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春分(3·23世界氣象日——“氣候與水”)

奉化天氣

今天是春分時節,奉城也進入了一年中最美的時候,草長鶯飛、花兒競相開放,今天的天氣也是春意盎然,最高氣溫達到21度。

今日春分(3·23世界气象日——“气候与水”)

明天白天晴暖繼續,氣溫較今天會更高,但傍晚開始天氣出現轉折,有陣雨天氣。

今日春分(3·23世界气象日——“气候与水”)

後天上午部分地區仍有陣雨,中午起轉為陰到多雲,受弱冷空氣影響氣溫相較今明天更為涼爽,最高氣溫降至20度以下。

下週前半周仍多陣雨天氣。春季對流天氣易發,請持續關注最新預報。

今日春分(3·23世界气象日——“气候与水”)

溫馨提示

1、早晚溫差大,使用“洋蔥式穿衣法”,適時增減衣物。

2、明天傍晚起多陣雨天氣,今明天抓緊洗曬。

3、明天森林火險較高,仍需注意用火用電安全。

今日春分(3·23世界气象日——“气候与水”)

七天預報

今日春分(3·23世界气象日——“气候与水”)
今日春分(3·23世界气象日——“气候与水”)

氣象科普

3·23世界氣象日——“氣候與水

2020年,世界氣象日和世界水日共用同一主題:“氣候與水”。本主題著重於以協調和綜合方式管理氣候和水, 因為氣候與水密不可分。兩者都是可持續發展、氣候變化和減少災害風險等全球目標的核心。

今日春分(3·23世界气象日——“气候与水”)

2020年世界氣象日中文版海報

關於主題,WMO主要分為六個部分:珍惜每一滴水(Count Every Drop)、冷凍水(Frozen Water)、乾旱(Drought)、洪水(Floods)、氣候變化與水(Climate Change and Water)、充分利用每滴水(Every DropCounts)。

01. 珍惜每一滴水

我們無法管理我們沒有衡量的東西。水數據收集和共享是水文監測和預報、洪水和乾旱預警服務的基礎。自20世紀80年代以來,由於人口增長、消費呈耗水型、降雨變化不定和水質受到汙染,全球用水量每年大約增長1%。根據《2019年世界水發展報告》,預計這一趨勢將會以類似速率持續到2050年,相比目前水平,用水量將增加20%至30%。

今日春分(3·23世界气象日——“气候与水”)

有20多億人生活在嚴重缺水的國家中,而大約有40億人一年中至少有一個月面臨嚴重水荒。水量和水質問題威脅著全球可持續發展、生態系統和生物多樣性。全球洪水和乾旱的水文狀況以及潛在的用水衝突是全球面臨的一些最大挑戰和威脅。然而,對這一重要資源的監測和管理能力卻散亂而不足。

02. 冷凍水

氣候變化正在影響山區,這些地區佔地球陸地面積的四分之一,居住著約11億人。它們被稱為“世界水塔”,因為位於山脈源頭的河流盆地為超過一半的人口提供淡水,包括喜馬拉雅-興都庫什山脈和青藏高原地區,又稱為“地球第三極”。目前全球海平面平均每年升高5毫米,相當於亞馬遜河在大約3個月內排出的水量。

今日春分(3·23世界气象日——“气候与水”)

冰凍圈——或者說冷凍水——受到氣候變化的嚴重影響。冰川正在消退,冰雪正在融化,多年凍土正在融化。這意味著短期內山體滑坡、雪崩和洪水的增加,以及對數十億人供水安全的長期威脅。政府間氣候變化專門委員會(IPCC)報告顯示,雖然全球海平面在20世紀期間升高約15釐米,但目前海平面升高速度是20世紀的兩倍多,每年升高3.6毫米,而且升高速度還在加快。

03. 乾旱

乾旱是自然氣候循環中可以在世界任何地方發生的長期乾旱期。這是一種由缺少降雨引起的緩慢發生的現象。貧困和不適當的土地利用等複合因素都會增加受乾旱影響的脆弱性。 每年,水資源不安全給全球經濟造成5000億美元的損失。有記錄以來最長的乾旱期是172個月(1903年10月10日至1918年1月1日),發生在智利的阿里卡。

今日春分(3·23世界气象日——“气候与水”)

乾旱對糧食安全、衛生和人口轉移和遷徙產生重大影響。自古以來,乾旱就是氣候自然變化的一個特徵。但由於氣候變化,預計在全球多地,乾旱的頻率、強度和持續時間將會增加,造成越來越多的人員和經濟損失。 儘管如此,世界大部分地區仍缺乏有效的乾旱管理政策。對乾旱的應對往往是零碎,危機驅動的,而不是積極主動的。

04.洪水

洪水是最致命的自然災害,每年襲擊全球許多地區。過去幾十年,洪澇災害的趨勢呈指數增長。這是強降水頻發、上游土地利用變化以及人口和資產不斷向洪水易發地區集中的結果。洪水(應對)規劃和管理不力往往會加劇這種情況。 有2000萬人處於洪水氾濫的風險之中,由此造成的損失將近800億美元。

今日春分(3·23世界气象日——“气候与水”)

1970年至2012年期間,風暴和洪澇造成100多萬人死亡。驟發洪水約佔洪澇災害的85%,其造成的死亡率也最高(定義為受影響人數的死亡人數)。它們是世界上造成死亡人數最多的災難之一,每年有超過5000人因此喪生。洪泛區往往是吸引人類發展的地區,世界人口的很大一部分直接或間接依賴於洪泛區提供的一些主要自然資源。

05.氣候變化與水

人類活動引起的氣候變化,以及厄爾尼諾、拉尼娜等自然發生的氣候驅動因素,對水產生重大影響。氣候變化導致氣溫上升,水蒸發速度加快,造成水循環加快。通常,蒸發越多導致的降水越多。較高的蒸發和降水率在世界各地分佈並不均勻。由於雨帶和沙漠的傳統位置因氣候變化而發生轉變,一些地區可能出現比正常情況下更嚴重的降水,而其他地區則可能出現乾旱。

今日春分(3·23世界气象日——“气候与水”)

大多數河流和淡水都是跨越國界的,一個國家關於水資源管理的決定往往也會對其他國家產生影響,從而使水成為和平與衝突的潛在來源。 然而,許多國家缺乏監測和分析相關數據的能力。這意味著,他們往往會基於過時或不完整的信息對大壩、水電站等大型基礎設施項目以及城市規劃做出決策。

在即將到來的世界氣象日,讓我們關注氣候與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