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一年的讀書量大概在幾本?請推薦1到3本給我吧?

在水一方樂居一隅


2019年看了差不多51本書。

書,是精神食糧,裹腹,裹的是求知的腹;又像是零食,沒事就拿出來翻兩頁,“嚼兩口”;亦是藥品,解除心中疾苦,前提是沒有亂吃(亂看);亦或是營養品,讓自己內心強大一點點,哪怕一點點。

劉鶚、費孝通、錢鍾書、吳趼人、李劼人、汪曾祺、沈從文、郁達夫、周作人、徐志摩、廢名、茅盾、劉半農、季羨林、式亭三馬、井原西鶴、太宰治、清少納言、十返舍一九、芥川龍之介、大仲馬、斯丹達爾、福樓拜、伏爾泰、左拉、蒙田、加繆、列夫.托爾斯泰、S.A.阿列克謝耶維奇、帕斯捷爾納克。。。

越偉大的作家越會在作品中通過主人公體現出坦誠二字,看好的作品,感覺就是他們在和你促膝談心,好的壞的,懂的不懂的,經常會提出疑問,毫無保留。


沒錢的鐘書


以前的我,愛買書,愛讀書,偶爾寫些東西。現在的我,幾乎不買書,仍然愛讀書,時常寫一些東西。

以前買書,讀書,書籍更偏向文學類一點。一本一本的故事,一本一本的小說,一本一本的散文,就這樣讀過去,讀過去。有了自己的感受,觸動了自己的心,偶爾會寫一些。


現在幾乎不再買書。不買書不代表不讀書。這個轉變源於自己的一次經歷。2014年,我參加了一個論語一百的活動。活動的主要內容,就是在一個月的時間裡,把論語誦讀100遍。當我在一個月的時間裡,每天把大量的時間用在論語的誦讀上,感到自己進步非常大,心情非常的愉悅,收穫也非常大。說的誇張一點,比自己大學4年所有的收穫都要。於是我開始改變自己讀書的方式。


這種改變首先源於書籍的選擇。以前都是看到什麼,買什麼,買到什麼,讀什麼,書籍的選擇非常凌亂,沒有系統性,書籍的質量總體來說很一般。但在經過論語100誦讀活動之後,我深切的認識到,只有經過幾百年,上千年時間檢驗的經典書籍,才是真正值得我們誦讀的書,而且要有上百遍甚至幾百遍的誦讀。

後來因為教學的需要,閱讀一些語文教學方面的書,我忽然發現,像呂叔湘,朱自清,這些在語文教學上有很深造詣的大家,他們對於語言學習都強調了反覆誦讀經典,這就更加堅定了自己,誦讀經典的信心。



當然反覆誦讀經典,並不排除在經典之外閱讀一些其他門類的書籍。這些書籍對於拓展我們的知識面,開闊我們的眼界非常有好處。

因此我給的建議是,在堅持經典誦讀的基礎上,去涉獵其他門類的書籍,至於具體的書目,經典誦讀要把大學,中庸,論語,孟子,讀一讀。其他門類的閱讀上,可以上網搜索一下,把每一科,每個門類基本的書籍選上一兩本,認真讀一讀。


或曰天下


我讀了一輩子書,成天和書打交道,不知不覺到了古稀之年。回頭一看讀的書可以用車拉。年輕的時候去圖書館讀,依仗是圖書館義務管理員,可以一次多借幾本回家讀,沒用半年的功夫讀了上百本書。從兒童文學到中國古典名著,後耒又涉獵了外國名著。幾乎讀得近乎瘋狂。雖然經歷文化大革命讀書有些影響,圖書館關閉,新華書店也鮮有文藝書籍。我就千方百計打進內部書籍發行部買了不少內部發行書。象《悲慘世界》,《戰爭與和平》,《回憶與思考》,《第三帝國的興亡》,還有《文史資料》等等,滿足了我讀書的慾望。現在看耒能真正讀下去書的時光是在結婚前。每一年能讀一百多本書。讀書促使我買書,如今我己有了一萬多本書,每天雖然坐在自己的小圖書室裡讀書的時間少了許多,卻能瞅見我曾一本本搬回來的書,享受著無比的滿足與快樂!要讓我推薦的書簡直太多了,要說二,三本,我就把我最近新讀和重讀的書推薦給各位吧!李微漪的《讓我陪你重返狼群》,林志浩的《魯迅傳》,白落梅的《浮生六記》。


孫舉海sunjuhai


工作之後,我常以工作忙為由,很少看書。現在網絡發達,人人不離手機,看實體書很少。

這樣的日子持續了十年,我覺得太沒有意思了,不能為了生活而生活,於是撿起了忘記了多年的愛好——寫作。

我重新開始寫作之後,發現以前的知識都還給了老師,比如:語句、標點符號、寫作方法等。完全不懂寫作方法,當然寫不出東西。

這個時候,我才明白自己需要學習。於是,我放下手機,購買實體書。從最基礎的語文教科書,到名家小說散文。

現在,我一年大概要讀二十本名家小說散文。雖然不多,但是我都是精讀,並寫讀後感,

這樣,一段時間之後,我的文筆漸漸好了起來,寫作的稿件也在各大報刊開了花。這樣,我的人生不再單調,而且變得非常精彩。

我完全沉迷書中,在書海中暢遊。

如果要我推薦三本書的話,第一本與寫作有關,叫《成為作家》,書中告訴我們人人都可以成為作家,作家是可以培養的,給了初學寫作,或者在寫作路上迷茫的人,一劑強心劑。

第二本書的話,我推薦《平凡的世界》。路遙燃燒生命泣血寫出的大作,有非常大的現實意義和社會意義。

第三本書的話,我推薦新疆李娟的《阿勒泰的角落》。現在網絡發達,雞湯遍地。如果我們天天喝雞湯,難免疲勞。李娟以親身經歷告訴我們,生活的困苦壓不倒心胸開闊的人。

如果大家覺得我推薦的好,歡迎關注探討。


悅讀小站


我一年讀書量有限,三五本差不多了,反正去年一年讀了五本書,那我就著重介紹一下我讀的其中一本,當然了是名著,我比較喜歡名著,買書我也買名著,其他的小作家我基本很少買,我一般也是買耳熟能詳的作家寫的書!

比如老舍先生,周樹人先生,沈從文老先生,謝婉瑩先生的,林清玄先生的,金庸老先生,古龍先生的,徐志摩先生的,餘秋雨先生的,于丹老師的,馮驥才先生的,黃仁宇先生的,

這些都是我知道的,當然了一些外國的名著也看,但是看的數量就少多了,畢竟文化差異的存在,造就了文化的隔閡,要想看他們的文學必須要了解他們的社會,歷史,所以我就看看我們的文學就好了。

說一本書是說,馮驥才先生蒐集的人物的傳奇,天津衛的俗世裡面行走著一些奇人異士,通過這些一件件的小事情,或者說奇聞來告訴我們一個世間道理,就像伊索寓言故事一樣,能夠把人代入情景之內,使人動容!《俗世奇人》有興趣的可以看看。


相魄


我是一個好讀書的人,最大的愛好就是買書和看書。每年我買書的數量不在二、三十本以下,當然看的書也少不了。每年都在十多本左右,如今手機上的掌閱、微信讀書等APP的安裝,更為我的讀書學習提供了方便。只要是有時間打開手機讀上幾頁,天長日久日積月累就形成了習慣。如果讓我在今年推薦一本書的話,我推薦《北上》。這是一本記錄紅軍長征途中黨中央毛主席同張國燾右傾分裂主義進行殊死鬥爭的記實文學。說到長征知道的人不少,但黨中央毛主席同張國燾的鬥爭細節知道的人卻不多。毛主席帶領中央紅軍為了民族大義堅持北上抗日,而張國燾為了個人私利頑固帶領四方面軍南下,使剛剛團聚的紅軍又重新陷入了分裂的局面。為挽救紅軍、挽救中國革命,毛主席同張國燾進行了針鋒相對的鬥爭,並率紅一方面軍先行北上。這段經歷也被毛主席稱之為“最黑暗的時期”。

今年是我們國家建國七十週年,打開《北上》重溫這段艱難困苦的歷史,更讓我們從心裡感受到“不忘初心,牢記使命”的歷史意義和現實意義。


綿羊31992627


大概100到200之間,經濟哲學歷史心理物理什麼都看。講一講怎麼培養讀書習慣以及一些書籍推薦。


培養習慣

一開始一定要從你感興趣的類型看起,小說,詩歌,歷史什麼都行,只要是你感興趣的。初期一定要先堅持完整地讀完一本書,時間久一點也沒關係,可能你一兩個月才終於看完,但沒有關係的,你是為了培養習慣,後面習慣養成了,速度和效率自然會提升起來的。



不要害怕別人說:你怎麼在看這種書。你是你自己,你要按照你的興趣去培養你自己。梁文道一直被問起為什麼要讀書以及讀書的意義,有時候他也不知道怎麼回答,直到有一次在香港書展看到一位孕婦正在翻閱育兒書籍,他當時就覺得很感動:長久以來我們一直爭論讀書的意義和目的,可只要那本書在當下能解決你的問題,那就足夠了。


一定要從你感興趣的入手,或者是容易讀的,這方面我推薦《鞋狗》、《以幽默的方式過一生》、《人類簡史》、《蒙田隨筆集》、《生命中最簡單又最困難的事》。


順便推薦下樑文道的讀書節目《一千零一夜》。



書籍推薦

所以,對小說感興趣,可以去看《活著》、《許三觀賣血記》、《局外人》、《在路上》、《鄉下人的悲歌》,對股市和投資感興趣可以看看《窮查理寶典》、《滾雪球》、《富爸爸窮爸爸》,對歷史感興趣去就看看《明朝那些事》、《人類簡史》、《槍炮、病菌與鋼鐵》,對人物傳記感興趣可以看看《鞋狗》、《從文自傳》、《特斯拉之父:埃隆馬斯克傳》,對心理學感興趣就看看《社會動物》、,對美學感興趣就看看《世界美術名作20講》、對商科感興趣,可以看看《情感驅動》、《超市裡的原始人》、《大杯咖啡經濟學》等等。



如果你不知道怎麼看書的話,順便推薦一本毛姆的書《閱讀是一座隨身攜帶的避難所》、還有餘華的《文學或者音樂》。從別人的眼裡看看閱讀世界是怎麼樣的,不也很快樂嗎?


讀書不能看數量,如果你只盯著數字,那麼你得到的也只是數字。


巴黎鹹魚日誌


每天讀書半個小時到一個小時,偶爾看得入迷四五個小時也是有的,主要是文學小說,同時也有傳記,隨筆,影評集等。

因為不僅要放鬆,看情節,還要學作者的行文思路和文筆,同時邊看邊做筆記,所以看的比較慢,大概一週才能看完一本,一年52周,所以一年的讀書量在50本上下。

看的書算是多且雜,因此也有朋友要我推薦書單。一般在這個時候,都要先問問朋友要看什麼樣的,畢竟每個人對於書的口味不同,看書的目的也不同。

像題目中這樣的,沒啥背景介紹,直接要書單的,那我只能憑著一般的喜好,推薦這麼幾本了:

三體

作為中國科幻小說的扛鼎之作,有人說劉慈欣和《三體》以一人一書之力把中國科幻拉到了世界頂級水平,雖然說得有些誇張,但也不算太過分。畢竟《三體》小說可是得過科幻界的最高獎項克拉克獎,連前美國總統奧巴馬都是粉絲。

《三體》以其宏大的世界觀,超前的設定,以及層出不窮的金點子,成為了中國科幻史上的一座豐碑。

棋王

準確地來說,應該是阿城的“三王”系列——棋王,樹王,孩子王,不過因為在三王中“棋王”的名氣最大,而且“三王”的篇幅都不長,加一起也不到8萬字,所以如果買書的話,經常就是一本“棋王”,包括這三個故事。

阿城的文字,初看起來簡單平實,卻是極為準確,其對於動詞的運用更是功力高深,字裡行間都體現了漢字的博大精深和精妙之處。

人生的智慧

這本書的作者是著名的哲學家叔本華。提到哲學,很多人的第一反應可能是“高深”,因此就產生了畏難情緒,不想去讀。

對於這本書,大可不必。因為《人生的智慧》基本不涉及高深的哲學思想,而是叔本華由個人的生活經驗和思考出發,總結出的如何成長,如何識人,如何獲得幸福的經驗。作為一名歷史上赫赫有名的智者,叔本華的“雞湯”,可是比路邊攤的成功學要級別高多了。


以上就是我要推薦的3本書籍,都是名家之作,經過了時間的洗禮已經證明過品質的。無論是放鬆休閒,還是想學習知識,抑或是要打點雞血,都是很不錯的選擇。


王小民的吐槽


讀書的數量與實用。

那是77年我讀高一,恰逢學校解散,原因是高中部人數太多,由原中學老師代教,到現在我都不清楚是什麼原因,突然解散到別的學校就讀,但也發了高中未畢業證,這個證明起到你讀過高中的作用,但未學業完成。轉其它地方或學校,家庭起碼要負得起學費,雖然費用不高,很多人都回家種田種地,幫父母減輕負擔壓力,我就是其中一個,六兄妹讀書,上面三個都停學,只讓腳下三個就讀,想讀也沒有條件,在家幫父母,但也常想,讀書改變自我,這個願望失敗,82年入伍當兵,第二年大哥找來了高中初中課本,照我自學復考軍校,在自己不斷的努力下,參加復考,只因填錯志願,名落孫山收場。後來在連隊與團裡新聞報道班專業學習,寫些連隊的事和先進事蹟,剛搞新聞投稿命中率很低,經長時間磨鍊也慢慢在發表“豆腐塊”文章,由於讀書未考上大學,使自己堅信,付出總有收穫,學到的知識,在日後一定會起作。

以前,我看過很多書,連有時都想不起書名,象小說一類的,一年內雖未誤自己的本職工作,十本八本有餘,但讀這些書真正的作用是什麼,我問自己,你是搞寫作還是將讀書當作消譴,或裝飾自己,不!我在這樣思考之後,將讀書作為一個愛好,將空閒時間利用起來閱讀,在允許的情況下,寫一段自己學到的,讀到的轉化為自己的東西,使之生活更加輕鬆,忙裡偷閒。讀書的目的不就是學習掌握、應用、靈活、消化轉變嗎?在你掌握方法技巧後,不是輕巧嗎?

又是兩年過去,從去年下半年開,(在有篇文章談到)專攻九年義務教育課文,以語文為主。學習一篇課文,光靠讀是不行的,還得將層層語意劃分段落,說出文章的中心論點,為什麼作者要這樣寫,對自己有那些啟發,受到哪些教育。舉個例子吧,就拿讀書來說:有些人讀書走上犯罪道路,同樣的老師教育,這就與他平時的習慣和環境造成。真正理解讀書,人心向上;而不是讀書而達到某種目的,現實生活中存在這種情況,說明書讀好了,會起到先導作用,而你想從中謀處自己的位置和慾望,往往摔得很慘,事實是這樣,偏偏有。我近來在想,每天看一課書,先閱讀一次,二次再分段落,掌握課文的脈絡後,看作者對文中的論點,加以用事實舉例證明,每段的含義,標題的含義是什麼,所以,學能鞏固加深印象,瞭解其它課文在內容、寫法上有什麼相同和不同之處。

課本書全面

我在看有篇文章的結尾,假如我從新讀書,我不會力圖為自己謀幸福,好像這就是人生惟一目的;與之相反,我要更努力為他人謀幸福。

我不會去看那麼多厚書,暫將這九年義務教育的課程完成後,再去完成大學課本,書籍太多,也顧不上,只有漸漸漸地學,付出總有收穫。至於推薦書目:《古漢語常用字字典》第五版,《如何高效學習》,《葉聖陶的二十七堂作文課》,《自控力》。就這樣吧,學行愛行,你會發現很多東西自己不瞭解,現在才知道,為時不晚,只要肯學,滴水能穿石。


歐紹永


感謝悟空推薦。

一 這兩年讀的書

2018年,工作很忙,讀書很少,全年只讀了3本書,分別是:

1.金宇澄的《繁花》;

2.格非的《望春風》;

3.馮驥才的《一百個人的十年》。

2019年工作節奏降下來,截至目前,已讀完11本,分別是:

1.馮唐的《馮·唐詩百首》;

2.奧瑪·海亞姆的《魯拜集》(我看的是鶴西先生翻譯的版本);

3、4、5.三本袁騰飛的《這個歷史挺靠譜》(因為三本所講階段不同,所以姑且算作三本書);

6、7、8.《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一、二卷,《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奪取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勝利——在中國共產黨第十九次全國代表大會上的報告》(當時參加在職研究生考試,為應對複試,讀了這麼三本書);

9、10、11.季羨林先生的散文集(人生之書3本),權當消遣之讀,其實季老書中所描述的大多是漫長人生旅途中,經歷種種變遷之後的感悟,對年輕人是有一定啟發作用,但是個人不推薦這個系列,我覺得個人長成環境不同,心態上未必能很快接受一些經驗之談或者循循善誘。

12.目前在讀莫言小說選集第一本《豐乳肥臀》(選集共11本,今年不打算讀完)

二 所謂的推薦

讀書這種事,一千個讀者有一千種看法,每個人都有自己喜歡的素材、作家、行文風格、文學流派,在讀書方面,可能大部分人都是“愛好者”而非專業。最近買了幾本書,當作是所謂的推薦吧:

1.鍾叔河《念樓學短》:楊絳先生評價其“選題好,翻譯的白話好,註釋好,批語好”。內容都是選取的百字短文,鍾叔河先生進行白話翻譯並註釋、批語,對於讀古文,是一本不錯的合集;

2.嶽南《南渡北歸》:描述抗日時期流亡西南的一批知識分子(有人稱之為中國最後一批大師)的精神與命運;

3.陳福田選編《西南聯大英文課》,陳福田先生曾任西南聯大外文系主任,這本書當時應該是西南聯大所有學生大一年級的必修課程。有英文選文及其對應的參考翻譯,值得一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