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中國的傳統文化IP被美國利用(如迪士尼《花木蘭》電影)?

林意詩語


題主提的問題,原本就帶有濃厚的感情色彩。其實無論怎麼回答題主都有了自己的一套觀點,只是想通過問答的形式找到共鳴的人罷了。

好了,迴歸題目。國外利用中國傳統文化的IP來“牟利”,用牟利是因為題主認為被利用所以獲利了。這個觀點從自己是中國人角度來看,他們的確用我們的文化牟利賺我們的錢了。

但是作為一個文學愛好者,我認為這個觀點有點以偏概全的成分,怎麼說呢?在文學領域講的是集百家之所長,博覽群書而後形成自己的文化體系和風格。所以我認為別人有好的地方我們要多學,多吸取好的地方,而不是固步自封,夜郎自大。做出中國人自己的好文化。像《大魚海棠》、《大聖歸來》、《魔童降世》、《白蛇傳》這些都是很優秀的中國文化。國人當勉之!


帝迷


對於這個問題,我認為要採取“一分為二”、全面辯證的觀點去看待,綜合分析其背後的正反兩方面影響。

首先從正面意義看,中國傳統文化IP被美國利用說明我國的文化符號獲得國際認可和欣賞,是一件值得驕傲的事,也印證了“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這個論斷,花木蘭題材被美國迪士尼拍成電影,也說明它是民族文化的精粹。中華文化博大精深,取之不盡、用之不竭,我們隨便選取一個歷史片段就可以演繹出一段精彩的影視作品,而作為缺乏浩瀚歷史和文化的美國只能靠漫畫和外太空想象拍什麼子虛烏有的“復仇者聯盟”、“星球大戰”之類題材。這回又要向我們的“熊貓”、“花木蘭”等中國傳統文化IP取經、致敬,某種意義上也是向世界宣傳和展示中國文化,讓更多的人瞭解知曉“熊貓”、“花木蘭”。

我們也可以發揚兼容幷蓄的中華文化傳統,學習借鑑對方先進優秀的表現方式和手段,提升自己的文化傳播能力。

再從反面因素看,美國人演繹中國文化,勢必加入美國的理解和特質,融入明顯的美國特色,有時甚至會偏離歪曲中華文化的精髓。這種風險和弊端,我們也應該考慮。同時我們的文化被美國利用和發掘,說明我們自己利用的還很不夠,國人特別是影視工作者應該反思,為什麼生活在中華文化懷抱中的我們拍不出令大家欣賞的本土文化作品,而卻讓美國人“借雞生蛋”賺得盆滿缽滿!

文化IP畢竟不能束之高閣不許他人觸碰,反思之後,正確的做法應該是把自己的本土文化符號打造得令外國人望塵莫及、歎為觀止,沒有勇氣再下手和改造。


瑜行天下


預告片出好幾版了,從最開始的女性意識覺醒到現在終於開始替父從軍,但是一部電影拍完了就是拍完了,預告片怎麼改電影總體內容是不會大改的,或許是幾個月前反響不好讓迪士尼重新補拍了一些內容,但是我相信內在核心依舊不變,依舊是女權主義搭配個人英雄主義的慣有路子!

可是問題來了,這個路子用在花木蘭上,國內會吃這一套嗎?

我們想說一下迪士尼過往的動畫改編電影,國內票房一般但是口碑還不錯,這其中有一個容易被忽略的很重要的原因,那就是文化的好奇心!

對於國內觀眾來說,無論是美女野獸還是阿拉丁,無論是歐美童話還是中東阿拉伯故事,其實沒有本質區別,正如同白人和黑人在我們眼裡都是外國人,究其原因就是我們對於不同於中國文化的其他文化都有好奇心但是都不熟悉,

可是花木蘭不同!

即便改編於迪士尼動畫片,那也不能改變花木蘭來自於中國古典詩歌的事實!

我們對其他文化可以不熟悉,但是對自己文化難道還不熟悉?

你拍了一部花木蘭,內裡的核心價值觀完全歐美化,替父從軍的孝道成了逃婚從軍的女性意識覺醒,你還想告訴大家:看,這才是你應該讚揚的花木蘭精神!你這是在侮辱誰呢?

這種極其背離原著和國內觀眾的既往認知的電影口碑會好?我不敢相信!

當然,如果迪士尼完全理解並尊重花木蘭原本的精神那就另當別論!不過,這麼多年了,我不認為迪士尼會改變風格!

因此,我認為花木蘭的國內票房和口碑真的有極大撲街可能!

另外說一下主演劉亦菲,她是真的不抗票房的,雖然社交軟件她的粉絲聲音很大,但是絕對數量真的沒有那麼多,否則她的電影也不可能部部撲街了,論粉絲戰鬥力很厲害,但是票房是需要用錢投票的,是看電影口碑的,鹿晗大流量,上海堡壘又怎樣了呢?

轉@Mr任大先生


卮言流年


我認為如果美國拍的這些電影能更多的吸引外國人對於中國文化的興趣,那麼這就是件好事。

拿花木蘭這部電影來說,整部電影的角色都是華人,被製成了好萊塢大作。迪士尼看中了中國市場選擇了符合大眾審美的劉亦菲,配角不是像李連杰甄子丹鞏俐這樣的老戲骨就是年輕向上的華人演員。所以這是一個講述中國故事彙集中國演員在中國多出取景的好萊塢電影。美國迪士尼公司投資這部電影也會極大的的傳播中國文化,向世界展示獨一無二的中國魅力。從某個角度來說這其實是一件好事。而且在文化方面,迪士尼的工作人員特地去諮詢了文化部門,強調要做到respectful,《花木蘭》和《功夫熊貓》都是代表。




伊伊愛剪輯


3月27日,迪士尼最新真人電影《花木蘭》將在全球範圍內上映,隨著檔期的逐漸臨近,國內外媒體和觀眾的關注度也水漲船高。

作為以古代中國為背景的好萊塢電影,迪士尼當然格外重視《花木蘭》在中國這個最大海外票倉的市場潛力。儘管受到新冠肺炎疫情的影響,中國內地的電影院線尚處於開工前的準備階段,上映時間也需要進一步確定,但迪士尼並沒有放鬆針對中國市場的預熱,各項宣傳活動都在緊鑼密鼓地展開。

今天,“花木蘭刪掉李翔原因”的詞條登上微博熱搜,更是成功引起了觀眾對於電影《花木蘭》新一輪的關注。然而很快大家就發現,在真人電影中不僅沒有動畫版的男主角李翔,迪士尼動畫電影中非常重要的歌舞部分同樣被取消,就連可愛又有人氣的經典角色“木須龍”也不復存在,讓人不得不疑惑:這一次迪士尼的“新編”打算體現在哪裡?


堯同學hy


 美國作為世界上最大的移民國家,文化多樣性獨一無二,美國大片的成功證明了,文化輸出或者叫擴張,最重要的一步就是先和目標地的文化融合。無論是《功夫熊貓》還是《花木蘭》,都是以中國元素為外包裝進行美國文化營銷的商業運作。

因疫情延遲上映的迪斯尼真人動畫電影《花木蘭》,以中國木蘭代父從軍的傳統故事為原型,結合了很多中國元素為觀眾們呈現了一位獨立勇敢的具有現代女性意識的木蘭形象。影片從主要人物性格塑造、配角動物和人物的刻畫、故事情節的改編和喜劇風格上無不體現出美國影視的特點和美國文化的特徵,而中國傳統文化的精髓卻沒能得到表現。

劉亦菲、李連杰、甄子丹等大量華裔演員的啟用,固然能讓中國觀眾生出一種親切感,但電影中某些西方人對華人的刻板印象也不容我們忽視(比如李連杰兩撇鬍子的皇帝)。

鑑於中西方文化的差異,要更好地傳播中國文化,還要依賴於本國影視製作的發展。選用其他民族的傳說進行本土化然後全球化是目前全球化在影視方面的一個表現。


安東籬


這裡是鏘鏘說電影。

最近幾年流行起了“IP”這個概念,如果影視劇或者其他藝術作品在前期取得了成功,就會深刻地烙在受眾心裡。所謂的IP,可以理解成品牌,品牌強效應就強,影響力就大。

說到過去這些年美國好萊塢,迪士尼等利用中國傳統文化故事或者中國元素進行創作,賺的盆滿缽滿,收穫頗多利益,鏘鏘認為這表面上看好像是我們的文化輸出,我們且不說他們賺了多少錢,中國傳統文化能被加工弘揚到世界各地也是種好事,但是在影視這一方面被別人搶到先機,我內心有些不甘。

我們那麼多優秀的文化,精彩的故事,為什麼總是別人講起來更好聽呢? 經過很長一段時間思考我得出了自己的結論,那就是:不同的受眾應該用不同的方式來講故事。

《木蘭》的預告和花絮鄙人也在網絡上看過,不可否認的是迪士尼確實有他們獨特的水準,動作,特效,節奏,劇情等等方面讓人很快被代入進故事裡,我就在想,對於那些沒有聽說過花木蘭故事或者不太清楚的外國人來說,這部影片可能讓他們在短短1-2個小時內就瞭解了整個故事的脈絡和背景,並且會持續關注“木蘭”這個IP,因為這樣的電影是開門見山的直奔主題,有的人會認為說這樣會少了一些深度,沒有什麼內涵,可是對於想把傳統文化廣泛傳播給世界的我們來說,這無疑是首先必須要走的一步。先簡單的把故事講出來,附上精彩的效果,先讓受眾喜歡上我們的故事,而後形成了IP我們才能更好的去補充和延伸。

我看過不少國內城市的對外宣傳片,老實講內容很豐富,畫面也很精彩,但是如果真的想宣傳到國外,應該要“精簡”內容,不能一貫的以我們中國人或者中國文化的角度去講故事,我們很容易站在優秀的傳統文化上侃侃而談,再大講歷史背景,表現文化源遠流長,等這些都講完了也已經消耗了很多時間,剩下的就是故作創新的擺拍孩子們在城市新區開心追逐的場面,以彰顯其“創新性和國際化”,這些對外宣傳從藝術上來說可能合格,但在宣傳效果上就不盡人意了。

中國傳統文化絕對是世界最優秀的文化!

希望能看到在不久的將來,我們的故事是由我們自己講給別人聽!


鏘鏘說電影


中國的,也是世界的。

傳統文化被髮掘,是欣慰

中國的傳統文化,成千上萬,每年都有數不清的傳統技藝在消逝。國家和人民,都想挽留住曾經的記憶,但是,沒有辦法,這是一件讓人心痛的不堪事。有心無力,形容在保護傳統文化上,最不為過。

張景導演的《尋找手藝》推薦觀看,那些無數讓人感動的手藝人,他們想堅守,但是時不我待。

傳統文化的範圍很廣,手藝只是其中一項。想保留都不一定能留下來,更別說搬到世界的舞臺上進行演繹。所以,能把我國傳統文化搬到世界屏幕上,是值得欣慰的一件事。

關鍵是國家強盛

自家的東西,被別人拿去,還出色的展示出來,當然內心不舒服。但是,這是現實。以前家門被踢壞,東西被光明正大地拿走,連氣都不敢喘。現在好歹,其他國家知道大熊貓是中國的。

傳統文化是國家的軟實力,但是它的前提是國家硬實力。科技、軍事、經濟等組成的綜合國力強盛,才能支撐國家軟實力的輸出。

現在中國在世界舞臺上所扮演的角色越來越重要,其他國家也慢慢認同我國大國的姿態,這是一件好事。因為這會讓他們主動學習我國的文化,就像我們落後時,也不斷學習其他強國的文化類似。

結語

傳統文化被盜用不可怕,可怕的是被搶走。後續我們盡力演出,舉國全心推崇自家文化。只要國家強盛,一切都不是問題,要對自己的國家有信心。


書中夜問


中國的傳統文化IP被美國利用,有利有弊,總體來說對我國的電影是個激勵。

首先,中國的傳統文化IP被美國或者其他國家用起來,總體來說,在現階段是個好事。中國文化淵源流程,中國歷史上下五千年,文化流派眾多,可以戲劇化影視化的內容數不勝數,但不得不承認,現階段美國好萊塢的電影製作水平和模式更為成熟和具有號召力,而其利用世界各地傳說做成大賣電影的例子也不在少數,如果我們還沒有完全形成與之媲美的能力,通過出售版權等形式進行合作也是不錯的選擇,在一定程度上促進了文化傳播和交流。

其次,當然也要面臨一些壓力和風險。現在中國正在崛起,中國文化影響力也在擴大,但通過傳統文化IP被他國利用傳播的方式當然也存在被扭曲化的風險。因為中國的文化內涵沒有中國歷史基礎的人很難理解透徹,外國人進行改編也會加入與之不相契合的想法,迎合了其他人的心理,卻可能反了中國人的胃口。

最後,這也激勵著中國電影人儘快成長。我們還是要欣喜中國電影的成長,從軍事、科幻、動漫等類型,中國電影正在全面追擊世界水平,也取得了不錯的成績,有外界的壓力才會催發內部的自我省視,希望在這種競爭壓力下,中國電影屆能夠以更行之有效的模式把握好偉大時代帶來的紅利,把我們民族的文化IP利用好。

所以,中國的傳統文化IP被美國利用,有利有弊,總體來說對我國的電影是個激勵。





秋陽讀線裝經典


大家好,我是復興小文花🌸我來說說,花木蘭這個中國傳統文化ip被美國利用,我們該如何看待。以下我將分為三點闡述。

  • 中國文化與美國文化的交流
  • 中國文化與美國文化的雙贏
  • 中國文化的多元趨勢

中國文化與美國文化的交流

我們說“花木蘭”這個ip被利用,利用並非不是好事。最怕是無價值,沒有被宣傳,沒有被利用。在文化軟實力方面,我們中華傳統文化沒有得到有力的宣傳,做的還不夠。整個世界都知道美國的漫威英雄,他們的“超人文化”,甚至美國可以把這個漸漸打造成美國象徵,屬於美國的文化符號。超人有一句著名的臺詞:“為了真理、正義和美國道路,進行著無盡的戰鬥”。這樣的宣傳會讓人心潮澎湃,熱情高漲。而如今美國看到中國文化日益強大,被更多人認可,他們便搭建了交流的橋樑,他們希望展示自己一如以往的“民族大熔爐”的特色,要知道,在新中國成立前後,由於經濟沒有崛起,美式宣傳可是不少鄙夷中國文化的。

中國文化與美國文化的雙贏

這個世界不是隻有美國的普世價值觀。我們要知道每個國家和民族都應當有權利有能力保持自身文化的特色才是最正確的做法,而不是讓某一種文化大肆橫行。對於中國而言,花木蘭也是打開了外國人認識中國的窗口,對於美國而言,也能顯示自己的多元文化價值。實際上對於兩者都應當是雙贏的。

中國文化的多元趨勢

我們看到花木蘭為了更加適應全球化,是用華人演員英文拍攝,英語是世界通用語言,這個無可厚非,實際上,亞裔面孔在全世界的大銀幕地以集中展現這就是在多元文化中最大的進步。未來中國也會有更多的外國人學習與生活,我們要抱著包容和鼓勵的人態度,不要自縛手足,阻礙了發展。

以上就是我對花木蘭大ip被美國利用的三點看法。喜歡我的請評論或者點贊呀!感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