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商、儒將、儒生三者之間有什麼區別?

朱八戒CC


何為儒商?比如本世紀湧現的許許多多優秀華人企業家,他們的人生經歷、財富故事都體現了一種忠、義、仁、勇的優秀品質,他們視包容、開拓、拼搏、誠信和博愛為商道的法寶,走遍世界無阻擋。亞洲“四小龍”的崛起,就是得益於儒學的影響。



何為儒將?比如《水滸傳》中描寫的以宋江為代表的英雄好漢,就是因為他們身體裡有著根深蒂固的“忠”的本質,其言行有著一種正義無畏、仗義疏財、濟困扶危、排難解紛的“義”的特徵,他們視“忠義”為兵法之法寶,打遍天下無敵手。

何為儒生?遵從儒家學說的讀書人就是儒生,比如孔子的弟子們都是儒生,有很多能幹的,道德也很高的人,他們以老師為萬世師表,視知行合一為學理之法寶,讀萬卷書,行萬里路,求得經世致用的學問。在孔子的眼中,弟子各有所長,如子路果敢決斷,子貢心胸開闊通達,冉求多才多藝會交際,後來三人都成為學而優則仕之人,三人都做了官,子路還是冉的上級,子貢就更能幹了,能官能商能外交。

儒商、儒將、儒生的共同點,是都以儒學為文化之根,都以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為己任,無論是為人還是處世,都有著自己的信念與氣節,以德行開道,在一定程度上都體現了對儒家提倡的忠、義、仁、勇品質的膜拜與修煉,對中庸之道的認可與尊崇。比如,儒商、儒將、儒生都推崇勇,但勇必須符合“仁、義、禮、智”,面對弱者不“疾貧”,面對強勢,明哲保身,正如《論語》所說的:“知者不惑,仁者不憂,勇者不懼。”

儒商、儒將、儒生的不同點,就是他們具體的身份、工種、目標不同,因而所體現的儒家文化的側重點就不同,這就是名副其實。儒學之學理側重於學與思,尤以孔子的溫良恭儉讓五德為榜樣。儒商、儒將馳騁於商場、戰場,體現的是文韜武略的儒學思想與智慧,儒商之商道側重於誠信,儒將之兵法側重於智勇。


風過無痕攝有痕


遍觀整部論語,沒有一句是提到“商”的。如果硬要說的話,只有那句“富而可求……”稍微和從商沾點邊。

孔子明確表示:士農工商,商為最末,商者必重利而輕義,想治國就應該修文德以來之。孟子也說過,商是國家混亂的起點,他認為商人沒有創造價值,只會左右騰挪,讓國家財富外流。應當“五畝之宅,樹之以桑,五十者衣帛食肉……”孔子和孟子有明確的重農抑商的表述。

後人強行附會,硬創造了一個詞“儒商”。

站在商人的角度,儒商這個詞確實好!

它讓商人,在正統文化領域產生了“勢能”。

它讓商人,在儒家思想為核心理念的官場產生了“勢能”。

從此,商人可以走上中央舞臺,光明正大的牟利。


美之星暖通


這三者之間,“儒生”的範圍最大,它可以包括“儒將”和“儒商”,經商的儒生叫做“儒商”,領兵的儒生稱為“儒將”,但他們都出自儒家,是儒家的學生,所以都可以稱為“儒生”,“儒”是指他們接受儒家的教化,並以此為基礎建立起來的三觀,這個是根本。

至於農、工、商、學、兵等,只是他們所從事的職業,在從事職業的過程中,他們展現出來的是儒家的修養,倡導的是儒家的理念,踐行的是儒家的宗旨,所以職業只是他們實現儒家三觀的手段和方式。

儒生

儒家對“儒生”最詳細的詮釋,在《禮記.儒行》篇中,魯哀公曾經向孔子請教過“儒行”,孔子當時將儒家的行為規範,總括為容貌、備預、近人、特立、剛毅、自立、仕、憂思、寬裕、舉賢援能、任舉、特立獨行、規為、交友、尊讓等十五個方面,一一給予了詳細的陳述,有興趣的朋友,可以搜索查閱一下。

總之,儒家的核心理念,是推己及人,即從自身做起,先完善自己,然後再慢慢的去影響周邊,如果曾子在《論語》中提到的“忠恕之道”,還有他在《大學》開篇提到的“明明德,親民,止於至善。”都是這個核心理念的具體體現,無論何時何地,這都不失為一個完美的方法。

儒商與儒將

將儒家修養用之於商道,就成了“儒商”,比如我們在一些商人的辦公室,經常見到牆上掛著“端木遺風”四個字,這就說明此人很可能秉承的是儒家的經商原則,“端木”指的是孔子的學生子貢,子貢姓端木,名賜,端木賜在孔子的學生中,是生意做的最好的,司馬遷著《史記》時,將子貢的事蹟寫入了“貨殖列傳”之中。

所謂的“端木遺風”,指的就是子貢的經商原則,具體講就是“君子愛財,取之有道。”直到今天,這都是一個最為穩妥的經商之道,曾子在《大學》中提出了“貨悖而入者,亦悖而出。”的原則,意思就是說,如果經商不走正道,不管你通過歪門邪道得到多少利潤,那麼結果必然是,你是怎麼得到的,也會怎麼失去它。

佛家有句話叫“因地不真,果遭迂迴。”講的也是這個道理,天下的萬事萬物,道理都是相通的,“儒將”也不例外,如果沒有仁愛之心,濫殺無辜,那也必然會激起群憤,最終給自己帶來災難,所以《孫子兵法.謀攻》中也提出了“不戰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的觀點,這同樣是儒家推己及人理念的體現。

總之

不管是“儒生”也好,還是“儒商”、“儒將”也罷,都不外乎一個“儒”字,有了“儒”的修養,就等於已經佔據了不敗之地,一旦建立了這個做人的根本,無論用它來做什麼,都會把一個局面向好的方向推動,使它最終走向良性運轉。


澡雪堂主談國學


儒商者,從事商業貿易買賣而比較儒雅也,其多書卷氣而少市儈氣。儒將者,比較文雅,不粗魯,也沒火爆脾氣,從武者也。儒生專指讀書人。


李子正傳


儒商~有道德感:不從事轉基因,有毒有害食品的生產銷售,不從事豆腐渣工程建設,不從事產業化的醫療教育事業,不從事二桶油電老虎等壟斷行業。

儒將~珍惜與愛護每個的士兵生命,官兵平等沒軍閥脾氣。

儒生~手無搏雞之力,但會撩妹會寫幾句歪詩!


用戶奇楠之約


儒商,即為“儒”與“商”的結合體,既有儒者的道德和才智,又有商人的財富與成功,是儒者的楷模,商界的精英。一般認為,儒商應有如下特徵:注重個人修養;誠信經營;有較高的文化素質;注重合作;具有較強責任感。 儒商有超功利的最終目標,有對社會發展的崇高責任感,有救世濟民的遠大抱負和憂患意識,追求達則兼善天下。古有陶朱、子貢、白圭等一代儒商,後有徽商、晉商、淮商、閩商、郴商等儒商商幫,現今也湧現出““立己立人,達己達人”的榮氏家族、邵逸夫、霍英東等具有新時期儒商精神的現代儒商。

儒將,指既有膽量又有謀略,文才與武功同時具備的儒家大將,常用來比喻文才和武功都很出眾的儒門將帥。如:諸葛亮、李靖、岳飛、袁崇煥、曾國藩、左宗棠、吳起、辛棄疾等。

儒生,一般中了秀才以上的人可稱儒生。中了秀才可稱小儒生,中了舉人可稱(中)儒生,中了進士可稱大儒生。

這三者的共同點是具有一定的信仰和遠大抱負,有一定的文化沉澱。儒生是文化領域裡的大拿,專家,儒將要文才武略具備,不單單在文化領域裡有一定的研究,而是把所學的應用於戰爭戰場。儒商,是將自己的文化素質運用於商場,而不單單是利益至上。


風韻的書屋


儒,指代讀書人,或指學問淵博的讀書人。這些人,選擇了經商的職業,可稱他們為儒商。選擇了投筆從戎的當兵職業,並利用所學知識,;逐級提升,或立有軍功,位至將軍,文武雙金,可稱為儒將。或者從專門軍事學校畢業投軍,位至將軍者,亦可稱之儒將。而儒生,指那些,談書人,有學問的人,從事教書,著書等文化活動的人為儒生。或指正在求學的人。

這三種人共同特點是,都具備了豐富的知識學問。他們的區別僅職業不同,經濟,政治,地位不同罷了。順便說一點,在封建社會里,經商,教書,這是讀書人的末路。學成文武藝,貨與帝王家,學而優則士才是讀書人的追求。而今天,不少人以考上公務員能為人民服務為榮。


老釣叟74730334


人們為了標榜自己智商高,有水平,有學問,使勁冠上去的!儒商是指有水平、有學問的商人。儒將是指有水平、有學問的將軍。儒生是指有水平、有學問的讀書人。是三個不同類型的人。


夢中想著你211620873


搞商業貿易,

有知識文化的軍官將軍,

讀孔孟朱子書的學生,,,,,,


用戶3242395133159品


不懂,真得不懂!請教!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