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貧日記(109):這一天,我們村脫貧了

2019 年 11 月 20 日 星期三 晴

時光荏苒 , 白駒過隙,一轉眼已到了 2019 年底。今天剛上班,我們就接到通知去鎮扶貧辦領文件。9 時多,資料員周曉純從鎮裡回來,一見到我,就塞給我一份文件,迫不及待地跟我說:"飛龍哥,我們村順利通過考核驗收,正式脫貧了!"雖然早有預期,我還是很激動,趕緊翻開文件,看到"龍地村以及村裡 43 戶‘建檔立卡’貧困戶各項指標符合省退出規定的具體要求,給予審定退出"這句話時,心中的喜悅無限蔓延開來,扶貧工作的點點滴滴湧上心頭。

龍地村位於南澳縣後宅鎮中心區域,屬於典型的城中村,2016 年被列入省定貧困村,人口 619 戶 2297 人,其中建檔立卡貧困戶 43 戶 113 人。幫扶前,村集體年經濟收入 15.2 萬元,貧困戶人均純收入低於 3000 元。掛鉤幫扶三年多來,村裡用好扶貧資金,在市政協辦公室、市供銷合作總社的幫扶下投資供銷社農村電商驛站項目、商鋪改造項目、光伏發電項目,貧困戶每人一年都能拿到 1000 多元分紅。

扶贫日记(109):这一天,我们村脱贫了

龍地村升級改造的沿街商鋪。

2019 年 1 月,投資 80 萬元的沿街商鋪改造升級項目竣工,引進了電商驛站、樂果甜心、海產品銷售等商家入駐,商鋪招租沒多久,就全部滿租,開張得滿滿當當,一年就能給村集體增加收入 26 萬。幫扶以來,有了精準扶貧和新農村建設資金,村裡翻修了村道、建了小廣場、裝點了文化牆、保育了老"古董"、房前屋後綠化美化了,感覺和縣城外面大馬路的差距越來越小。近期,村裡正在抓緊實施雨汙分流改造、大力清拆違規建築,努力營建舒心的人居環境!

扶贫日记(109):这一天,我们村脱贫了

幫扶工作隊到周曉純家裡瞭解貨品銷售情況。

"曉純,年底家裡海產品賣得怎麼樣?"看著眼前這個興高采烈的姑娘,我回過神來問道。"最近宅魷、蝦乾、魚乾都賣脫銷了,你要買的話提前找我預訂哦",她樂呵呵地答道。周曉純家其實也是我們村的"建檔立卡"貧困戶,一家 4 口人,父親周俊有是殘疾人,身患小兒麻痺症,無勞動能力,母親沒有工作,患有慢性病,需長期治療,哥哥在外打零工,她自己中專畢業後一直在賓館打工,家庭收入微薄,經常入不敷出。駐村工作隊瞭解到這個情況後,覺得如果能夠讓家庭成員都就業,找到適合的工作,生活就會有改觀。帶著這個問題,工作隊想到了電商扶貧的點子,南澳島海產品物美價廉,他們一家是海島土生土長的島民,熟悉貨品來源。工作隊熱心聯繫了當地海產品加工公司對其母親開展免費技能培訓,協調幫扶單位籌集資金為他們家購買了大冰櫃,並主動幫助他們聯繫客戶。現在周媽媽負責海產品加工,周爸爸則負責接單,通過微信等網絡平臺對外銷售貨品。隨著回頭客的不斷增加,訂單越來越多,今年家庭純收入增加約 10000 元。周曉純自己今年也順利通過公益性崗位招考,到鎮政府扶貧辦上班,每月拿到手工資有 2500 多元。

扶贫日记(109):这一天,我们村脱贫了

周曉純通過公益性崗位招考,成為鎮政府扶貧辦的一員。

看著周曉純臉上幸福的笑容,我更加深刻地認識到,扶貧先扶志,既要送溫暖,更要送志氣,送技能。通過"扶",激勵"幹",以精準扶持、針對性強、差異化的戶幫扶項目,激活貧困戶脫貧內生動力。2020 年馬上就要到了,這一年是全國脫貧攻堅決戰決勝之年,我們要好好幹,破難題、補短板、強弱項,通堵點,為幫扶工作劃一個漂亮的句號!

(作者:趙飛龍 汕頭市南澳縣後宅鎮龍地村黨建指導員、扶貧駐村工作隊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