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獨的美食家

最近遇上煩心事兒,劇懶得追、孩子懶得管。可是生活總要繼續,煩心順心由不得自己。為了少想那破事,努力看了日劇《孤獨的美食家》系列。看著看著,覺得有點意思。

我不太會做飯,娃經常跟著蹭看,五郎叔每次吃飯感覺香味隔著屏幕飄出來。咋就那麼好吃呢,自然引得娃想什麼時候能去日本吃一下。去日本?現如今落魄得能吃飽飯就不錯了,哪有錢去日本呢。空口白牙缺乏說服力,咱來看看日本的消費和收入情況。

孤獨的美食家


2018年日本GDP位列世界第三,人均3.93萬美元。日本厚生省公佈人均年收入458萬日元,男性平均月薪約2萬元人民幣。美食家第八季,五郎叔吃的比較高檔一點,每頓午飯大約花2500-3000日元,摺合人民幣約166-200元,第六季吃的比較平民化,每頓飯800-1200日元,摺合人民幣約53-80元。五郎叔是一名單身的自由職業者,猜測從事室內裝潢設計及採購。自由職業,聽著堂皇,實際比在公司企業上班操心得多。好在五郎叔的工作室就他自己,也沒有家庭的拖累,個人收入支配100%,一人吃飽全家不餓。根據恩格爾係數,食品消費在可支配收入的佔比,取平均值每餐飯約2000日元,月收入約36萬日元(高於全國男性月薪30萬日元的平均水平,低於全國人均月收入38萬日元),五郎叔每天飯錢6000日元,0.6*30天/36=20%。

孤獨的美食家


恩格爾係數是劃分收入的重要指標,指食品支出總額佔個人消費支出總額的比重。聯合國根據恩格爾係數的大小,對世界各國的生活水平有一個劃分標準,即恩格爾係數大於60%為貧窮,50%-60%為溫飽,40%-50%為小康,30%-40%相對富裕,20%-30%為富裕,20%以下為極其富裕。日本早在20世紀六十年代成為高收入國家。雖然因為樓市泡沫,日本近些年被稱為失去的二十年,經濟發展停滯,但是日本自明治維新之後重視教育、發展科技,古話說瘦死的駱駝比馬大、百足之蟲死而不僵,現在依然保持世界第三大經濟體的位置。

孤獨的美食家


第八季中五郎叔在一家家庭餐廳吃自助,女主人利用自家房子一層的會客廳改為自助餐廳,冷葷熱菜湯飯一共大約十三四個菜式,從製作到接待、算賬、清理都是一人打理。二姑娘有個同學的媽媽也是烹飪高手,曾邀請我們去她家做客,親手烤的蛋糕、披薩、雞翅,以前經常烤麵包、餅乾分給同學們。老大看了這集感慨地說,大紅媽完全可以自己開傢俬人餐廳。在日本,民營私營企業佔比99.4%,美食家裡大多數餐廳是這種一家人或一個人開的家庭餐館夫妻店,追了三季還沒見五郎叔坐進那家豪華大餐廳或是連鎖店。五郎叔走過的街道遠沒有帝都的馬路寬,更沒有高樓林立、車水馬龍的壯觀,盡是些小街小巷,自家樓房。服務業佔比高於第一第二產業,基本邁入發達國家行列。經濟文化發展到一定程度之後,更注重個性化的消費選擇。日本文化藝術衍生品的消費,國內無法企及,嘲笑祭子侄文醬油碟的俠客們,你們怎麼看不到人家全民追捧藝術的熱情和由其拉動的相關產業鏈產生的經濟效益。一味地順情說好話,跟一條狗沒什麼區別。

一部簡單到沒劇情的美食劇,暗含了太多差距。畢竟袁隆平只有一個,好多人剛剛能填飽肚子。見賢思齊,人才能進步,企業才能發展,國家才能強盛。

狗只是用來養著玩的玩意兒~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