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滂因“文字獄”被罷官,待罪地方時寫下一首詞,令人百讀不厭!

提起“文字獄”很多人首先想到的清朝,但事實上文字獄起源於漢代,第一次大規模盛行在宋代,終宋一朝影響比較大的文字獄有多起,比較出名的有蘇軾的“烏臺詩案”,蔡確的“車蓋亭詩案”等。

毛滂因“文字獄”被罷官,待罪地方時寫下一首詞,令人百讀不厭!

宋代詩人毛滂晚年也曾因文字獲罪,被罷官。政和五年冬,待罪於河南杞縣旅舍,家計落拓,窮愁潦倒。在一個元宵之夜詞人回憶起當年在京都時的元宵盛況,寫下一首詞

臨江仙·都城元夕

宋代:毛滂

聞道長安燈夜好,雕輪寶馬如雲。蓬萊清淺對觚稜。玉皇開碧落,銀界失黃昏。

誰見江南憔悴客,端憂懶步芳塵。小屏風畔冷香凝。酒濃春入夢,窗破月尋人。\\

毛滂因“文字獄”被罷官,待罪地方時寫下一首詞,令人百讀不厭!

上片寫汴京元宵之夜的盛況。“聞道長安燈夜好”,首句即點明時間地點,並以一個“好”字總括都城元夜之景。“長安”代指“都城”,這裡指的是北宋汴梁。“聞道”兩字說明以下描述的都城元宵夜的熱鬧景象為詞人之想象,並非實景。“雕輪寶馬如雲”,這一句寫元宵的繁盛景象。“如雲”二字極言“雕輪寶馬”之多。

毛滂因“文字獄”被罷官,待罪地方時寫下一首詞,令人百讀不厭!

“蓬萊清淺對觚稜。玉皇開碧落,銀界失黃昏”,這三句描繪皇宮中歡度元宵的盛況。“蓬萊”長安城中有蓬萊宮,蓬萊又是傳說中的仙山。這裡以“蓬萊”指代皇宮,寫元宵夜的皇宮宛如仙境。“觚稜”是宮闕轉角處的方瓦脊,此處代指宮闕。“玉皇開碧落”,指的是皇帝大宴群臣。“銀界失黃昏”,指街道上燈火齊放,將夜晚照得如同白晝,銀河都似乎失去了它的光華。上片對汴京元宵盛況的描寫大有深意,用汴梁歡度佳節的熱鬧氣氛襯托自己處境的淒涼。

毛滂因“文字獄”被罷官,待罪地方時寫下一首詞,令人百讀不厭!

下片抒寫羈旅愁懷。“誰見江南憔悴客,端憂懶步芳塵”,詞人由對元宵的描寫轉向自身,筆調突轉,詞情一落千丈。他嘆息道:“大家都歡度佳節去了,汴京一片繁華熱鬧,誰又能想到潦倒落魄,流落他鄉的我呢?”詞人因心情淒涼,也沒有心情去賞花燈了。

毛滂因“文字獄”被罷官,待罪地方時寫下一首詞,令人百讀不厭!

“小屏風畔冷香凝”,窮困潦倒的詞人想起了自己的妻子,他想到她此時定對著屏風落淚,淚水凝住了她臉上的脂粉。這是詞人的設想,設想妻子在思念自己,也就更深刻地表現了自己在思念妻子。

“酒濃春入夢,窗破月尋人”,最後兩句轉到現實中來,進一步表達他對妻子的思念。詞人借酒消愁,他企圖大醉後能做一場“春夢”與妻子相會。當他躺在床上準備夢中尋人之時,月光從破窗中照了進來,好像是尋他來了。“月尋人”這是多麼奇特的想象啊!將他對親人的思念寫極,並暗襯出其處境孤寂。非情到深處,無以為之。

毛滂因“文字獄”被罷官,待罪地方時寫下一首詞,令人百讀不厭!

首詞以樂景寫哀情,將詞人羈滯異鄉、困頓潦倒、憔悴不堪的苦境與悲懷抒寫得纏綿悱惻 。然而,儘管詞人滿懷苦情,卻又以飄逸秀雅的筆調抒寫內心的情懷,使全詞充滿了瀟灑風流的情致,令人百讀不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