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風險理財產品會虧嗎?

零依米


朋友們好,最近有許多朋友都在諮詢這個問題,今天就和朋友們來分析。先要明確的說明:這類低風險理財產品,虧損本金的概率較小,收益不能達成的概率較小,但是低風險理財,總體上包含兩個等級,在一些特定時期,是有可能出現本金虧損或者是收益為負的情況。但是中長期來看,風險仍然是屬於理財產品中,相對較低的,適合大眾化理財。

首先,低風險理財產品,從風險分級的角度來看,有兩層概念,兩個等級。

如上圖,所謂的低風險理財產品包含有兩層含義:極低風險與低風險。

其中,極低風險理財產品,也就是PR一級謹慎型,提供本金保障,但收益有可能出現小幅度的波動。主要是指一些,保本類理財,銀行謹慎行活期理財等等。這類理財產品,在特定時期不排除出現,收益不能達成,或者波動的情況,但是本金相對安全。
而低風險理財產品,也就是PR二級,穩健型理財產品,使理財,進入到非保本,浮動收益的範圍。這種理財產品,通常情況下本金出現虧損的可能性較小,收益不能達成的可能性較小。但是請注意,在特定情況下它有可能出現虧損,


這也是,非保本,浮動收益的含義所在。

小結:低風險類理財產品,分為兩大類,不排除出現,本金虧損,收益不能達成。或者單獨出現,收益不能達成,或波動。

其次,從總體上分析,低風險理財產品在整個理財產品中,仍然適合大眾理財。

1,低風險理財產品,往往是在金融市場大幅波動的情況下才出現虧損。例如,購買了一款,低風險,360天定期理財,很可能它的風險是出現在,金融市場大幅波動的那幾天,因此有很強的抵抗和恢復能力,整個週期仍然可能盈利。

2,低風險理財產品,如果出現虧損,往往虧損的限度較小。這是因為這些理財產品,高風險資產配置比例相對較少。

小結:低風險理財也有風險,總體來看相對較小,而且持續的時間較短。

最後,來做總結分析:

隨著金融市場波動,投資理財有風險,這句話得到了體驗。

特別是以往一些,中低風險類的,大眾化理財產品,潛在風險浮出水面。這就對我們在投資理財中,



優中選優,深入理解產品的配置,樹立風險意識,合理總體規劃理財資產,預防性的分散風險,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理財迦


低風險理財產品,比如債券基金和貨幣基金會快的可能性很小,就算真的虧,也虧不了多少。這個跟他們投資的標的物有關,不像股票或是期貨,這些高風險的理財產品,有時不但是虧完本金,還有穿倉的風險,到時你本金虧沒了,你還會欠下期貨公司一筆錢。

我認為短期不適合購買高風險的理財產品,可以購買一些低風險或是保本型的定期存款理財產品,這樣儘可能讓我們不虧損本金。最近金融市場非常的動盪,比如昨天3月20日,外盤原油從最高漲9.96%到變成最低下跌-9.69%,振幅高達20%,而原油本身自帶20倍的槓桿,那麼如果你是在最高漲幅做多買進,在跌幅最大處賣出平倉,那麼你的損失高達400%,你本金虧沒了還可能倒虧300%。當然實際可能早就被強平了,那損失肯定也是百分之大幾十。


月牙亮投


低風險理財產品一般是投資銀行同業拆借市場、少量高信用債券,不會掛鉤外匯、原油、黃金等高風險資產。因此,足額兌付的可能很高,基本不會出現損失本金的情況,即使出現技術性虧損,發行機構為維護信譽,也會咬牙剛兌的。

但是要注意區分是否是低風險理財產品,把握資金的實際用途,高度重視底層資產,有些發行機構故意把高風險理財產品偽裝成低風險理財產品,騙取客戶信任,最後導致鉅額虧損。總的來說,銀行發行的低風險理財產品信譽較高。



理話金融


首先,沒有絕對安全可靠的被投資產品,只是相對風險較低而已。但同時,風險越低,收益就越低,這個,是所有首先有經驗的投資者的共識。\r

       其次,投資,是個體化和個性化的,不能脫離投資主體而存在。不同的投資主體,安全可靠的邊際不同。比如:專業投資機構,企業,個體投資者三種投資主體的安全可靠邊際不同,同時,由於個性化的存在,未必專業投資機構就比個體投資者安全可靠邊際高,比如今年頻發的p2p暴雷,就說明具體專業投資機構如果缺乏投資道德,其投資風險比個體投資者更大。\r

       所以,安全可靠的投資,即投資的風險管理包括投資主體風險管理和被投資產品的綜合考量。\r

      因此,低風險被投資產品選擇原則:\r

1.關注宏觀層面,選擇宏觀支持產業和符合宏觀經濟趨勢,以及宏觀認可的金融產品的產業,企業和投資產品,確保宏觀風險可控。\r

2.被投資產品的退出機制完備,市場接受度高,需要時可以隨時套現。\r

3.產品形成投資環境,具備流通和交流機制。\r

4.產品透明度高,黑箱操作空間小。\r

  對於不同投資主體的風險判斷原則:\r

1.投資高風險的投資產品,機構需要高度的職業道德和專業投資分析能力\r

2.槓桿率,通常是投資機構信用度的判斷指標。能夠獲得高槓杆的投資機構,信用度通常較高。\r

3.對於個體和企業投資者,能夠快速推出的公開投資產品,是相對低風險的選擇。\r

4.對選擇的投資產品及其承載主體,需要相當時間的考察和分析。\r

5.量力而行,如果不是專門投資機構,不要在投資上押上全部身家。\r

   \r

核心問題:情緒。在情緒不佳的狀態下,不論是機構,企業還是個人,都不應該進行投資決策。在這種狀態下,任何投資決策都大概率是高風險的。\r


靜勘風吟


理財產品也要從銀行買本銀行自己發行的理財產品,不要買他們為三方機構代理的產品,這些年理財違約很多,包括大的信託機構都大面積違約,所以三方的理財產品還是少買為好。


財經故事


\n

{!-- PGC_VIDEO:{"thumb_height": 360, "thumb_url": "2d86500099c0bbeae9d8f\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