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倫改進造紙術的重大意義是什麼?

用戶2198025546487


首先聲明,蔡倫只是改進造紙術並不是發明造紙術,造紙技術在蔡倫之前就有,只不過成本高昂,並不比絲綢絹紗等絲織品造價低廉,所以只是在貴族之間偶爾用用,對於推廣來說甚為不便。

而在造紙術改進之前書籍最物美價廉的載體是竹簡或者木櫝,但是因為竹簡太過笨重,而且還需要牛筯相連,為知識文化的傳播帶來了巨大的麻煩,相傳秦始皇每日批閱的奏摺就有三百斤。

在毛筆發明之前甚至要用刀子在竹簡上刻字,所以古代官府的衙役也叫做刀筆吏,因為他們都有這門手藝,所以不能責怪古人寫書都是文言,主要是在竹簡上刻字太麻煩了,能省一個是一個。

蔡倫最大的貢獻,就是在原來造紙術的基礎上,將原料採用樹皮、魚網、麻等造價低廉的物品造出精美的紙張,只要成本降下來了,那麼推廣自然就能夠跟得上,而且人們還享受著這種便捷,原來三百手的奏摺,現在只要十幾張紙就說明白了,自然大大提高書籍的立刻與傳播、收藏等一系列問題。

而造紙術的蓬勃發展又反過來推動了印刷術的提升,由手抄書改成雕版印刷,再由雕版印刷改成活字印刷,大大節省了印刷書籍的成本和時間,所以蔡倫造紙術對整個世界文明的進程都有著深遠的影響。


飛凡看歷史


蔡倫造紙,這對於中國乃至世界都有重大意義。

首先我們來看一下蔡倫之前,人們的書寫材料是什麼。自古以來,人們的書寫材料經歷了很長的歷史。首先春秋戰國時期,人們最多的是使用竹簡。竹簡在使用前需要烘烤去青,工序麻煩,而且用於書寫需要刻字,效率極低。同時竹簡極其笨重,無論是保存還是攜帶都很不方便,不利於文字推廣。竹簡之後,人們開始採用絹布來當書寫材料。每當書寫前,要將絹布裁成相應的大小。絹布的書寫也不方便,而且字寫在絹布上容易褪色,也不是理想的書寫材料。另外還有一些小眾的書寫材料例如羊皮等,這些都不是尋常百姓能用的起的。

再來,我們看一下蔡倫的改進。蔡倫開始使用樹皮、麻頭、蔽布、魚網等為原料造出了精紙。這一改進造出的紙雖然比不了今天的紙,但是在當時相比於竹簡和絹布已經是極大的改進。蔡倫改進造紙術,一是推進了高級麻紙的製造和改進,促進了造紙術的發展,二是推動了東漢皮紙發展,三是推動書寫高潮,使紙本書籍成為宣傳文化的主體。

蔡倫是造紙術的奠基者,是他推動了造紙工業發展。



愛鏟屎的貓


降低了讀書的門檻。

在沒有紙張之前。大家都用錦緞和竹簡記錄東西,當然很早的時候還有甲骨!

錦緞的優點是質地輕盈,不佔地方,易攜帶。可缺點顯而易見,太貴,平民用不起不說,貴族也不怎麼用的起。

竹簡的優點是便宜,可缺點一大堆,厚重,佔地方,不易攜帶,遊個學還要五個馬車裝書(學富五車),實在有個大事要記錄還要找竹林(罄竹難書)。

這大大提高了讀書的門檻。

你要讀書,就要有錢,這些東西都是貴族老爺玩的,平民家小孩就只能玩玩泥巴,長大後種種地,放放牛。

紙張的出現改變了這些,雖然工藝也不簡單,但是一旦工藝成熟,成本就很低,比錦緞和竹簡都低,它完美的結合了錦緞和竹簡的優點,改變了讀書的門檻。自此,讀書只需要買些紙筆去有書的人家抄就好了。

為啥要抄,活字印刷出來前,書都太貴了。

活字印刷又一次改變了世界,當然,這是另一個故事了。





顏醜文良吖


在紙發明之前,我們古人是用竹簡和帛書來記載文字傳遞信息的竹簡可以就地取材,但是重。帛書方便輕巧但是重。而紙的出現很好的結合了兩者的優點。在以後的傳遞信息與文化方面起了重大作用。而且在16世紀傳到歐洲之後,為歐洲當時的教育,政治發展起了推動作用。在一定程度上也推動了文藝復興的發展。





呲牙哼的那些年


紙是中國四大發明之一,人類文明史上的一項傑出的發明創造.中國是世界上最早養蠶織絲的國家.古人以上等蠶繭抽絲織綢,剩下的惡繭、病繭等則用漂絮法制取絲綿.漂絮完畢,篾席上會遺留一些殘絮.當漂絮的次數多了,篾席上的殘絮便積成一層纖維薄片,經晾乾之後剝離下來,可用於書寫.這種漂絮的副產物數量不多,在古書上稱它為赫蹏或方絮.這表明了中國造紙術的起源同絲絮有著淵源關係.東漢元興元年(105)蔡倫發明造紙術.他用樹皮、麻頭及敝布、魚網等植物原料,經過挫、搗、抄、烘等工藝製造的紙,是現代紙的淵源.自從造紙術發明之後,紙張便以新的姿態進入社會文化生活之中,並逐步在中國大地傳播開來,以後又傳佈到世界各地.

有了文字之後,最重要的就是要有一個很好的載體.古代埃及人利用尼羅河的紙草來記述歷史;在古代的歐洲,人們還長時間地利用動物的皮比如羊皮來書寫文字;而中國,在造紙術發明以前,甲骨、竹簡和絹帛是古代用來供書寫、記載的材料.但是甲骨、竹簡都比較笨重,秦始皇一天光閱讀奏章,就要整整一車;絹帛雖然輕便,但是成本非常昂貴,也不適於書寫.到了漢代,由於西漢的經濟、文化迅速發展,甲骨和竹簡已經不能滿足發展的需求了,從而促使了書寫工具的改進——紙被髮明出來了.造紙是一項重要的化學工藝,紙的發明是中國在人類文化的傳播和發展上,所做出的一項十分寶貴的貢獻,是中國史上的一項重大的成就,對中國歷史也產生了重要的影響.




緣禦寒


東漢時期,宦官蔡倫總結西漢以來造紙經驗,帶領手下工匠歷經艱辛,終於用樹皮、布頭、魚網等原材料製造出輕便實用的“蔡侯紙”。蔡倫造紙術成為我國古代科技“四大發明”之一,在世界範圍內廣泛傳播,蔡倫也因其卓越貢獻而留名後世,從此代替了竹簡,通過歷史的長河,我們也用上了衛生紙[耶][耶]


辭月影江


前言

造紙術是中國四大發明之首,其貢獻惠及全世界和全人類。尤其是對文化的傳播和文明的發展,貢獻是最大的。

一、蔡倫其人

蔡倫,東漢人,是中國歷史上最出名的宦官。公元105年,將其改進製造的“蔡侯紙”貢獻給朝廷,漢和帝非常讚賞,並下令向全國推廣使用蔡倫的造紙方法,自此“紙張”正式誕生了。從此紙質的書籍取代了竹簡,紙質的書籍的出現,讓人們不在“汗牛充棟”了。

蔡倫為什麼能發明造紙術呢?

這和他的祖上從事的職業有關。

蔡倫出生在一個鐵匠世家,祖上就是打鐵的,讓他從小接觸了冶煉、鑄造、種麻、養蠶等事物,併產生了興趣。這為他以後發明造紙術提供了理論基礎。

也和他入宮做官後的官職有關。

蔡倫入宮後,經過十幾年的努力,成為了可以參預朝政的高級宦官,尤其是永元九年(公元97年),主管“監作秘劍及諸器械”的皇宮製造後,為發明造紙術的提供了實踐基礎。

二,造紙術的發明和意義

蔡倫經過反覆的實驗,製造出了“蔡侯紙”。

自古書契多編以竹簡,其用縑帛者謂之為紙。縑貴而簡重,並不便於人。倫乃造意,用樹膚、麻頭及敝布、魚網以為紙。元興元年奏上之,帝善其能,自是莫不從用焉,故天下鹹稱“蔡侯紙”。----後漢書 卷七十八 宦者列傳第六十八

紙張的出現,可以說是一個劃時代的事件。這是中華民族對世界文明的十分寶貴的貢獻。

紙張的出現,為全世界科學文化的傳播和交流起到了促進的作用。

紙張的出現,對於世界歷史進程的影響是深刻的。

蔡倫可以說是一個改變了世界的人。

三、造紙術發明者的爭議

自唐朝以來,有許多人對蔡倫發明造紙術提出了異議,認為漢朝出年就有紙張了,不是蔡倫發明的。尤其是唐朝張懷瓘、北宋陳槱(yǒu)、南宋史繩祖三人,紛紛在其著作中寫下了異議,但有一點是他們都承認的,就是造紙術和蔡倫有關係。

這就夠了,蔡倫是否發明造紙術已經不重要了。重要的是,這個發明已經影響了整個世界。就是這三位,自己的著作也是用紙張寫成後流傳於後世的,這個就是蔡倫的貢獻。爭論誰發明的還有什麼用呢。

後記

歷史的車輪走到了現代,電子科技技術飛速發展,書籍也電子化了,一個小小的U盤就能裝下整個圖書館了。但不管怎麼樣,也無法動搖紙質書籍的地位。

在臺燈下,手捧一本紙質的書籍,靜靜的閱讀,這樣的情景,不正是你我向往的事情麼。


一杯清茶飲江湖


很榮幸回答你的問題

造紙術的意義很重大,紙的發明是中國在人類文明的傳播和發展上,所做的一項十分寶貴的貢獻

古代的賢才沒有紙張時,就只是用削好的竹板在上面刻字。然後用麻繩串在一起。這樣就是一本書的雛形了。如果你穿越回到過去,回到那個還沒發明造紙術的時代,你會經常發現路上的讀書人總是揹著一大袋的竹板。那便是書

但竹板太重了,不利於攜帶和傳播。於是造紙術就被髮明出來了。由考古發掘的文物可知,早期的紙是由植物纖維(麻類)製成。可追溯到西漢時期。

到了東漢,蔡倫在前人的基礎上,總結制造麻紙技術的經驗並進行技術革新,組織生產了一批質量更好的麻紙。不僅如此,他還突破了木本韌皮纖維的造紙技術,主持研製成功楮皮紙,使得造紙原料更為廣泛,推動了造紙術與造紙業的發展。

最主要的還是推動了世界文明的傳播,有利於世界文明的繼承。推動了社會的發展。


書香水墨客


1.節約造紙成本和造紙時間。 蔡倫紙是用樹皮、麻頭及敝布、魚網等原料,經過挫、搗、抄、烘等工藝製造的紙,是現代紙的淵源。這種紙,原料容易找到,又很便宜,質量也提高了,逐漸普遍使用。

2.

使紙張輕便易攜帶;便於書寫。 自古書契,多編以竹簡,其用縑帛者謂之為紙。縑貴而簡重,並不便於人。 在造紙術發明以前,甲骨、竹簡和...

3.

對世界的文化發展起了巨大作用。 造紙術的


違規暱稱3264548757


這個問題可以從對中國和對世界這兩個方面來考慮

對中國:

在造紙術發明之前,人們主要在在在竹簡上寫字,還有絲帛。這兩種都有很大的缺陷。

竹簡太笨重了,閱讀和攜帶起來都很不方便。這裡舉一個例子西漢太中大夫東方朔向皇帝呈奏摺,所用的竹簡(這份奏摺共用掉了三千片竹筒)需要兩個人抬進宮去,從這個事件可以看出竹簡攜帶的不方便。絲帛雖然攜帶很方便,但是太貴了成本太高普通的百姓根本用不起。

蔡倫在總結前人的基礎上用樹皮、破漁網、破布、麻頭等便宜易得的原料造紙,改進了造紙術,節約了造紙的時間成本,克服了竹簡和絲帛的缺點讓普通人也能用得起紙了。不僅如此蔡倫改進造紙術推動了中國文化教育、造紙業等等發展。

紙張的廉價易得也推了知識在中國的傳播,便利了文化的保留和傳播對中國的影響巨大

造紙術傳到外國也加強了同外國之間的文化交流,加強了和外國的聯繫。這是對中國的影響。

對世界:

作為四大發明之一的造紙術對世界產生了重大影響。這裡以歐洲

為例。古歐洲都在羊皮和牛皮上寫字,雖然容易攜帶但是原料供應容易不及時,原料短缺,這就導致知識不能大範圍傳播。

造紙術傳播到了歐洲促進文化的傳播,促進了教育的普及。以前只有僧侶才能讀書和受高等教育,造紙術傳入了歐洲後大大改變了這種狀況。造紙術的出現稱為新教傳播思想的工具,一些反天主教會,反封建的書籍大大流傳,也就促進了人們思想的解放,為文藝復興運動和宗教改革的出現提供了條件。

總之造紙術促進了歐洲從黑暗的中世紀向近代社會轉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