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今天起,每一刻都將被寫進歷史

最近一直有很多瓜友留言問我德國的情況怎麼樣了,能不能再說說現在的疫情狀況。


在這一段家裡蹲的日子,我打算不定期的跟瓜友們彙報一下德國這裡抗疫的近況。給關心我的瓜友們報個平安,也給想了解德國疫情的朋友們帶來一些真實的信息。


從今天起,每一刻都將被寫進歷史


3月13號,星期五,德國,確診人數超過3000了。

這一天,一定是個會被寫進歷史的日子。

現在回頭看一下,我突然驚愕地發現,這居然是一個西方人常說的黑色星期五,因為是13號,剛好又碰到了週五。

在歐洲的人的眼裡,黑色星期五是不太吉利的,沒想到歪果仁有時也挺迷信啊。


據說這種說法最早是因為耶穌死在星期五,而13是個不吉利的數字。也有人說,這個黑色星期五的說法是來源於聖殿騎士團在1307年10月13日遭到屠殺的事件。

不知道是不是黑色星期五更容易有黑天鵝飛出來,反正這一天發生了好多事兒。

在這一天,德國的很多自治州,包括拜仁州突然宣佈關閉所有的學校,長達五週。從3月13號一口氣關到4月20號。

很多年後的某一天,如果我們回憶這一段抗擊新冠的日子,對於德國人來說,3月13號大約是一個值得記得的轉折點。


在這一天。德國的抗疫戰鬥進入了一個新階段。

從今天起,每一刻都將被寫進歷史


從德國發現意大利輸入病例,一直到3月中旬,德國政府方面一直沒有比較強勢的措施。這裡的德國人也都顯得十分淡定。


我自己也一直去辦公室工作,去食堂吃飯,雖然知道新冠病毒已經在悄悄地爆發,但是當所有人都淡定的時候,身在其中的人也會不知不覺地活在“虛假的安全感”裡。

很多人一定想問,不是說好了要淡定的嗎?德國政府不是要搞所謂“錯峰感染“的策略嗎?現在怎麼又緊張了?這是不是打臉?

先歪個題,說實話,我這個人很慫,本來不想再解讀任何抗疫措施,不想談這個話題,因為我這小身板也怕網友們無情的板磚啊。

很多瓜友轉了鏈接給我,告訴我有人在某高大上平臺專門開了一個帖子,逐字逐句地分析我的文章,對我進行批鬥,最後的結論也很有意思,說搞不好我可能不是一個人,而是一個反花勢力組織,用很多錢來買大號的頭條位置,散播我的文章。。。

哈哈哈。。。這都是什麼鬼?

本來我不想再寫這類話題,因為我其實連108線博主都排不上,不敢佔據流量,耽誤大家時間。


我一個手無縛雞之力的中年婦女,也怕人在家中坐,磚從天上來啊。

但是

我又想到號裡有那麼多留學生的爸媽,他們的年紀和我的父母差不多,他們現在一定擔心壞了,看看很多媒體的報道,越看越害怕,摸不著頭緒。


講真,為了那些真心關心這裡疫情的人,我決定還是再寫點什麼。

從今天起,每一刻都將被寫進歷史


回到之前的話題,為什麼一直很淡定佛系的德國,現在要下令關閉所有學校呢?是疫情已經失控了嗎?

我在之前的一篇文章裡也說過,德國的策略不是100%遏制病毒(因為他們做不到),而是拖延在自己力所能及的情況下,減少死亡率,爭取拖入夏天,甚至等到疫苗出現。

我畢竟不是專業人士,解釋得也不夠清楚。我的業餘解讀發出來兩天後,我看到張文宏醫生寫了一篇文章,談論歐洲各國的抗疫策略,其中關於德國抗疫措施的一些觀點,和我英雄所見略同。


對不起,張醫生,是我高攀了。(我是有多慫啊,要把張醫生搬出來保平安)

其實英國首相和德國總理表達的意思是一樣的。這個疾病已經是大流行態勢,我們沒有辦法採取中國的防控模式。中國防控模式需要動用大量的社會資源,我們做不到。而且經濟一旦停擺,社會付出的代價可能會遠遠超過疾病本身。

事實上,德國和英國並非什麼都沒有做,特別是德國,採購了大量的呼吸機備用受到一致好評。這些歐洲國家一方面逐步加大醫院為可能增加的重症患者數量做醫療儲備。一方面希望儘可能可以延緩大流行峰值的到來


只要把一個月達到的峰值逐漸延緩到3個月到達峰值,隨著夏天的到來,發病率下降,隨後就可以順利將該疾病一個月內可能發生的病例數分散到一年中的12個月內逐步處理,化整為零,依靠現在已有的醫療資源是可以應付的。

再強調一次,上面這些話不是我說的,是張醫生寫的。


從今天起,每一刻都將被寫進歷史

理解了這個策略後,再來看德國現在的措施:關閉學校,禁止大規模聚會,拜仁州宣佈災難狀態,關閉所有非生活必需品的店鋪。


看一下上面這個曲線,德國的策略是拖延和壓平峰值,只要峰值不超過本國醫療系統的負荷極限,那醫療系統和社會的運轉就能繼續,不會出現大規模社會亂局。


用大白話來說,德國一直在模擬和測算,未來可能產生的重症病人,是不是都能住進ICU,用上呼吸機。


而這個測算當然不是一次性的,而是一直在持續進行的,相關負責的組織對疫情發展態勢不停地監控和重新評估。

也就是說,三月初的時候,雖然德國有疫情了,但是當時德國政府評估的風險等級是中級,權衡之後,沒有采取強勢的防控措施,因為在當時的情況下,他們的判斷是,強勢措施弊大於利。

後來確診的人數越來越多,曲線爬坡的速度過快,很快可以模擬出疫情後期的傳播發展,以及未來的峰值會在哪裡。


我昨晚剛剛聽了Dr. Drosten最新的電話訪談,他說目前德國疫情傳播的態勢,顯示未來有可能產生的重症患者數量已經非常接近德國的醫療系統承受上限,也就是說,這條曲線現在爬坡太快了,必須踩剎車,讓它減緩速度,這樣未來的峰值就會相應地壓低。

而踩剎車的有效方式,就是關閉學校,減少社交,全民home office。

從今天起,每一刻都將被寫進歷史


很多網友現在一定會懟我:


為什麼現在才踩剎車啊?早幹什麼去了?這麼多人感染,那可是人命關天啊。

道理確實是這個道理,網友們的怒其不爭我也能理解。

你有沒有聽過一句話:

我們聽了很多道理,卻依然過不好這一生?

這句話可能適合送給德國普通人。

雖說中國的疫情牽動全世界的心,但是更準確地說,僅僅是牽動著海外華人的心。


海外華人因為各自的牽絆,全程跟蹤了國內的疫情發展,遠程地坐了一次過山車,而

德國普通的歪果仁,其實平時並沒有那麼愛看新聞

他們既不知道口罩分幾種,也不知道什麼是氣溶膠,對於一些從來沒有關注過國內疫情的歪果仁來說,Corona(新冠病毒)還只是一個存在於新聞裡的飄渺字眼,這跟我生活裡的啤酒足球有什麼關係?!

你可能想說,普通人沒有這個意識,但是你德國政府應該行動啊?


這就要說到德國人一貫的做事方式了。


他們更傾向於階梯化地出臺政策。也就是說,根據每一個階段的態勢,評估情況,然後再做出決定。


是的,即使是面對新冠這樣的災難,他們還是無法放棄平時的做事方法,但凡做一個決定,一定要列出Pros(優點)和Cons(缺點),然後綜合衡量後再決定。

如果2月份德國出現十幾例的時候,就立刻採取現在關閉學校和商店的措施,也會被很多德國人批評是“過度應激“。


很多不明所以的國民肯定要跳腳,甚至還會上街遊行。他們可能也會把居家隔離的要求當成耳旁風。

而隨著疫情的傳播,確診人數的攀升,大部分德國民眾都意識到這件事沒那麼輕鬆了,連後知後覺的人,都開始在超市裡搶廁紙了,這時候,再出臺這些政策,民眾的接受度就會比較高。

從今天起,每一刻都將被寫進歷史


昨天,3月18號,德國的默克爾大嬸發表了史無前例的電視講話。


講話的全文太長,我簡單地歸納一下,默大嬸主要講了以下幾點:


1. 現在德國面臨前所未有的考驗,新冠疫情不容小視。


2. 全德國的國民,不論男女老少,這時應該團結起來,為減緩病毒傳播做出努力,也就是說自覺地放棄社交,待在家裡,做好基本防護


3. 這些對民眾的生活限制是極端情況下必須的,是為了拯救生命,希望民眾理解


4. 可以適當地囤食品和日用品,但是不要像倉鼠一樣過度囤積,那樣是自私的行為。超市裡的貨物會不停補貨的。


5. 要特別感謝奮鬥在一線的醫護人員和堅持工作的基層人員,比如超市的理貨員。

其實默大嬸的講話用一句話來概括,就是她在對德國國民喊話:

國民們,這次不同以往,你們可長點心吧。

從今天起,每一刻都將被寫進歷史


很多瓜友們可能會想,病毒來了,限制社交,這不是理所應當的嗎?

居然還需要總理出來喊話?


是的,這就是很多歐洲國家的現狀,如果民眾沒有真正意識到問題的嚴重性,那想要實現“全民抗疫”真的很難。


比如德國政府之前規定禁止1000人以上聚會,結果各地紛紛開起了999人的音樂會。


各州政府關閉了學校後,有很多人聚在一起,辦起了Corona Party(新冠派對)。

用大白話來說,隊伍不好帶啊!


好了,說了這麼多,其實我想說的就是,以我

淺薄的眼光來看,現在關閉學校和商店的舉動,並不算是根本性地改變策略,而是他們正在踩剎車,要壓平曲線的峰值。


如果這個峰值壓不下來的話,不排除後面會進一步採取更為嚴厲的措施。

好了,不想解讀抗疫策略還是解讀了,現在空中可能有一千塊板磚正在向我飛來。我很想馬上頂鍋蓋逃走。

從今天起,每一刻都將被寫進歷史


從上週末開始,我們在德國開始了停課不停工,哎,一言難盡,太。。。慘了。

我和木馬爸爸這兩天的對話都是這種風格:


你幾點鐘有會?

8點。

好,那8點到10點你工作,然後10點到12點換我。

這樣“錯峰工作“到傍晚7點,我蓬頭垢面地對木馬爸爸說:

我已經兩天沒洗澡了,你知道嗎?


他回了我一個有氣無力的眼神:

我從早晨到現在還粒米未進,快餓昏了,你知道嗎?

哎,我萬萬沒想到,當拜仁州宣佈關閉學校時,很多德國人稱這為Corona Ferien(新冠假期)。


結果後來才發現,只有孩子有假期,當爹媽的工作一點兒都沒少啊。


從今天起,每一刻都將被寫進歷史

但願我們都能守得雲開見月明,在那一天到來之前,保持微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