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永新:開學延期,家庭教育新契機


朱永新:開學延期,家庭教育新契機


一場疫情,讓學生們迎來一個超長的寒假。與以往寒假不同的是,受疫情影響,各個課外培訓機構、體育場館、遊樂場所也都關閉了。

教育的主場從學校移到家庭,但很多家長對猶如“神獸出籠”的孩子束手無策,有些人已經在求援了。網絡課程、線上培訓風生水起,“停課不停學”也花樣百出,但在疫情面前,家庭教育到底該怎麼做?

“比落下幾個月的功課更重要的是,面對這場災難,我們要用什麼來教育孩子?”新冠肺炎疫情暴發以來,全國政協常務委員兼副秘書長、民進中央副主席、中國教育學會副會長朱永新一直在思考這個問題。

在他看來,為了阻斷病毒傳播,近期許多人都留在家中,日常工作忙碌的父母得以有更多時間陪伴孩子,這為家庭教育提供了一個契機。

開啟生命教育

“現在非常適合對生命、價值等重大問題進行思考和討論,這是能夠影響孩子一生的重要問題。”朱永新說。

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暴發以來,我們可以從不斷攀升的確診、死亡病例數據中感受到生命的脆弱,也可以從醫護人員可歌可泣的故事中感受到生命的偉大。我們還可以啟發孩子認識生命、認識自己、認識自然,寫下一些生命感悟。

朱永新與陶新華主編的《大疫面前,教育何為》在這次疫情暴發後迅速編就,電子版已經在網上推出。該書的第一章和最後一章都在談生命教育。

“當下疫情肆虐,我們突然發現,整個民族都正在補上一堂生命教育課。我們開始瞭解病菌、防範傳染、認識疾病;我們開始意識和思考人和自然的關係,我們也開始嘗試和自己相處,甚至學會面對死亡。” 新教育研究院新生命教育研究所副所長盧鋒指出,“在疫情面前,我們首先需要健康教育,但生命教育遠遠不止健康教育。生命教育所關注的不是一個點,而是一條鏈、一個面、一個體,最終聯結為生命共同體。”

從這場疫情中我們能學到什麼?《大疫面前,教育何為》第一章指出,我們可以學到福禍相依的生命觀,當遭遇困境和挫折的時候,能辯證對待、看到希望。可以學到命運與共的自然觀,與自然和他人和諧相處,融入社會、國家和民族,在大我中實現小我;學到幸福完整的自我觀,主動選擇,追求真善美;學到天道酬勤的行動觀,用一點一滴的行動,去實現我們共同的夢想。

該書還建議,疫情當前,讓從生命教育電影課開始。書中列出了10部關於生命教育的經典電影,並推薦了賞析方法。

生活本身就是最好的功課

開學延期,很多學校推出了網絡直播課,再加上一些線上培訓的時間,有校長已經在擔心開學以後教室會多一些“小眼鏡”。

朱永新認為,讓孩子適當地接受一些知識類學習的網課不是不可以,但這個時候網課也是泥沙俱下,家長很難去分辨哪些是真正好的教育資源。因此,可以選一些孩子喜歡的網絡資源進行學習,但是沒有必要逼孩子對著電腦去學。

他強調,對生活的反思與學習,讓孩子樂學、好學,本身就是最好的功課。生活中不僅包含了學生成長過程中必修的人生課,也融合了最鮮活的各類學科知識。

“通過這次疫情,我們能深刻地體會到,教育不僅僅發生在校園,生活本身就是最好的教育。無論是通過網絡進行遠程教育,還是更加重視家庭教育,每一個環節都能成為課堂。用好這些課堂,不僅能讓孩子學到更多東西,對老師和父母來說同樣也是一種進步和成長。”朱永新說。

在這個特殊時期,很多中小學的校長也在強調生活教育。北京市海淀區中關村第三小學校長劉可欽在給《民生週刊》發來的為全國中小學生加油的視頻中表示,“在這場沒有硝煙的戰爭中,我們看到了無數人的努力,理解了責任與擔當的意義;看到了人生百態,也體會到人性終極的美好;看到科技和大數據的力量,也體會到了決策的關鍵……這是書本無法教給我們的。生活就是最好的老師。”

以親子共同活動為主體

父母在遠程上班,孩子在上網課,雖然共處一室,但是各忙各的,沒有交流。近期,在一些家庭,這是日常景象。

“這段時間是很難得的親子24小時在一起的時光,還是圍繞親子共同活動更好。現在你把網課交給孩子,就像平時把手機交給孩子一樣,道理其實是一樣的。”朱永新指出。

他認為知識性的學習不是很急的事情,現在應該以親子共同活動為主體,比如親子共同遊戲,共同去讀一本書,然後交流分享,共同去看一部電影,然後討論交流,還有父母和子女促膝長談等,這些可能對孩子的成長更有益。

“廣大父母應該珍惜與孩子朝夕相處的時間,好好擔當起家庭教育的責任,才能為孩子的健康成長提供良好的家庭環境,帶來更多積極影響。”朱永新說,“我們特別鼓勵父母和孩子一起,選取這次疫情中的一些現象為主題,比如,關於病毒、關於感恩、關於藥物等,完成一次共同的作業,共同查資料、共同討論,在疫情過去之後形成一份小小的研究報告。這不僅將是一次有效的思維訓練,也將成為父母和孩子共同的珍貴記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