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華:切實提高重大突發公共衛生風險防控效能

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是對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的一次大考,更是對危機狀態下國家公共衛生風險防控效能的一次總體檢驗。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我國是一個有著14億多人口的大國,防範化解重大疫情和重大突發公共衛生風險,始終是我們須臾不可放鬆的大事。要立足當前、放眼長遠,研究和加強疫情防控工作,健全相關體制機制,儘快提高我國應對重大突發事件能力和水平。在黨中央堅強領導下,經過各方面艱苦努力,目前全國疫情防控形勢持續向好,疫情蔓延擴散勢頭得到基本控制。綜合前一階段工作實踐,著眼完善重大疫情防控體制機制,應從以下六個方面著力,提高重大突發公共衛生風險防控效能。

強化依法防控的政府之責。一方面,要賦予政府緊急行政權,滿足有效應對突發事件所需的政府效能;另一方面,也要防止公權力濫用,避免好心辦壞事、走極端。其中,要注意區分緊急行政權行使的範圍和行使的程度。一般情況下,法律會以列舉的方式框定政府應急處置必須的權力範圍,但對於權力行使的程度則需要政府自覺遵從比例原則,即在多種可以達到目標的方法中選擇對相對人權益損害最小的,自由裁量權的行使應禁止過度。緊急狀態下,法治是國家與社會共同認可的調整公權力與私權利關係的最高權威,是為保障公眾生命安全提供公共秩序和公共服務的重要手段。為此,有些地方在抗擊疫情的過程中,專門成立法律服務組,對黨委政府的各項決策予以把關,不失為明智之舉。預防和減少突發事件的發生,控制、減輕和消除突發事件引起的嚴重社會危害,是應急法治的根本目的。各級政府應當在這一目的指導下,履行積極責任,並考慮措施的合理性與手段的正當性。

築牢科學防控的專業之基。疫情防控是一個高度依賴科學技術和專業知識的領域。離開臨床醫生敏銳的異常病例發現,離開科研工作者的流行病學調查、病毒學檢測,就難以對疫情風險作出科學的分析評估,更難以提出切實可行的防控措施。戰勝疫情,需要生命科學、生物技術、醫藥衛生、疫苗研發、醫療設備等多領域的聯合科研攻關和核心技術突破。正如習近平總書記所指出的,防控新冠肺炎疫情鬥爭有兩條戰線,一條是疫情防控第一線,另一條就是科研和物資生產,兩條戰線要相互配合、並肩作戰。應對重大突發事件,必須高度重視科學和專業的力量。

構建社區防控的共治之善。社區是疫情防控的重要基礎和基本單元,其防線失守,則公眾安全失守;其防線鞏固,則公眾安全鞏固。社區防控的質量和效果,依賴於聯防聯控力量的下沉和群防群控作用的發揮。一方面,聯防聯控需要社區居委會、物業管理、衛健服務等多部門密切合作、無縫銜接,織牢社區防控網。既不能在人員摸排、體溫測量、出入管理等方面疏忽一個環節、放鬆一個卡位,又必須在同步平行展開且環環相扣的繁雜工作中實現精準、避免過當。因此,要確保幹部重心下移、力量下沉,支援社區細化工作,提升管理和服務能力。另一方面,群防群控需要社區居民的參與和配合。在此次疫情防控中,很多社區自發組建微信群、工作小組,一些志願者主動為隔離業主和孤寡老人買藥送飯,鄰里之間輪流採購配送生活物品,彼此攜手築起“家園防線”,不僅增加了居民對社區工作的認同感,而且催生了居住共同體的社群意識。這種自上而下的聯防聯控與自發自覺的群防群控相互支撐、互為補充,形塑了疫情防控的共治之善。

發揮數據防控的精準之力。疫情防控的成效取決於政府幹預措施走在疫情蔓延之前還是之後。應對重大突發事件,只有心中有“數”,才能見所未現、知所未萌,避免猝不及防、防不勝防。運用手機定位、交通數據、支付信息等手段可以追溯傳染源、進行接觸估算和疫情預測,形成“疫情態勢圖”;集成衛健、醫藥、民政、發改、工信等多維數據,可以瞭解相關醫療設備、防疫物資、企業產能、物流信息,形成應急物資“保障運行圖”。掛圖作戰,比較這兩張圖的匹配程度,就能洞若觀火、發現疫情防控中的漏洞、隱患和問題。與此同時,公眾也需瞭解風險提前防護。一些政府部門和企業通過開發人群熱力圖、密切接觸者測量App、流動遷徙大數據等幫助公眾查詢相關信息,提供疫情防護服務。這些表明,強化數據的採集和運用,擴展政府預知未來風險的能力,對提升突發事件決策指揮的科學化水平和滿足公眾的信息服務需求具有重要意義。

實施分級防控的務實之策。疫情防控有兩個重要環節,一是救治,二是阻斷。救治是醫療干預,可以解決存量;阻斷是管理干預,可以控制增量。在疫情暴發初期,為降低春節期間人員大幅流動可能產生的疫情擴散風險,各地相繼啟動重大突發公共衛生事件一級響應,實施交通管制、小區封閉、延遲假期等重要舉措,踩住了人員流動的“急剎車”。風險管理的理想結果是,既能把損害降到最低,又能最大化地實現社會總體效益。因此,必須在安全與發展、風險最小化與經濟社會的可恢復性之間把握平衡。讓經濟社會安全地運行起來,既關係到為疫情嚴重地區提供物資保障,又關係到民生需求和經濟發展。為此,要堅持分級防控,既要避免對不同地區採取“一刀切”的做法、阻礙經濟社會秩序恢復,又要避免不當放鬆防控、導致前功盡棄。因此,按風險等級劃分高中低三類區域,採取差異化策略,是一種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和方法。

提升協同防控的體系之效。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是總體戰,不只是醫藥衛生問題,也是黨政軍群全方位參與的危機治理問題。從目前的情況看,大體形成了“一體三面”的危機治理格局。“一體”指堅持黨的集中統一領導、各部門聯防聯控、基層社區群防群控、省區市對口支援。“三面”分別是前方一線救治,後方物資調配、科學攻關;前方同步推進疫情防控與信息發佈工作,後方統籌醫療保險救助、民生需求與經濟發展;前方社會力量組織捐贈和志願服務,後方企業迅速擴產增能生產急需物資。這種危機治理體系動員和吸納了一切有利於疫情防控的組織和要素,並將其融進巨量的超常規任務中運轉。協同防控表面上看是各種應急力量進行的配合戰,實質上卻是“制度—組織—紀律”這種外在的整合力量與“責任—能力—方法”這種內在的協作力量進行的一體戰。為此,必須運用制度之能來提升危機治理之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