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民靠種地有餘錢去旅遊嗎?

豫東一農夫


對於這個問題“農民靠種地有閒錢去旅遊嗎” 這個是不可能的了,這個到了秋天還的看糧食的價格怎麼樣,一般來說靠種地的農民是沒有閒錢去旅遊的。為什麼這麼說呢,我在這裡給你嘮叨嘮叨。

在農村一般的家庭在我們這邊都是二十畝左右的地,就打種植水稻到了秋天一畝地能打一千三百斤,現在這面的水稻價格才1.4,這個一畝地就是1820元。你在出去化肥一畝地是160元,農藥錢是150元,拔地翻地是50元,插秧是75元,收割120元,大隊費用270元,育的苗一畝地是25盤,一盤費用是6塊一共是150元,這樣算下來一畝地的費用大概是975元。這樣算下來一畝地能剩大概845元。要是家裡20畝地一年才剩16900元。

你們說說就這點錢還旅遊能,要是就靠種地都得喝西北風去,所以你提的這個問題在農村光靠種地是不可能去旅遊的。

(我這個算法只是個大概不是那麼的準確,但是也是出入不太大的。)






鄉村淇譯


不清楚南方的農耕情況,不便亂說。但在北方,絕大多數的農民是不會在五一選擇出遊的,哪怕是郊遊。

原因簡單,一是五月正是北方的農忙季節,各種忙、各種累…有時可以用“焦頭爛額”來形容都不過分。因為這是“春種一粒粟,秋收萬顆籽”的黃金季節,“播種”的是希望,是期盼,所以沒有人會停下手中農活去旅行的。

二是眾所周知的原因,雖然農村富裕了,國家的各種惠農政策使農民生活水平發生了巨大變化,但與城市的生活水平比,差距還是比較大的。

三是農民是看天吃飯的,收入跟天氣有關,穩定性差,所以即使有點錢也不敢花,況且春耕投入較大,使不少家庭的經濟己捉襟見肘了,哪裡還沒有閒錢去旅遊消費。不過農閒時比如冬季,農民自行組團或隨團出行的還是大有人在的。

可以說,開發農村、農民的旅遊資源還是大有前途的。





三木C先生


"有″少部分村官和地霸它們來錢容易!但真正臉朝黃土背朝天的農民免車費他都不會進景點遊,因為他們的錢來之不易。我快六十的木工後來做工地模板工,半農的農民家有十幾畝地又承包別人幾畝一起也就二十來畝,老婆在家照看三個孩子上學,我過年、農忙回家農閒隧工地打工,大小城市跑了十來個沒進過一個要錢的景區什麼名勝古籍一級保護動物圓只要你要錢都和我無關!後來有手機了最多是跑到院門外看看,拍個照片發給老婆一起欣賞,老婆讓到裡看看我說好下次再來了一定到裡面!為什麼?農民工不懂風景歡樂賞識嗎?現在三個孩子都大學畢業了,在武漢買房子了,給我們老倆買的旅遊年卡,每個星期開車代我們出去玩,還說明年省外和國外去玩!我和老婆說中國錢在中國甪可以,不應流花外國堅決不去外國!兒女說好好好聽你們的中國農民工愛國又勤勞!這是為什麼?


趙良合


這個問題真扯淡,我是農民,最有話語權。自從土地承包制,我和兩個孩子十幾年來一直沒土地,對,我是土地在孃家,可孩子是本村的人呀!也不給分田,我一家六口人,老公婆婆有地,公公是工人沒地,每人2.1畝,共4.2畝地,你說我們再不出來打工創創,拿啥養家?就憑那4.2畝地嗎?就是地裡種金子,現在社會消費水平,都沒辦法養一家老小,我和老公結婚十幾年一直在外,就為了生活一直打拼,那有時間瀟灑旅遊?


充滿陽光的靚麗人生


說起來很慚愧,農民種糧有餘錢我還是在網上頭一次聽說,還去旅遊,可能到今天為止在遍遠山區還有很多老人連火車都沒有見過,他們和黃土打了一輩子的交道,為了把自己的兒女養大成人,至今忍然是緊吧吧的過著度日如年的日子,談何旅遊。


來去自由176758944


農民現在和以往也不同了,老一輩的農民肯定很少會去旅遊的。但80後的農民卻大不一樣了,就我們這邊來講吧,小兩口種著十幾響地,縣城裡有樓房,是為孩子上學買的,爺爺奶奶陪讀,買的小汽車,鎮上鄉下跑起來方便,孩子放假時,趕上農閒,大部分父母都會帶著孩子出去玩,見見世面,有條件的去遠點的地方,沒條件的也會選離家近的地去玩兒,不會像城裡人那樣經常去,但每年會去一次,主要是為了陪孩子。

我一同學女的就喜歡旅遊,農忙時起早貪黑的幹,閒時一家人天南海北都去,連香港三亞都去過了。所以說80後的農民也是有個性的新型農民,能掙也會花!




四葉菜兒


從我記事起家裡便在種地,玉米小麥種過,棉花種過,辣椒種過,收入卻是不堪入目,別說出去旅遊了,花錢稍微大手大腳一點,或者老人生個大病什麼的,絕對是要傾家蕩產的節奏。

這幾年情況有些好轉,父母有工作,空閒時間打理農田,倒也算是小康。但是多年積累下的省吃儉用的習慣,更不能支持他們出門遠遊。我曾要求過他們來我這邊玩,有山有水,每次被拒絕的理由都是:我們走了家裡的地誰管,家裡有事怎麼辦。我多次勸說無果。

總之,除非是種地大戶,樸實的農民一般是不會花大錢出門遠遊的。(後面附幾張家鄉雪景圖)

農民現在和以往也不同了,老一輩的農民肯定很少會去旅遊的。但80後的農民卻大不一樣了,就我們這邊來講吧,小兩口種著十幾響地,縣城裡有樓房,是為孩子上學買的,爺爺奶奶陪讀,買的小汽車,鎮上鄉下跑起來方便,孩子放假時,趕上農閒,大部分父母都會帶著孩子出去玩,見見世面,有條件的去遠點的地方,沒條件的也會選離家近的地去玩兒,不會像城裡人那樣經常去,但每年會去一次,主要是為了陪孩子。

我一同學女的就喜歡旅遊,農忙時起早貪黑的幹,閒時一家人天南海北都去,連香港三亞都去過了。所以說80後的農民也是有個性的新型農民,能掙也會花!


阿杰鄉村生活記


不知道你說的普通農民,指的是具體哪裡的農民。

就我接觸到的河南普通農民,一家人一共就幾畝地,每年種地需要的種子,農藥,化肥,灌溉,收割,都需要花錢。

每年種下來,留下口糧,賣掉一部分糧食,基本上沒有什麼結餘,甚至還賠錢。就算某一年收成好,可能有餘錢,也會攢著以備不時之需。

不要說出去旅遊了,有一部分年紀大的,去趟縣城的次數都屈指可數。

所以才有這麼多年輕人出去打工掙錢,一兩個月的工資,甚至比在家種地一年的收入還高。


18樓皮皮


農民靠種地很少會有餘錢去旅遊,原因很簡單,他們大多數時間都是面朝黃土背朝天,餘下的時間都在為生計,為兒女的教育問題發愁。農名大多數人的休閒娛樂生活,就是在閒暇的時候往炕上一坐,吃點瓜子水果,看一會兒電視節目。或者是平常串串門嘮嘮家長裡短,週末去趕個集.....

我記得前段時間去找素材的時候,尋到的一戶農家,一家四口,男人和女人種地幹活,孩子一個初中畢業,一個還在小學。這是一對很樸實的夫婦,兩人來自外地,在這承包了幾十畝的地,種菜為生,綠葉菜賣的好的時候一塊多一點,賣得不好的時候,沒人收,幾毛錢都賣不出去,菜都爛在了地裡也只能認命。

在聊天中,女人問我,孩子也不愛念書,成績也不好,唸完初中是不是就別繼續往下讀了?但是讓孩子不念書了,也不知道做什麼,總不能跟他們一樣到土裡刨食,實在是不忍心,因為太苦了。但是繼續供的話孩子也不愛學,可能也考不上大學,這麼大的開支對於這個家庭是太沉重的負擔。我當時一度語塞,安慰女人,如果孩子實在不愛學習,可以去唸個技校有一技傍身,走出社會也能立足。

對這個家庭來說,想盡辦法維持生計才是日常生活,休閒娛樂更是不敢想的事情。

中國的農民絕大部分都是在溫飽線上掙扎的,靠天吃飯,收成一旦不好,就意味著接下來的一年,怕是一家老小都要跟著吃苦頭。小部分的農民,也只是溫飽有保障,小富即安,旅遊這種休閒娛樂的方式,對他們來說,是奢侈品。


一籃優品


當然有啊。現在農民出去旅遊完全和市民一樣。甚至比市民都能玩。每年都出省或出國的也非常的多。省內遊那是經常性的。現在農村人都很想的開,掙錢不就是為了享受麼?現在村裡人掙的不比市民少,種地掙幾萬,打工掙幾萬,一年少說十來萬,出去旅個遊還是個事?反正我老家的人出去旅遊那太稀鬆平常了。中秋回老家,村裡二十多個人組了個團剛從泰國回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