地球強2.5倍,能夠牽引太陽系包括地球在內的其它行星。這意味著木星將與地球和地球軌道發生交互作用,因此地球氣候將受到顯著影響。

例如:如果地球被木星引力牽引近距離接近太陽,將造成地球氣候發生變化。同樣地,伴隨著木星軌道運行也可使地球遠離太陽。

洛希極限

洛希極限是指當行星與衛星距離近到一定程度時,潮汐作用就會使天體本身解體分散。這個使衛星解體的距離的極限值是由法國天文學家洛希首先求得的,因此稱為洛希極限。

當天體和第二個天體的距離為洛希極限時,天體自身的重力和第二個天體造成的潮汐力相等。如果它們的距離少於洛希極限,天體就會傾向碎散,繼而成為第二個天體的環。

當衛星到達這個位置後,高速運動產生的慣性離心力在衛星的向星面與背星面的差異已經不可忽視!在計算令天體解體的洛希極限時必須考慮離心力產生的發散作用。

揭秘《流浪地球》裡的中考考點!

(圖:科普中國)

比鄰星

比鄰星是距離太陽系最近的恆星。

比鄰星所在的恆星系統其實是包含了三顆恆星。三顆恆星肉眼是無法分開的,看起來就像是一顆恆星。由於這三顆星是半人馬座最亮的星點,因此稱為“半人馬座α”星。半

人馬座α星是由兩顆太陽大小的恆星相互圍繞公轉,外加一顆相對距離較遠的“比鄰星”組成。這個恆星系統也是劉慈欣《三體》小說的切入點。實際上,這樣的三體系統是穩定的,不會出現《三體》中所描述的“恆紀元”和“亂紀元”。

比鄰星一直是人類設想的星際航行的首選目的地。

揭秘《流浪地球》裡的中考考點!

(圖:央視新聞)

揭秘《流浪地球》裡的中考考點!


接下來,咱們就一起分析分析,《流浪地球》的中考考點有哪些!

語 文

劉慈欣,1963年出生,山西陽泉人,科幻作家被譽為“中國當代科幻第一人”。其作品榮獲中國科幻小說銀河獎、趙樹理文學獎、華語科幻星雲獎等多種獎項。代表作有長篇小說《超新星紀元》、《球狀閃電》、《三體》三部曲等,中短篇小說《流浪地球》《鄉村教師》《朝聞道》《全頻帶阻塞干擾》等。

其中《三體》三部曲被普遍認為是中國科幻文學的里程碑之作,將中國科幻推上了世界的高度。

劉慈欣的作品曾經入選過高考試題,以下是2018年高考真題,大家可以感受一下科幻作品如何出題。

(二)文學類文本閱讀(本題共3小題,15分)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4—6題。

微紀元(節選)

劉慈欣

先行者知道,他現在是全宇宙中唯一的一個人了。

那事已經發生過了。

其實,在他啟程時人類已經知道那事要發生了。人類發射了一艘恆星際飛船,在周圍100光年以內尋找帶有可移民行星的恆星。宇航員被稱為先行者。

飛船航行了23年時間,由於速度接近光速,地球時間已過去了兩萬五千年。

飛船繼續飛向太陽系深處。先行者沒再關注別的行星,徑直飛回地球。啊,我的藍色水晶球……先行者閉起雙眼默禱著,過了很長時間,才強迫自己睜開雙眼。

他看到了一個黑白相間的地球。

黑色的是熔化後又凝結的岩石,白色的是蒸發後又凍結的海洋。

飛船進入低軌道,從黑色的大陸和白色的海洋上空緩緩越過,先行者沒有看到任何遺蹟,一切都熔化了,文明已成過眼煙雲。

這時,飛船收到了從地面發來的一束視頻信號,顯示在屏幕上。

先行者看到了一個城市的圖像:先看到如林的細長的高樓群,鏡頭降下去,出現了一個廣場,廣場上一片人海,所有的人都在仰望天空。鏡頭最後停在廣場正中的平臺上,那兒站著一個漂亮姑娘,好像只有十幾歲。她在屏幕上衝著先行者揮手,嬌滴滴地喊:“喂,我們看到你了!你是先行者?”

在旅途的最後幾年,先行者的大部分時間是在虛擬現實的遊戲中度過的。在遊戲裡,計算機接收玩者的大腦信號,構築一個三維畫面,畫面中的人和物還可根據玩者的思想做出有限的互動。先行者曾在寂寞中構築過從家庭到王國的無數個虛擬世界,所以現在他一眼就看出這是一幅這樣的畫面,可能來自大災難前遺留下來的某種自動裝置。

“那麼,現在還有人活著嗎?”先行者問。

“您這樣的人嗎?”姑娘天真地反問。

“當然是我這樣的真人,不是你這樣的虛擬人。”

姑娘兩隻小手在胸前絞著,“您是最後一個這樣的人了,如果不克隆的話……嗚嗚……”姑娘捂著臉哭起來。

先行者的心如沉海底。

“您怎麼不問我是誰呢?”姑娘抬頭仰望著他,又恢復了那副天真神色,好像轉眼就忘了剛才的悲傷。

“我沒興趣。”

姑娘嬌滴滴地大喊:“我是地球領袖啊!”

先行者不想再玩這種無聊的遊戲了,他起身要走。

“您怎麼這樣!全城人民都在這兒迎接您,前輩,您不要不理我們啊!”

先行者想起了什麼,轉過身來問:“人類還留下了什麼?”

“照我們的指引著陸,您就會知道!”

先行者進入了著陸艙,在那束信息波的指引下開始著陸。

他戴著一副視頻眼鏡,可以從其中一個鏡片上看到信息波傳來的畫面。畫面上,那姑娘唱起歌來:

啊,尊敬的使者,你來自宏紀元!

偉大的宏紀元,

美麗的宏紀元,

你是烈火中消逝的夢……

人海沸騰起來,所有人都大聲合唱:“宏紀元,宏紀元……”

先行者實在受不了了,他把聲音和圖像一起關掉。但過了一會兒,當感覺到著陸艙接觸地面的震動時,他產生了一個幻覺:也許真的降落在一個高空看不清楚的城市了?他走出著陸艙,站在那一望無際的黑色荒原上時,幻覺消失,失望使他渾身冰冷。

先行者打開面罩,一股寒氣撲面而來,空氣很稀薄,但能維持人的呼吸。氣溫在攝氏零下40度左右。天空呈一種大災難前黎明或黃昏時的深藍色。腳下是剛凝結了兩千年左右的大地,到處可見岩漿流動的波紋形狀,地面雖已開始風化,仍然很硬,土壤很難見到。這片帶波紋的大地伸向天邊,其間有一些小小的丘陵。

先行者看到了信息波的發射源。一個鑲在岩石中的透明半球護面,直徑大約有一米,下面似乎扣著一片很複雜的結構。他注意到遠處還有幾個這樣的透明半球,像地面上的幾個大水泡,反射著陽光。

先行者又打開了畫面,虛擬世界中,那個小騙子仍在忘情地唱著,廣場上所有的人都在歡呼。

先行者麻木地站著,深藍色的蒼穹中,明亮的太陽和晶瑩的星星在閃耀,整個宇宙圍繞著他——最後一個人類。

孤獨像雪崩一樣埋住了他,他蹲下來捂住臉抽泣起來。

歌聲戛然而止,虛擬畫面中的所有人都關切地看著他,那姑娘嫣然一笑。

“您對人類就這麼沒信心嗎?”

這話中有一種東西使先行者渾身一震,他真的感覺到了什麼,站起身來。他走近那個透明的半球,俯身向裡面看。

那個城市不是虛擬的,它就像兩萬五千年前人類的城市一樣真實,它就在這個一米直徑的半球形透明玻璃罩中。

人類還在,文明還在。

“前輩,微紀元歡迎您!”

(有刪改)

4.下列對文本相關內容和藝術特色的分析鑑賞,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當城市圖像出現後,本文開頭部分營造出的沉鬱氛圍變得較為輕快,這兩種氛圍的更替,給讀者帶來了一種奇幻的閱讀體驗。

B.地球領袖是一位十幾歲的、天真的、嬌滴滴的漂亮姑娘,這一形象來自先行者的大腦信號,是他對人類美好記憶的一部分。

C.先行者著陸後,看到天空是“黎明或黃昏時的深藍色”,孤獨的感覺是像被雪崩所埋,這都是以身心感受來寫先行者對過去地球的深刻眷念。

D.姑娘率眾在廣場等候、迎接先行者“前輩”,間接說明“微紀元”的人們繼承了以往的人類文明,科技水平已經很高。

5.請簡要分析文中先行者的心理變化過程。(6分)

答:

6.結合本文,談談科幻小說中“科學”與“幻想”的關係。(6分)

答:

答案解析

4.B

【解題思路】首先細讀全文,對小說的環境、故事情節、人物形象有大致的瞭解。然後研讀本題的四個選項,確定選項涉及的範圍,重讀這個範圍內的文字,形成個人的認識,據此判斷選項的正誤。此題B項考查對小姑娘形象的認知,涉及的範圍從先行者看到城市圖像一直到文章結束。細讀這一部分可以知道,先行者起初認為自己看到的小姑娘和她周圍的一切都是虛擬的,但是後來經過仔細觀察,先行者知道了小姑娘和她周圍的人是微紀元的人類。此項說小姑娘“來自先行者的大腦信號,是他對人類美好記憶的一部分”顯然是錯誤的。

5.①先行者著陸之前,已經知道地球災難的發生,一方面心存僥倖,一方面又深知連僥倖也不過是幻想,心情複雜糾結;②著陸後親身感受到地球的荒涼,自認是宇宙間最後一個人類,巨大的孤獨感和絕望使他瀕臨崩潰;③意識到畫面有可能並非虛擬,感到震撼,重新燃起了希望。

【解題思路】此題要求分析先行者的心理變化過程。基本的解題思路是:在通讀全文的基礎上,瀏覽與先行者有關的文字,重點分析和把握他的心理情況;根據情節的發展,對他的心理發展過程進行適當的“切分”,並準確概括;最後形成心理發展變化的過程“鏈條”。具體分析如下:小說開頭,先行者雖然已經知道地球災難發生,自己是全宇宙唯一的一個人了,但是他“沒再關注別的行星,徑直飛回地球”,並“閉起雙眼默禱”。由此可知先行者著陸之前心情複雜,一方面心存僥倖,另一方面又深知僥倖也不過是幻想。小說中間,先行者著陸後看到災難過後真實荒涼的地球,“失望使他渾身冰冷”“孤獨像雪崩一樣埋住了他,他蹲下來捂住臉抽泣起來”,由此可看出他此時的心理是孤獨、絕望。小說結尾,先行者意識到他看到的城市不是虛擬的,人類文明還在,由此可推出他的心理是震撼,重新燃起了希望。

6.①科幻小說中的“科學”是“幻想”的基礎。本文情節的基本框架,即地球災難及文明重生,就是在宇宙科學基礎上演繹的;而文中細節如宇宙飛船的星際航行、虛擬遊戲、視頻眼鏡等,都已是或部分是科學事實。②科幻小說中的“幻想”雖然立足於“科學”,但更要突破具體科技的限制,充分發揮想象力,將人文關懷與科學意識融匯在一起。本文幻想出來的“宏紀元”與“微紀元”,有一定科學因素,主旨則是對人類文明的思考。

【解題思路】首先要認真審題,本題要求“結合本文”談談“科幻小說中‘科學’與‘幻想’的關係”。“結合本文”,就是要回到文本中,用文本內容做依據;“‘科學’與‘幻想’的關係”是中心話題,考生需回到原文看哪些情節關涉“科學”,如虛擬遊戲、視頻眼鏡等,哪些情節關涉“幻想”,如地球災難,聯繫文章主旨等分析二者關係。這是一道探究題,需要有一定的知識積累,答題時有一定的自由度,但還是要“結合本文”

英 語

《流浪地球》中有許多經典的臺詞,可以應用到中考作文中~

① 我原來以為家在身後,現在才知道:家,在前面。

I thought home was behind us. Now I realized that home is ahead of us.

② 無論最終結果將人類歷史導向何處,我們決定,選擇希望!

Regardless of the outcome for the history of mankind, we have decided to choose hope.

③ 讓人類始終保持理智,是一種奢望。

It is impossible to ask human beings to keep rational.

揭秘《流浪地球》裡的中考考點!

(圖:電影流浪地球官微)

④ 道路千萬條,安全第一條。行車不規範,親人兩行淚。

Among tens of thousands of matters, safety is the very first one. Irregular operations will make your loved ones shed tears.

⑤ 3,2,1...抬頭

Three, two, one. Look up!

⑥ 人類的勇氣和堅毅必將被鐫刻在星空之下。

The mankind’s courage and resolution will be witnessed and remembered by stars.

⑦ 希望是像鑽石一樣珍貴的東西!希望,希望是我們唯一回家的方向。

Hope is as precious as diamond, which is the only way home.

⑧ 沒有人類的文明毫無意義。

Without human beings, civilization would be meaningless.

⑨ 同歸於盡總好過坐以待斃。

Dying in fighting is better than dying in waiting.

化 學

電影中,當地球靠近木星時,人類突然遭遇了巨大危機:數千臺行星發動機故障熄火了,地震了,火山爆發了,岩漿吞沒了地下城……這都不算最壞的,接下來大氣會脫離地球,地球靠近木星的一端會被引力撕碎。

男主劉啟想到爸爸曾經說過,木星上都是氫氣,當地球和木星靠近時,地球的氧氣和木星的氫氣會混合,利用地球的能量可以引爆氫氣,再利用爆炸產生的衝擊波使地球逃離木星的引力。

那麼,這裡就牽扯到氫氣與氧氣的反應。

揭秘《流浪地球》裡的中考考點!

這個化學方程式給我們提供了三個重要的信息:

(1)氫氣在氧氣中點燃反應生成水;

(2)每4份質量的氫氣和32份質量的氧氣在點燃條件下完全反應生成36份質量的水;

(3)每2個氫分子1個氧分子在點燃條件下反應生成2個水分子。

氫氣和氧氣反應生成1mol水蒸氣放熱241.8 kJ,男主就是想通過木星的氫氣與地球的氧氣通點燃所產生的能量,使地球逃離木星引力。

道德與法治

《流浪地球》用災難講述人類命運共同體。概括起來,這部電影體現了三點:中國精神,中國價值,中國氣魄。

首先,是中國精神——面對災難,我們永遠選擇人自身的力量,像夸父追日、大禹治水、后羿射日一樣,不屈不撓地克服困難。

中國價值。“帶著地球一起走,這種命運共同體意識,是我們傳統文化中天人合一的精神——面對地球災難,不是獨善其身,而是共濟天下。”

很多人為了救援犧牲自己,這是一種悲壯美學,展現了中國人‘仁者愛人’的思想:為了我們共同的族類,願意放棄自己。這是電影體現的第三點:中國氣魄。”

考點鏈接:

(1)主權國家的權利和義務;聯合國的宗旨與原則。中國是聯合國會常任理事國,彰顯負責任大國的形象,國際地位不斷提高。(2)維護本國的國家利益是一個國家對外政策的出發點和落腳點。我國堅定維護自己國家利益的同時,兼顧他國合理關切。(3)國家利益決定國際關係,共同利益是國家間合作的基礎,利益相悖則是國家之間衝突的根源。(4)和平與發展是當今時代的主題。世界多極化。(5)我國實行獨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6)中國走和平發展道路。在獨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的指引下,中國堅持走和平發展道路,通過和平方式解決國際爭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