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手握“鋼槍”一手提“彈藥箱”協會聯手公司為社區義務消殺

一手握“鋼槍”一手提“彈藥箱”協會聯手公司為社區義務消殺

隊員拎著彌霧器準備進小區

河南商報記者高帥/文時碩/圖

從2020年2月10日起,每天穿著衝鋒衣、防護服,戴著護目鏡,揹著近55斤重的消殺藥水,鄭州市疫情防護服務隊隊員們穿梭在鄭州市各街道辦、社區,進行義務消殺。

這支服務隊,由河南省應急救援協會聯合河南綠城龍飛實業有限公司成立。

疫情面前,他們也是逆行者。逆行途中,他們也面臨著種種的困難。

每天平均消殺8萬平方米

近日,服務隊來到鄭州市鄭東新區奧蘭花園小區南門,隊員們有著超高的回頭率,進出小區的居民紛紛扭頭觀看。

河南省應急救援協會常務會長、河南綠城龍飛實業有限公司總經理閆衛洲告訴河南商報記者:“在鄭州市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和河南省應急管理廳的號召下,河南省應急救援協會會長陳水全組織社會救援力量,聯合河南綠城龍飛實業有限公司成立鄭州市疫情防護服務隊,公司董事長趙慶武不僅給社會提供捐助,還直接讓企業隨政府同步啟動重大突發公共衛生事件Ⅰ級響應,派出了應急救援消防車輛。”

自2月10日正式開始義務消殺以來,服務隊每天平均消殺面積達到8萬平方米,最多一天消殺了10萬平方米。截至3月18日,累計出勤隊員315人次、車輛119臺次,義務消殺33家單位及廠礦、83個生活小區、357個村莊、1所幼兒園、8幢寫字樓酒店以及鄭州火車站全部區域,消殺面積達8.45平方公里,其間轉運分發各種抗疫物資達1.8噸。

“轟……”隨著消殺彌霧器“興奮”的轟鳴聲,隊員們正式開始一天的消殺工作。閆衛洲說,相比普通噴霧器,彌霧器的噴灑效果更好,彌霧器裡裝的是次氯酸鈉消毒劑,按比例兌水使用,殺菌率很高。

一手握著“鋼槍”,一手提著“彈藥箱”,噴灑隊員在“引導員”的引導下,奔赴“戰場”。

遇到重重困難只能一一解決

彌霧器裝滿勾兌的藥水後,有將近55斤重。噴灑隊員雖然兩人一組,替換著噴灑,可是奧蘭花園的消殺工作結束後,隊員們還是熱得滿頭大汗,護目鏡裡都能甩出來汗水。

閆衛洲說:“隊員們很辛苦,身上都溼透了,但是又不敢脫衣服涼快一下。”

日均消殺面積8萬平方米,每天需要準備的次氯酸鈉消毒劑是300多公斤,再加上服務隊員,每天如何週轉呢?

“每天一起進行消殺的隊員都有10多位,4臺消殺彌霧器配備8名噴灑隊員,我負責與各街道辦和社區聯繫對接,其他人各司其職。”閆衛洲說,“各街道辦、社區面積有多大,消殺線路如何規劃,便需要街道辦或社區出一名‘引導員’,讓噴灑隊員作業時不走‘回頭路’、提升效率。”

當然,剛開始義務消殺時,服務隊也是遇到了重重困難,只能一一解決。

消毒藥水跟不上,服務隊出市區購買的話下不了高速,鄭州市疾控中心協助解決;隊員們沒有防護服、一次性醫用手套,自己買不來,是社會愛心人士捐贈了一批;考慮到隊員們外出消殺的安全問題,閆衛洲自掏腰包給隊員們買保險,不能讓英雄們流血又流淚……

閆衛洲告訴河南商報記者:“為保護噴灑隊員的身體健康,作業時要順風噴、不能逆風噴等,這都是在義務消殺工作中,服務隊逐漸積累的經驗,得以在保證隊員安全、消殺質量的前提下,儘快完成每天的既定任務。”

即使這樣,服務隊很多時候也要在下午6點左右才能結束義務消殺,有時甚至“噴到天黑看不見”。念及隊員的辛苦,服務隊有這樣一項規定:每位隊員義務消殺兩天後,必須休息一天。

“疫情防控不結束,服務隊就會一直幹下去”

奧蘭花園的消殺工作結束後,已經臨近上午11點半,可是一臺彌霧器出現了小問題,打不著火了,閆衛洲和隊員們輪番上陣,還是沒有搗鼓好。

閆衛洲一邊摸著彌霧器的隔熱網,一邊說:“彌霧器是疫情防控期間購置的,現在想買也買不到,這幾天彌霧器出力不少,擱這兒想罷工呢。”

但是耐不過時間緊湊,閆衛洲和隊員們說:“這臺先晾一會兒,看看還能不能打著火。咱們時間緊,先用另外一臺,人可以歇,機器不能歇。”

沒過一會兒,在奧蘭花園對面的正商東方港灣裡,彌霧器的轟鳴聲再次響起。

非常時期,服務隊的非常作為,也得到了人們的肯定。鄭州市管城回族區商都路街道辦事處一位何姓工作人員說:“真的很滿意、很感謝,我們每天消殺得已經很到位,但這回專業人士來消殺,我們也跟著學到不少經驗。”

東方港灣的消殺還沒結束,拗不過商都路街道辦工作人員的堅持,服務隊隊員們在下午1點多,吃上了看似簡單卻堪稱美味的午飯。

閆衛洲說:“疫情面前,總要有人站出來。疫情防控不結束,服務隊就會一直幹下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