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已經大數據時代了,消費券發放不能還靠“搖號”


都已經大數據時代了,消費券發放不能還靠“搖號”


文 | 焦婉瀅


在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發佈會上,國家發改委就業收入分配和消費司司長哈增友表示,最近一段時期,為了有效應對疫情對消費的影響,各地區各部門相繼出臺了擴大消費的政策措施,南京、濟南、寧波都是根據自身的情況推出了不同形式的消費券,支持地方結合自身實際有針對性地推出一批務實管用的政策措施。


所謂消費券,就是政府部門或企業在經濟低迷、民眾消費意願或能力大幅下降時發放的一種專用券,藉此刺激消費繼而帶動經濟復甦。早在2008年金融危機時期,我國就有嘗試發放消費券的先例,杭州與成都為當地民眾發放消費券,成功地帶動了當地民眾消費意願與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的迅速回升。


此次南京投放的消費券共有七大類,其中餐飲、體育、圖書、信息等四類消費券都採用多批次網上“搖號”的方式,面向全體市民公開發放。然而,如何真正“把好事辦好”,仍然是需要思量的問題。事實上,發放消費券,有比“搖號”更有效的辦法。科學在進步,技術在發展,十幾年前搖號發券無可厚非,但如果在大數據發達的當下仍然忽視“精準投放”,就顯得有些粗糙了。


無論是科技企業、互聯網企業,還是我們的地方管理部門,都已經積累了大量關於人們經濟行為的數據,利用好這些行為數據發放消費券,無疑會使每一分錢都發揮其最大的用處。通過數據分析與對比,我們可以精準地找出有意進行“行為改變”的人群。


比如,一部分人以前在長時間範圍內出行模式都是乘坐地鐵或公交,受到疫情或種種原因影響,最近其“乘坐公共交通”這一行為有改變的趨向,而政府在保證公共交通環境衛生與安全的情況下,希望鼓勵民眾少開私家車、仍然選擇公共交通出行,那麼就可以精準定位這一群體,為其發放“免費公交券”。


事實上,很多企業在發放消費券時,已經考慮到了大數據分析能發揮的巨大作用。3月18日,寧波當地政府牽頭組織千家企業,聯合或獨立發放消費券、代金券、優惠券,面向生產和生活消費市場讓利促銷。而寧波紡織服裝協會會長鬍綱高就表示:“我們通過大數據分析,可以將電子券推送到相對精準的人群當中,真正促進消費,搞活市場。”


政府若能借鑑這些企業的做法,使得消費券能夠對特定領域進行細化支持,不浪費每一張消費券,精準投放到有消費能力、有需求的人群,想必更能夠做到因地制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