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做自己思維的囚徒:找到生活的意義



在我們純淨如水、一成不變的生活中,特別是在工作中,我們經常會被否定。這樣就更要求我們長期堅持對生命意義的追尋。今天與大家分享的是關於前幾期“活出生命的意義”一文的延續,如何把維克多·弗蘭克爾的意義療法應用到工作中。


不做自己思維的囚徒:找到生活的意義

保持生活和工作的意義,我們才能在生活和工作中充滿生機與活力,彼此關聯,互相促進。眾所周知,如今快節奏生活的我們,都會有各種壓力的存在,但壓力是有積極和消極之分的。這完全取決於我們的態度,與周邊環境或者人沒有直接關聯。當我們做有意義的工作和項目時,我們的免疫力是可以提高的,而且衰老和退化的速度也會放緩,這就是積極壓力。


不做自己思維的囚徒:找到生活的意義


何為意義呢?意義是與我們真實本性或核心本質所產生的共鳴。比如,我們從心裡感覺某事或工作很重要,或者我們知道某件事情或者工作對我們很重要。這就是因為它與我們的真實自我產生了共鳴,與我們的核心本質產生了共鳴。


如何發現意義呢?那就是OPA準則:

(1)與他人建立有意義的聯繫(O)

(2)對從事的工作要有崇高的目標(P)

(3)用積極的態度和愛擁抱生活(A)


不做自己思維的囚徒:找到生活的意義

我們每個人都得面對生命的追問,只有為我們自己的生命負責,才能找到生命意義的答案;只有敢於負責擔當,才能經受住生活的考驗。人生最有意義的時刻不是一帆風順的時候,而是在沒有把握、困惑的時候。生活的艱難和困苦可以剝奪我們其他一切,但唯獨剝奪不了我們的自由。也就是說,我們無論在何種境況下,都有選擇處世態度的自由和選擇自己行為方式的自由。


我們的精神、思想和身體之所以缺乏活力,主要是因為我們常常使生活充滿了恐懼和刻板教條,我們的慣性思維,讓我們習慣性的只會看到生活中不足的地方,而對那些豐富多彩的生活總會視而不見,被自然的屏蔽掉。


不做自己思維的囚徒:找到生活的意義

我們只有不在做自己思維的囚徒,才能開闊我們的視野,用靈活的思維來擁抱生活,把精力集中在我們想幹的事物上。只有這樣,我們才能提升自己的適應能力,遇到挫折和挑戰時,才能快速有效的重新振作起來。


願每一個想走出思維禁錮的你,都能找到生活和工作的意義,找到生命的意義……

不做自己思維的囚徒:找到生活的意義



關於15年運動、讀書更多的分享,請關注我的微信公眾號(搜索):木子讀吧,等你哦!

健一生身,讀千卷書,行萬里路。


不做自己思維的囚徒:找到生活的意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