攝影好書|《1980年代的城市記憶》:生機勃勃的中國街拍

方勝(珠海市攝影家協會理事、珠海水控集團宣傳幹事):

新冠疫情肆虐,春節至今的四十多天裡,無事可做。於是,找出這本畫冊——《1980年代的城市記憶》細細品味閱讀。這本畫冊的作者是西安的攝影家趙利文先生,他與我同齡,15歲就入了攝影這行,痴心不改,堅持紀實攝影數十年,拍攝了很多上世紀80年代老西安的生活畫面,曾被攝影評論家蕭沉稱為”影像的清明上河圖”。煙火氣十足的畫面折射著改革開放大時代的影子;獨具一格的拍攝記錄方式又好比一本中國式街拍的教科書;更重要的是獨特的平民視角又恰好地填補了中國攝影史在這一方面的空白。

作為生於上個世紀60年代末,成長於上個世紀70、80年代的我來說,這本書是我們這一代人的懷舊經典。他的照片能將我帶回到那個中國改革開放初期的純真年代。

摄影好书|《1980年代的城市记忆》:生机勃勃的中国街拍

《1980年代的城市記憶》,中國攝影師雜誌社

慢生活裡的時代氣息

上世紀80年代,中國改革開放已經拉開了序幕,經歷了“文革”創傷的人民好像感覺到新生活的到來,對未來充滿希望,街頭多了人們的歡聲笑語和為勤勞致富而打拼的身影。仔細翻閱趙利文先生《1980年代的城市記憶》,就能找到那個年代這些生活的影像註解:街頭跳皮筋的孩子、掛滿商品的個體戶的臨街商鋪、戴紅袖標的城管、街邊嗮太陽聊家常的老人、排隊買生活日用品的隊伍……這一切都讓人倍感親切,眼眶溼潤。著名的文學家木心曾寫過一首詩,叫《從前慢》:

記得早先少年時

大家誠誠懇懇

說一句 是一句

清早上火車站

長街黑暗無行人

賣豆漿的小店冒著熱氣

從前的日色變得慢

車,馬,郵件都慢

一生只夠愛一個人

從前的鎖也好看

鑰匙精美有樣子

你鎖了 人家就懂了

在趙利文先生這本《1980年代的城市記憶》裡,一張張圖片將您帶到那個“從前慢”的生活,讓您對木心這首詩的意境有了更為直觀而真切的感悟。當然畫面又不是單調沉悶的日常平庸的記錄,從每一張照片您都能窺探到那個變革時代留下的烙印。如時裝屋前舉起“文明個體戶”牌子的店主的照片,都折射出大時代人們的生活真相和精神面貌。那真是個百廢待興、生機勃勃的年代啊!

摄影好书|《1980年代的城市记忆》:生机勃勃的中国街拍

1

摄影好书|《1980年代的城市记忆》:生机勃勃的中国街拍

2

摄影好书|《1980年代的城市记忆》:生机勃勃的中国街拍

3

摄影好书|《1980年代的城市记忆》:生机勃勃的中国街拍

4

摄影好书|《1980年代的城市记忆》:生机勃勃的中国街拍

5

摄影好书|《1980年代的城市记忆》:生机勃勃的中国街拍

6

摄影好书|《1980年代的城市记忆》:生机勃勃的中国街拍

7

摄影好书|《1980年代的城市记忆》:生机勃勃的中国街拍

8

摄影好书|《1980年代的城市记忆》:生机勃勃的中国街拍

9

摄影好书|《1980年代的城市记忆》:生机勃勃的中国街拍

10

摄影好书|《1980年代的城市记忆》:生机勃勃的中国街拍

11

摄影好书|《1980年代的城市记忆》:生机勃勃的中国街拍

12 原生態的中國式街拍

街拍,又叫街頭攝影,是紀實攝影的一個分支,主要是以街頭人物或事物、景物為題材,發源並流行於歐美,後傳至日本得到森山大道等為代表的攝影家的推廣,近些年在我國方興未艾。趙利文先生那個年代,街拍還沒有在我國流行,但隨著改革開放,西方攝影作品的流入,趙利文也較早地接觸了這些作品,或許受了一些影響,使他將拍攝對象和題材較早地投向街頭,於是有了許多西安街頭的照片,在《1980年代的城市記憶》這部作品中絕大部分是這類以街頭生活為題材的攝影作品。在那個相機只屬於某些人專有,膠捲昂貴的年代,在西安的街頭出現了一位少年,他挎著那部以結婚用的錢換來的理光相機,走街串巷,記錄西安人民的生活點滴。他的作品不講究構圖光影那些審美元素,直接攝影、原生態記錄,畫面生動有趣,情節性強。他的作品不同於日本街拍大師森山大道的排洩式記錄——“犬的記憶”,趙利文先生的城市記憶裡有故事、有情懷,注重畫面內容而輕表現形式,我稱之為“中國式街拍”。

摄影好书|《1980年代的城市记忆》:生机勃勃的中国街拍

13

摄影好书|《1980年代的城市记忆》:生机勃勃的中国街拍

14

摄影好书|《1980年代的城市记忆》:生机勃勃的中国街拍

15

摄影好书|《1980年代的城市记忆》:生机勃勃的中国街拍

16

摄影好书|《1980年代的城市记忆》:生机勃勃的中国街拍

18

平民視角的記錄方式填補了中國攝影史80年代紀實攝影的空白

在中國,直到上個世紀80年代,相機和膠捲還只限於特定的社會階層才能有條件擁有或者使用,很少有人願意花有限的膠捲去記錄平頭百姓的日常生活點滴。而且中國攝影史上的大部分攝影作品,也都只以特定的表現方式和針對特定的題材來拍攝具有特定意義的攝影作品,在紀實攝影領域,大多是新聞報道照片或一些高大全、紅光亮的宣傳照片。唯有趙利文出奇制勝,用平民的視角,近距離地記錄西安百姓的日常,而且恰恰他在上世紀80年代的這部分記錄,填補了中國攝影史上關於平民市井生活攝影的空白。許多年以後的今天,掠過中國攝影史上那些如雷貫耳的攝影家的名字和他們的作品,你會感受到趙利文《1980年代的城市記憶》的獨特魅力。正如攝影評論家蕭沉的另一句評語“亂拳打死老師傅”。

摄影好书|《1980年代的城市记忆》:生机勃勃的中国街拍

19

摄影好书|《1980年代的城市记忆》:生机勃勃的中国街拍

20

摄影好书|《1980年代的城市记忆》:生机勃勃的中国街拍

21

摄影好书|《1980年代的城市记忆》:生机勃勃的中国街拍

22

摄影好书|《1980年代的城市记忆》:生机勃勃的中国街拍

23

摄影好书|《1980年代的城市记忆》:生机勃勃的中国街拍

24

摄影好书|《1980年代的城市记忆》:生机勃勃的中国街拍

25

有一年我去日本東京寫真美術館去參觀日本的攝影史,發現日本明治維新前的照片都是一些日本的貴族、將軍和武士,以明治維新為分水嶺,後來的攝影作品都以平民人物與生活為視角和拍攝題材,後來更有了攝影在日本的興盛和在世界攝影史上的地位。平民視角其實標誌著攝影史上的一個新時代。

最好的評論家是讀者,我想更多的感受和評論還是留給讀者吧!如果有時間,希望大家能讀一讀西安攝影家趙利文先生的這本《1980年代的城市記憶》。

摄影好书|《1980年代的城市记忆》:生机勃勃的中国街拍

本書作者趙利文

【長期徵稿】

邀請您就曾經或者正在閱讀的某一本攝影類圖書書寫一篇讀後感或推薦語。

欄目閱讀的對象有攝影類專業讀者,也有這方面完全沒有知識儲備的普通讀者,希望您撰寫的這篇文章通俗易懂,活潑有趣,讓閱讀書籍、閱讀攝影類書籍成為日常一種常態發生,並持續。

我們想強調的是,如果您是研究影像的作者,完全可以精準地去解讀該書作者傳遞出來的觀點,無論旁人贊同與否;如果您是無意間邂逅該書,請將這份特別的緣分而帶來的觀後感與更多的讀者分享。“視界”欄目編輯們的初衷期望在龐雜的書海中,通過您,得以在更窄的範圍內分享給大眾一本攝影好書。

文章要求:

1,1000~1500字;

2,該書的版本,作者/譯者,購於何時何地等信息;

3,觸動您的重要語句或圖片內容;

4,本書相關圖片。

請發送稿件至:[email protected][email protected]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