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以給大一學醫的我一句忠告嗎?

包不靚


身為一個畢業了2年多的老學姐,可以告訴你幾點我覺得有必要的事情。

一當然是好好學習啦。眾所周知我們醫學生的學習任務相當繁重,並且基本年限為5年,比其他專業的學生要辛苦一些。但是想想我們以後可是關係著別人的生命啊,所以把每一門專業課學好是很有必要的。這樣當你畢業開始工作的時候才能覺得更輕鬆一些。所以聽講的時候要認真聽課,不要在最後期末考試前再使勁突擊,這樣雖然考試可以及格,但對你的未來沒有什麼益處。

二是不要掛科。不要聽別人講的沒有掛過科的大學是不完整的。你聽那些畢業了的學生講,有多少大學掛科不後悔的,很少。雖然可以補考,但是一次過去不好嗎,而且掛科對你以後得考研也沒有好處。

三是先確立一下目標。你應該考慮好如果你大學畢業了打算幹什麼。如果準備考研,那大學應該學好專業課,這樣大四開始專心準備考研的時候可以更加省力;如果準備工作,那麼大四見習、大五實習的時候應該好好在臨床學習。

四是鍛鍊操作能力。技能操作在臨床方面是很重要的能力。大學學習的時候要積極練習,這樣到了臨床才能心裡不慌。如果有條件,可以跟著老師搞實驗,這對以後的發展及自身能力都是有益處的。

五關於社團。其實可以參加自己感興趣的社團,因為大學真的是時間充足,參加社團可以鍛鍊自己的交流處事能力,對以後進入社會擴展人脈等。不過要平衡好他們之間的時間,不要顧此失彼。

祝你有一個充實的大學。


向逆行者致敬123


忠告就是趁著還是大一,轉專業吧。學醫真的又累、又哭。

我並不是學醫的,但我一個好朋友就是學醫的,今年是她在出來工作的第二年,說是第二年,但她正式到醫院工作是年底。所以也可以說是才剛工作一年多。從她那裡,我是第一次瞭解到醫生這個職業。

我朋友還沒有規培,現在是輪轉上班,跟我說,輪轉真的很難,她每個科室上一兩個月的班就要調到另外的科室。才剛與這個科室的人和病患者熟悉一點,又要重新認識那個科室的人、接手新的病患。人與人相處還是要有一點有緣分的。時間人千千萬萬,性格各異。總有人會相處不來。我朋友就有一次很不幸運轉到一個科室遇到一個與她相處不來的護士。我朋友才剛出來工作一年多,她主任就安排她獨立上班了,那個護士不知道是仗著自己工作閱歷還是不太服氣比自己年輕的醫生,總之我朋友叫幫忙拿藥或是儀器時,那個護士總是帶著情緒,說話語氣也不好。只能說幸好那個護士還算有職業道德,我朋友脾氣也算好,兩人才能在儀器工作。

做醫生真實太忙碌了。節假日、週末都沒有,每週還有上一兩次夜班。平時想要約她出來吃頓飯都難。即使不用上班,但她也累到只想休息。過年只能回去吃頓晚飯就要趕回來。今年發生新冠疫情,她連家都沒有回。發信息說孤零零,超市都關,感覺只剩下自己了。

特別最近,她現在轉到了兒科,最怕孩子的她,生生地被嚇到做噩夢,夢到自己得了抑鬱症,想從樓上跳下,被嚇醒。

真心希望我朋友以後工作都能如意。

如果你看了我朋友的經歷還是選擇學醫,那麼加油,信息你以後會是一名好醫生。

致敬現在奔赴疫情一線的逆行者。


慄儞


既然是忠告,那我就恭敬不如從命了,學醫當不值得,時間精力就不說了,五年本科,三年規培,這是當一個醫生最基本的!!想去好點的三甲醫院最少需要博士起步,一晃30好幾,發現自己除了讀書啥呀不是,學出來了當醫生了又能怎樣?醫院是一個最好驗證人性的地方,很多家屬演技超群,拿影帝都是小小意思,表面對你客客氣氣,背後罵你祖宗,非常常見,很多都是求你看病恨不得給你跪下,你給他看好了就恨不得吃了你,因為病是好了,但是花錢了呀,一條命都不值幾萬塊錢?人性的可怕,累只是當醫生其中一項,累死很正常,醫生猝死都是累死的,二十四小時不休息不新鮮,四十八小時不休息也不新鮮,沒有人會理你的,以區區三百萬血肉之軀,抵擋全國百億次診療次數,你覺得學醫值嗎?你累死了,家塌了,國家可不會給你什麼損失,學費自己拿錢學的,規培給你倆錢還不夠農民工三分之一,比低保都不如,國家制度猛學國外,薪資權當打發叫花子,你是剛踏入醫學院的,奉勸能轉行就早日轉行,我實話告訴你吧,不值得,一單一踏入醫學行業,你的命就是在為充滿著許多問題的中國醫療透支,對你一點好處都沒有。住院費用貴,搶救費貴,藥費貴,不是你的錯,但是矛盾都會轉移到你頭上,趁早轉行,真不值得!!!


方寸玉竹


醫療沒有回頭看!

認真聆聽,認真思考,做出決定,然後不要回頭!

舉個例子,有高齡患者股骨頸骨折,家裡下不了決心手術,最後患者死於褥瘡感染,嚴重敗血症

反過頭來哭的死去活來——我們當初要是做手術多好啊

還有腫瘤手術,術後併發症去世的,也是哭的死去活來——早知當初就不做手術了

醫療沒有回頭看,徒增痛苦而已

別仗著年輕就使勁作,不然老了有你後悔的

有病好好治,別嚷著不怕死不怕死,只有真正要死的時候你才會知道你有多怕死

不要為了別人要死要活的,讓人看不起,別忘了你還有爸媽等你養老,那些動不動割腕吃藥的,你對得起你爸媽這麼多年給你花的錢嗎?要死履行完義務死去

你住進醫院那天起我們就盼著你出院,給你用藥給你治療是為了讓你早點好轉出院,別以為我們想留著你,你以為要跟你培養感情啊

出院以後叫你怎麼吃藥就怎麼吃,定期複查就複查,不要總是覺得是藥三分毒,那如果有一天你要餓死了給你一個吃了會拉兩天肚子的饅頭你吃不吃啊?


苗鄉新哥


作為一個醫學生,我想和你分享一下我對讀大學的看法:

1,立足當下,明確目標:

大一的時候不少的人都會比較迷茫,迷茫原因主要有兩點,一是對新環境陌生,二是對未來不清楚。對新環境陌生這個很容易解決,只要你積極去和同學們交流,你會發現大學十分有趣。對未來不清楚,這個你可以去主動詢問高年級的同學,大概瞭解一下學校什麼時候安排你們學習什麼課程,什麼時候安排見習,實習等等,此類事情,做到心中大體有數,自然是很好的。

對情況大致瞭解之後,在大一還是要儘快確立自己的目標,即自己以後是想當醫生,還是科學研究者,或者其他行業。當然大一不可能完全確定自己未來百分百的職業,那就可以定一些比較容易實現的目標,比如對考試的排名目標,對自己社交能力的目標,對自己電腦技能的目標,對自己人文知識的目標等等等等。

如果有明確的目標,那就要努力去付諸實踐;在大學其實很有趣,有目標的大學學習生活和沒有目標的大學學習生活是完全不一樣的,擁有目標併為之努力可以讓你每天過得很充實,沒有目標的每天會有渾渾噩噩之感。

二,學習與生活兩不誤:

前面第一點講到的是怎樣學習,怎樣提升自己的水平等等,接下來是想建議好好的生活。大學生活是多姿多彩的。“一千個人讀哈利波特就會有一千個哈利波特”,對大學生活也是如此,寬鬆自由的大學氛圍下每個人都有自己不同的生活,有人一心為了學業而泡館(經常在圖書館),也有人經常和戀人膩在一起以享受愛情的滋潤,當然也不乏無所事事的單身狗終日在吃雞和王者間遊走……一切的一切看你自己怎樣選擇,我是覺得可以平衡一下各種生活模式,遊戲可以打但不要沉迷,戀愛可以談但不要太極端,學習(emmm,整日泡管,除了要注意用眼,其實也挺好)。除此之外,校園其他生活也儘量不要錯過,比如校運會,歌唱比賽等等。

有空的時候還可以去探索自己大學所在的城市。不同的城市都有自己獨特的魅力和特徵,去熟悉一下並感受一下城市的文化(比如歷史,飲食,人文等等)其實也挺好。這就還涉及假期遊玩的問題,看個人經濟能力和旅遊需求吧,有機會多點和同學朋友出去認識外面的世界也不錯。

大學真的是很奇妙的,和高中生活真的是很不一樣,希望你能問一下內心的真實想法,然後把握時間,珍惜當下,創造出一段自己日後回味無窮的大學生活。


流逝的風2929


因為社團活動有幸採訪過學校的一位解剖學教授。採訪時間大約兩個小時,到現在我只記得他有說到:醫學所繫,性命相托。

學醫者。重擔在肩。每一個患抱著期望來到醫院,想要治癒自己的疾病。在這裡他們唯一可以相信的就是醫生和護士。他們的背後是一個又一個的家庭,他們每一個人都把自己交託了給你。

學醫者,神聖無比。也許多年以後你學醫會成為一個無神論者。但你一定會要對生命抱以尊重。古人為了理想信念,可以大聲的喊出18年後還是一條好漢。他們不是不怕死,而是他們相信他們有來生。我們無法用現代科學去證明有神論。但生命的秘密我們也至今也無法探究太多。醫學生,醫學工作者,治病救人,甚至可以說給了患者第二條生命。這是何等的功德。

一定要敬畏生命。一定要尊重患者。一定要一絲不苟。醫學生會將解剖的屍體成為大體老師。這是對生命最好的尊重。患者一定會情緒低落,所以你千萬不要雪上加霜。毫釐之間的差距,可能就是一個生命的逝去。儘管的困難重重,但你會收到的更多。是患者的感謝,是你幫助病患打敗病魔的驕傲,是踐行著醫學生守則的那8個字,醫學所繫,性命相托。


公良旭炎


學醫是好學科,人人都尊敬的白衣天使。學醫要用心學,瞭解人體的結構,骨頭的組成,肌肉組織,五臟六腑,每個穴位等等......

作為一名醫生要有醫德,對病人說話要暖心❤,開處方要對症下藥,跟病人做手術,扎針要細心,病人走進醫院生命和身體都交給了醫生,所以說醫生責任重大。祝你成功,當一名優秀醫師,加油💪



夢醒國華


踏實,刻苦,學好基礎課,理解性記憶很重要,

開朗,健身,堅持多運動,做到有一個好體魄,

交流,溝通,大三後見習,要多看多做多思考,

換位,理解,不要拘小節,望與病人多說一句。

剛剛總結了一下,也就是說的,要在大學努力學好,因為你出來之後沒有學習好,也會挑燈夜戰,刻苦學習,因為你跟不上,因為你面對的是生命。學醫當醫生肯定苦,必須要有好身體,大學見習實習很重要,要多看多做,帶教老師才會教你,你不主動,沒人耐心的去帶你,看病,不說你又多高尚,起碼為了醫患關係,建議你多說一句,比如:如何用藥?用藥副作用?不要偷懶,覺得患者認識字。

等等,太多了,等你以後當醫生之後又會明白很多。

努力吧。戰友。


康復餘醫生


學醫是個細心專注活,因為他關係人的生命,醫生是個神聖救死扶傷的職業,大一要苦練基本功不要缺勤,學醫是環環相扣的,醫生被稱為白衣天使,在白衣天使的光環下,醫生也是很累的,要值夜班沒有節假日甚至遇到什麼危重病人還要隨時療治,學醫要必須有生命大高於一切的思想,不怕累,不怕苦,像這種疫情要勇於做逆行者思想的準備。


樂享劇場


醫學是條漫長的路,你真的做好準備走下去了嗎?

如果是的,作為一名已經實習的學姐給正在大一的你一些真誠的忠告。

①.做好課前預習,課後鞏固,上課認真聽講,做筆記。真的真的對於你理解新知識很有用。

②.和愛學習的同學相處(比如一起泡圖書館,請教老師,多動手),近朱者赤近墨者黑,你會發現學習並不是累贅,相反你會更熱愛學習,和同學一起進步。

③.珍惜你們的實踐課和見習,多看多動手。

你要慢慢拔尖,然後驚豔所有人和自己。加油吧[靈光一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