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河疾控中心:不獲全勝 我們不退


廊坊定點救治醫院實現患者“清零”已有多日,武漢方艙醫院實現全部“休艙”,一線救治醫務工作者已陸續踏上凱旋的征程。在充滿勝利希望的時刻,已經連續在抗疫一線持續奮戰40余天的疾控人還不敢有絲毫的懈怠。疫情監測24小時值守,流調工作夜以繼日,每日採樣送檢行程100多公里,消殺工作每日6000餘平米,復產復工指導逐一跟進,衛生監督嚴格監管,在外防輸入的關鍵環節上,三河疾控人繼續咬緊牙關,繼續保持著最快的速度、足夠的耐心和高昂的士氣。

晝夜堅守-保持最快的速度

為了保證疫情信息快速處置,信息組24小時在崗監測,第一時間獲取來自直報網絡、上級反饋、協查函的疫情信息,快速響應。各疫情處置小隊在完成日常工作後繼續保持24小時待命狀態,確保以最快的速度出發。

3月11日晚上20:15接到密切接觸者調查工作任務後,第四小隊7名隊員在5分鐘內集結出發。經過耐心細緻地調查詢問,次日凌晨1:47他們終於順利完成4名密切接觸者調查、採樣送檢和隔離觀察管理銜接工作。

三河疾控中心:不獲全勝 我們不退

3月11日,第四小隊對密切接觸者進行調查、採樣送檢和隔離觀察

3月12日晚上6:00 ,接到密切接觸者轉運和消毒的工作任務後,第五小隊快速到達現場,及時將密接人員轉運至隔離點,下達了密接隔離醫學通知書和密切接觸者明白書,對密切接觸者居住環境,樓道,電梯,走廊及單元門口等公共區域進行消殺。晚上11:56,他們圓滿完成全部工作任務。

三河疾控中心:不獲全勝 我們不退

3月12日,第五小隊轉運密切接觸者

3月13日-16日,連續在深夜接到採樣複檢工作任務,各小隊接到任務後快速出發,完成樣品採集後連夜送往廊坊市疾控中心,他們完成任務返回單位都已經是次日凌晨了。短暫的休息後,他們繼續開展第二天的日常防控工作。

慎終如始-保持足夠的耐心

採樣送檢、密切接觸者調查、監督指導、消殺防護對於各個工作組來說已經是每日進行的常規工作了,但他們始終保持著高度的警惕和足夠的耐心,確保各道防線不能出現絲毫的偏差和疏漏。

三河疾控中心:不獲全勝 我們不退

第一小隊第六小隊趕赴廊坊送檢樣品

消殺人員為每次流調採樣工作打開安全通道,全程做好消殺防護,及時清理醫療垃圾,全面細緻地開展每次終末消毒。

三河疾控中心:不獲全勝 我們不退

消殺隊員首先打開安全通道

採樣人員嚴格執行操作流程,他們每日兩次對醫療機構、隔離點需要檢測人員進行採樣送檢,為了提高送檢速度,他們中午沒有休息的時間,每日兩次在東西市區往返,行程要在100公里以上,面對依然繁重的工作,他們嚴格執行採集送檢流程,逐一詳細核對,快速規範送檢。

隨著對外來人員增多,流調人員的工作還處於非常緊張的狀態,他們每日對域外病例密切接觸者、境外返回人員逐一進行排查,及時對接隔離觀察管理工作,鎖定可能存在的傳染源,阻斷傳播途徑。

三河疾控中心:不獲全勝 我們不退

流調人員入戶流調,對域外病例密切接觸者、境外返回人員逐一進行排查

企業復產復工疫情防控小隊7名隊員,分兩組對全市企業進行巡迴監督指導,確保監督指導全面快速覆蓋。他們為各個企業發放發熱及異常人員處置流程圖,下達防控技術指導書,建立報告、諮詢聯繫方式,幫助企業清晰掌握管理、報告、轉運、消毒、處置的流程和方法,有力提升了企業的疫情防控能力。

預防性消毒小隊每日要在7點前完成重點場所的預防性消殺工作任務,每日固定的消毒面積5000平米,臨時性會議和活動他們要隨時開展消殺工作,他們一絲不苟地完成噴灑、擦拭消毒,保障必要活動和會議的安全。

不畏艱險-保持高昂的士氣

境外疫情擴散,外來人員增多,讓當前的一線疾控工作仍然充滿風險,工作任務也比較繁重。已經連續奮戰40余天的疾控人把所有艱辛埋在心底,他們不叫苦、不喊累,保持著高昂的士氣,繼續默默堅守。

55歲的韓春傑。儘管已過退休年齡3年,但她和年輕人一樣夜以繼日地奮戰在一線。工作量大時,她一天穿脫四次防護服,最後一次出來時她直接坐在地上,同事以為她摔倒了要去攙扶她時,她說:沒事,就是沒勁了,我得坐著脫防護服啦。

53歲的李海軍,5年前就已經當爺爺的他和年青人一樣背起40斤重的噴霧器奮戰一線。他以“鐵打的小隊”招呼隊友出發,他提醒隊友:在疫情面前,我們要始終保持鐵打的身體、鐵打的精神、鐵打的意志,大家都要好好的堅持到最後的勝利。

三河疾控中心:不獲全勝 我們不退

李海軍拿起40斤重的噴霧器奮戰一線

50歲的韓寶江,有豐富疫情處置經驗的他,對消殺、流調、送檢各項工作流程熟記於心,各個環節他嚴格把關。談到工作的艱辛,他說:雖然歲數大了,但沒感覺到多累,累了、困了吃碗方便麵就緩過勁來啦。他唯一感到遺憾就是好長時間沒見到孫子啦。

49歲的甄瑞旺,他最感動的是,年青人都勇敢地挺身而出,主動承擔起很多繁重的工作。他說:作為老同志、作為科長必須咬緊牙關和大家互相鼓舞著堅持到最後。他的最大願望就是疫情早日結束,大家都能正常休息,他也能回去照看80多歲的老母親。

48歲的李春生,在隔離點連續40余天的消殺工作,讓原本就消瘦的他又瘦了幾斤,他說:我們要堅持到最後,隔離點的工作結束了才說明疫情真正結束了。他帶領著體檢科、接種門診的疾控女兵勇敢地堅守隔離點,他們沒有一個人提到輪崗輪休。

43歲的王海霞,“轉業軍人”的身份讓她在工作中始終保持著堅毅、勇敢的作風,帶領姐妹們完成了一次又一次艱難的工作任務。3月12日,她完成隔離點採樣任務脫下防護服時,滿頭大汗,臉上留下深深的紅色印記,她輕鬆地說:沒事,一會就好了,現在比以前已經好多了。

35歲的劉玲,平日的裡,她和的史玉潔兩個在微生物檢驗科最年青的同志總會不約而同地承擔起返程後近兩個小時的消毒清理工作。3月12日,她完成採樣工作以後,主動要求去執行送檢任務。她說:多一個人能輕鬆一些,安全一些。

32歲的陳旭霖,開展預防性消殺時每日要完成8000餘平米,終末消毒時有很大的風險,作為消殺工作最年輕的隊員,沒有絲毫的畏懼和退縮,他給大家最深刻的印象就是永遠都不怕難,不說累。他說:自己年青、身體好,只是有時候感覺太困了,大家聊會天休息一會,就能繼續戰鬥!

31歲趙栢茜,每天100多公里的採樣送檢行程,他要負責安全把大家送到各個工作地點,同時還承擔著消殺工作。3月12日,他開車到達隔離點後,還沒等隊長安排,立即穿上防護服主動承擔起消殺工作。他完成任務滿頭大汗地走出來時,風趣地說道:不算累,就是太熱了,出出汗也挺好。他立刻清理物資,發動汽車趕赴燕郊送樣。這種頻繁的冷熱交替恐怕只有像他這樣的年青人才能如此輕鬆應對。

這些,僅僅是近幾日在防疫一線記錄的幾個感人瞬間。在迎來勝利希望,外防輸入的關鍵時刻,疾控人不管是老同志還是年青人,他們不顧多日的辛勞,人人在努力,個個勇擔當,不獲全勝,他們絕不後退。(通訊員 劉偉 舒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