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談那些被劇本拖累的原創劇集和動畫-《碳變》《B:彼之初》等


文 / 泉通社 天神一浪徒

在流媒體興起的時代,無論是電視劇製作者還是動畫製作人,都有了全新的舞臺展現他們獨特的想法。沒有了電視臺播放的週期(集數)考量,沒有了內容上自我審核的嚴格要求,所有內容可以一次性完成,讓創作者不再為自身創意以外的因素髮愁。這些都是好的方面,壞的方面是,原創劇集和動畫沒有了修改可能出現的問題的機會,也就造成了本文要討論的一個缺陷:因劇本立意大方向上,包括故事線和人物角色,出了問題,使大筆資金投入的劇集或動畫譭譽參半。它本來應該做的更好,卻被劇情拖累,最終沒有更上一層樓。


談談那些被劇本拖累的原創劇集和動畫-《碳變》《B:彼之初》等




和公共電視臺播放的劇集和動畫一樣,並不是所有流媒體上的影視作品都能被觀眾所認可。IMDB或國內豆瓣上,很多流媒體平臺花了大功夫去宣傳的劇,沒有獲得過多的正面評價,比如蘋果平臺的那幾部自制劇。

當然也有一鳴驚人的,成功離不開廠商自己超多的版權IP和大筆資金的扶持,對,那就是迪士尼的Disney+和星戰第一部真人電視劇《曼達洛人》,星戰經歷了風風雨雨幾十年,盧卡斯有心無力的畫餅下,迪士尼硬是靠著砸錢,用1500萬美金一集的成本,搞出個廣受好評,被認為比電影7、8、9更符合星球大戰這個名字的劇。


談談那些被劇本拖累的原創劇集和動畫-《碳變》《B:彼之初》等

《曼達洛人》萌寶:尤達寶寶


只是靠錢就能解決備受歡迎嗎?答案是否定的。《曼達洛人》並沒有什麼複雜的劇情衝突,更像是一部復古的西部片,但其中的每一個人物,曼達洛人的古板堅守原則,小尤達的軟萌可愛,行會會長的利益至上,帝國軍官的狡猾陰忍,人物的好與壞不用臉譜式的告知,能讓觀眾在看劇的時候自然而然的感受到,這也是依仗了劇本的出色,就連我這樣的偽星戰粉都能從中體會出最正宗的星戰味道。對於沒有原著骨架的原創劇本來說,並非需要多麼出色的反轉,伏筆,或者偵探推理才能凸顯它的優秀,在豪華的CG技術構築起的一個個場景裡,直白簡單一條故事線的劇本就能讓整部劇表現的很出色。


談談那些被劇本拖累的原創劇集和動畫-《碳變》《B:彼之初》等

Disney+劇集《曼達洛人》


談談那些被劇本拖累的原創劇集和動畫-《碳變》《B:彼之初》等

絕不BB手快腳勤的曼達洛人


有原著加持的劇集,至少在知名度和故事線上有了堅固的基石。比如奈飛的《獵魔人》,基本原汁原味呈現的劇情,加上主演們自帶魅力光環,在小細節上精雕細琢,最終表現也是獲得了滿堂彩。反面的例子,就是在前幾季人氣爆棚,卻在最後因為缺少原著而開始了原創劇情,結果爛尾的,那就是《權力的遊戲》。

談談那些被劇本拖累的原創劇集和動畫-《碳變》《B:彼之初》等

Netfilx奈飛的《獵魔人》

如果說只是一部分劇本出了問題,觀眾還是可以理解,美劇中前幾集讓人眼前一亮,後面越來越爛的例子屢見不鮮。可是呢,有些劇集和動畫,非要用兩頭討好,或雨露均霑的方式,讓短短10集左右的劇,又有推理懸疑,又有玄幻打鬥,又有親情衝突,搞到最後四不像。在有限的時長裡,塞入了太多不能加分的內容,甚至劇本引導的故事方向,也就是整部劇的戰略層面發生了偏差,導致播放後獲得了兩極評價。之所以有幸還能有第二季或第三季,只是因為奈飛爸爸還有錢,需要不停地產出只屬於奈飛平臺的原創內容。接下去要講的,都是在奈飛平臺上播出的劇集。需要說明的,本文所提的真人劇集和動畫,都是在某一方面堪稱神作的,但是因為另一些方面的缺陷,導致整體感覺有些錯亂,令人感到遺憾。

《碳變/副本》

Netfilx奈飛推出的兩季《碳變》都是其野心之作,從投資規模上就能看得出,原著小說本身也受大受歡迎的作品。那實際結果如何呢?一言難盡,沒有收視率可以比較,觀看人數也沒有令人振奮,網上的評論更多給出好壞皆有的評價。本社在先前的文章裡談過其中的未來科技設定和不輸電影《銀翼殺手》和《攻殼機動隊》的豪華賽博朋克風的城市場景,足見《碳變》能有獲得更多觀眾喜愛和更多好評的。可是改編的劇本就是問題的一方面。

《碳變》兩季的劇情跟原著有很大的不同,不僅是故事內容上,人物的塑造也是。第一季在IMDB的平均評分是8.1分,爛番茄新鮮度76%,爆米花64%(截至2020年3月)。第二季IMDB分就下降到了6.8分。

我們一點點來說。

談談那些被劇本拖累的原創劇集和動畫-《碳變》《B:彼之初》等

最能體現這個賽博朋克世界的畫面


原著小說因為篇幅和細節的原因,並不太適合全部變成劇集的內容,因此挑選好的內容進行改編也無可厚非。可第一季時把整個故事線結尾都改了,不僅沒有製造出應有的劇情高潮,反而使得那一季的整體風格變得怪異。第一季改編自原著第一本,初期的印象是典型的發生在賽博朋克未來世界的黑色偵探故事,被瑪士班克羅夫特復活的星際戰士科瓦奇,與前來接他的港灣市警局女警督奧特加,前往班克羅夫特的豪華寓所,被受命去調查上一次備份前班克羅夫特自殺之謎。各路心懷鬼胎的人馬陸續出現在武面前,有些衝著他的義體前主人,有些衝著星際戰士。就賽博朋克風格的故事開頭而言,算是很有吸引力。隨著劇情一點點的推進,襲擊科瓦奇和奧特加的黑手漸漸露上臺面,與最初瑪士自殺一事毫無關係的反派走到了幕前。一切到這裡還算是挺懸疑。


談談那些被劇本拖累的原創劇集和動畫-《碳變》《B:彼之初》等


問題就在接下來兩條故事線線合起來的時候,劇集虛構了一個反派,將原著中的一位日裔女性角色變成了科瓦奇的親妹妹,上演了一出親妹妹為了佔有哥哥而對他周圍的女性大打出手的“德國骨科”虐戀戲。看到故事變成了家庭紛爭,我是滿頭的問號,看了那麼多科幻劇,還沒見過劇情中後期轉這麼大彎的,前期環境營造和氣氛烘托算是白做了,整個格調也下降了一大截。平心而論,麗這個角色承擔不起最終BOSS的大任,她的動機讓人感覺很蒼白,甚至還不如那些追殺科瓦奇義體前主人萊克的黑幫們來的充實。碳變第一季的劇情,始終在黑色科幻偵探驚悚,戰爭史詩歌劇,家庭骨科肥皂劇三種風格之間徘徊,讓人在一段感人的劇情後又跳到了另一段新的不同風格的故事裡,造成了劇情觀感支離破碎。科瓦奇作為革命軍士兵的回憶劇情,本身也改變了原著中星際戰士這種超級士兵屬於攝政國的設定,奎爾這種本身只是傳說中人物,硬是變成了科瓦奇的訓練者和女友,然後扮演者本身的外貌和演技讓人無法感覺出那種女性革命家的獨特氣質,更像一個普通的游擊隊員。這一災難性的選角,在第一季中戲份不多的情況下還好,第二季時成為了女主角,和同樣不能適應角色的黑人影星安東尼·麥凱,觸發了崩塌式的化學反應,讓第二季的故事成為了更嚴重的災難。

談談那些被劇本拖累的原創劇集和動畫-《碳變》《B:彼之初》等

喬爾·金納曼飾演的科瓦奇


喬爾·金納曼(科瓦奇),詹姆斯·鮑弗(班克羅夫特),克里斯·康納(愛倫·坡)等人的演技是值得讚揚的,正是他們的出色表現,觀眾並沒有過多地去在意故事設定上的問題,仍然為了他們所飾演的角色所散發的魅力繼續欣賞這部將賽博朋克的幻境做得非常出色的劇集。

瑪莎·希加瑞達(克里斯丁·奧特加),被一些觀眾認為演技浮誇,只會大聲喊叫和瞪眼睛,所言不假。但憑藉著傲人曲線的身材,令人印象深刻的臉龐,以及火爆直率的墨西哥裔的性格,在溫情的家庭戲中體諒母親和親人、思念感傷外婆的離世,在失去了男友和搭檔的悲痛,最終直面這個世界底層民眾的所有痛苦,她還是給予了觀眾一個活生生的港灣市女警的形象。對於瑪莎的演出,我還是願意去肯定的。


談談那些被劇本拖累的原創劇集和動畫-《碳變》《B:彼之初》等

瑪莎·希加瑞達飾演的克里斯丁·奧特加


在原著中,對於班克羅夫特老婆的描寫,更多給讀者的是美的遐想,一個300多歲的靈魂,躲藏在一副性感動人的少女軀殼中,讓見到她的男人包括科瓦奇在內,都心動難抑。劇集裡沒有給人這樣的感覺,班克羅夫特的老婆,只是一個普通的中年婦女。讓年輕的演員來表現出飽經滄桑的那種神態,是為難別人了,但班克羅夫特夫人角色的選人,只是在因角色產生的瑕疵中,微小的一個裂縫。

談談那些被劇本拖累的原創劇集和動畫-《碳變》《B:彼之初》等

瑪士們奢華的生活


如果第一季還只是在部分情節給出負面的評價,總體還是很欣賞這部劇的話,第二季就是讓粉轉路的開始。哈倫世界是科瓦奇出身的故鄉,也是一個遠離地球的殖民地行星,除了下層社會和最後革命軍覆滅的要塞的場景,直接用了第一季的之外,第二季居然是個小成本投資驅使下的城市佈景,第一季裡壯麗的未來都市港灣市一下子就成為了不可超越的地方。劇情一部分在室內,廉價租用和搭建的場景,野外沒什麼修飾直接就端了出來。好吧,如果故事至少能按著原著來,似乎也有所看點。編劇偏不,又開始了魔改。

如果說第一季還有整個賽博朋克的黑色偵探故事作為引子,第二季就純粹成了進入黑人軍用軀體找黑人革命軍領袖的簡單而乏味的故事線。前面已經提到了,兩位男女主角絲毫沒有吸引觀眾進入劇情的魅力,不僅在於外表上違和感,還有演技上的問題。“獵鷹”想體現自己對科瓦奇的不同理解,並在不同的場合裡一直這麼說,結果呢?如果外網網友的評價,麥凱搞砸了這出戏。我想說的是,第二季水準嚴重下滑,不是因為資金上的減少,從編劇到主要演員,每一片雪花都不是無辜的。


談談那些被劇本拖累的原創劇集和動畫-《碳變》《B:彼之初》等

第二季哈倫世界


編劇或許沒有看過原著,只是靠著自己的想象,寫出了一套完全與第一季相反的世界觀和價值觀的劇本。主線拉到了戰爭史詩上,的確沒有再像第一季那樣,用不相容的故事風格去講述一個只有9小時的電視劇。可是,所謂的革命感情和不懈追求,是老套了不能再老套的東西(原著作者從來沒把奎爾當成主要故事線來寫整整一本),如果沒有把整個世界觀和價值衝突融入其中的,恐怕它連一部低成本的B級片也不如。編劇的確做到了,讓觀眾不僅討厭了男女主角,也徹底討厭了《碳變》這部劇集以後可能有的任何續集(Netfilx應該也不會再投資這部劇了)。

對不起,在這裡不想細說任何有關第二季的情節或人物評價,好萊塢的政治正確已經讓很多電影或電視劇加入了許多為討好少數人而得罪多數人的東西,但《碳變》第二季的問題,不能只怪新加入的演員,是編劇才要負其最大的責任。


《B:彼之初》

這是2018年由中澤一登和Production I.G聯合Netfilx推出的一部12集動畫,2020年會推出第二季。IG是日本動畫業內數一數二的名廠,製作了包括我個人最欣賞的影視作品之一的《攻殼機動隊》兩部劇場版和兩部TV版以及一部電視電影(最新的ARISE又是一言難盡,沖方丁這位輕小說作家真不適合寫攻殼)。在創意和畫面上,IG出品的動畫一直是口碑甚好的,基本上很少見到偷工減料的情況。當然近年來,IG出品的一些原創動畫,特別是融合其擅長的科幻或超自然的作品時,多多少少也存在著劇本的瑕疵。

B的劇情是以美式破案劇的形式登場,在王立警察們遇到了頭疼的高智商的連續犯罪者,不得不請來了天才調查員吉斯,在現役警察星名莉莉和好基友王立法醫研究所的吉爾伯特等人的幫助,利用數學公式和細節推理,一點點接近真相。

第一集第二集燃到爆的慣例,已經在很多原創動畫(倒黴的是IG自己製作的以外,協力製作的也猜中了這個雷,後面細說)給人的幻覺。B的開始,給人類似同社人氣作品《PSYCHO-PASS サイコパス》(心理測量者,19年出了第三季)的硬派罪案劇的感覺,可是看著看著,故事線怎麼又扯到一箇中二少年說著覺得很酷的臺詞,大呼著王來了,然後捅來捅去,虐來虐去,跟吉斯那邊的聯繫就是我提供你情報,你衝過去殺殺殺,我爸爸以前認識你等等生硬的情節,然後各自完成一邊的任務,大團圓結局。我當下就懷疑是不是看錯了劇,還是當時寫劇本的大哥把手上兩份不同的企劃混在了一起。

談談那些被劇本拖累的原創劇集和動畫-《碳變》《B:彼之初》等


這下,知道為什麼把Netfilx的美劇《碳變》和動畫《B:彼之初》放在一起說了吧。我能理解兩部劇的編劇,希望靠著各種元素的融合,最大程度的吸引不同群體的觀眾。可是,只有10幾集的長度,動畫還只有25分鐘,要讓不同風格的故事線巧妙地融合在一起,起碼得有半年番甚至年番的長度才能做得到,效果還不能保證。大叔線是為了迎合歐美觀眾,年齡應該是25到40歲或以上的,少年線是留給日本本土觀眾,年齡層應該是10-30歲這樣。誰給編劇的自信,能在如此有限的內容裡做出最想要的效果。《罪惡王冠》劇情崩壞的前車之鑑,不也正是想著融入更多吸引人的要素,結果把捧上天的番直接摔到地上。

B的劇本家石田勝也沒有查到任何資料。原作、監督和總作畫中澤一登,是以原畫和作畫監督聞名的,所以作品的畫面在充足的預算下是非常好的,但是這是他第一次擔任長篇動畫的監督。歷次神作變渣作的導火線,大部分都是出在劇本身上,優秀的動畫不應只是畫自己想畫的內容。上述的《罪惡王冠》,之後的《甲鐵城的卡巴內利》,負責劇本的大河內一樓、吉野宏弘幸,也會經常耍一些小聰明,讓劇情或人物走向觀眾未曾預料的地步,可惜換來的只是罵聲。


能夠掌握好原創動畫的劇本,本身就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如果是改編已有的原著,難度上會更大。一個好的監督/導演,是最終掌握整部劇走到哪裡去的舵手,也是防止故事風格撕裂,給觀眾不佳印象的保險鎖,這一點上電影劇場版的導演功力更加深厚。士郎正宗的兩部成名作,《攻殼機動隊》和《蘋果核戰記》的改編電影和TV動畫正是導演強大的掌舵能力,維持了作品間一貫的風格。

押井守的兩部劇場版,是我在初中時期就開始接觸,反覆看了幾十遍的作品,影響後來無數作品的濃烈賽博朋克風格的世界觀,科技設定,人物性格塑造,無數心理學和宗教上的隱喻,還有那如同畫作般精美的畫面。


談談那些被劇本拖累的原創劇集和動畫-《碳變》《B:彼之初》等


談談那些被劇本拖累的原創劇集和動畫-《碳變》《B:彼之初》等


最初三部TV版原案和監督神山健治,是出自“押井塾”的學徒,在TV裡神山並沒有固執想要加入與押井守電影截然不同的個人風格,他在SAC裡做的更多的是繼承和發展,將整個攻殼世界更加完整、富有魅力的呈現給觀眾。雖然之後的GIG,神山給素子找了個男友,這一與先前已有印象顯得唐突的劇情,讓人頗為遺憾。好在,整體完成度還是在線。在之後的監督作品裡,比如RD潛腦調查室,東之伊甸,神山個人的風格越發明顯,但神山對科幻設定和賽博朋克電影電視內涵的理解,的確超過了很多同行。


談談那些被劇本拖累的原創劇集和動畫-《碳變》《B:彼之初》等


沒有比較沒有傷害,我對神山印象的改變,完全有賴於後來做的更不好。沖方丁作為攻殼前傳《攻殼機動隊 ARISE》的編劇,我一直認為他並沒有完全理解攻殼和賽博朋克的真正內涵,雖然在形式上還是模仿了之前作品的大體風格,但熱菜一旦端上來了,沖方丁的短處就顯露了,ARISE沒有獲得比以前更高的評價,監督——備受尊敬的IG前輩,也是人設和原畫出身的黃瀨和哉和擅長寫奇幻風格輕小說的沖方丁,都有一定的責任。

(雖然我還是買了ARISE全套的漫畫。)

談談那些被劇本拖累的原創劇集和動畫-《碳變》《B:彼之初》等


《蘋果核戰記》都是改編了成了CG電影,就視覺的衝擊力來說,是相當震撼的,荒牧伸志在其所導演的《蘋果核戰記》裡,保持了一貫的未來世界設定和人物塑造,無論哪一部,都是在背景畫面和動作畫面下足了功夫,EX MACHINA這部甚至請來了吳宇森,為作品上演了經典的教堂突襲和白鴿騰飛後耍酷槍戰,以好萊塢的科幻動作大片標準來評價幾部《蘋果核戰記》,都是能有相當令人稱道的地方。

談談那些被劇本拖累的原創劇集和動畫-《碳變》《B:彼之初》等

蘋果核戰記開場極具吳宇森風格的教堂和白鴿的戰鬥


關於攻殼機動隊等的詳細論述,將會在以後的文章裡奉上。


更多影視動畫遊戲作品的評析和感想,請查看本社頭條號內的其他文章。


Fin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