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的孩子怎麼啦?女兒在大二,上週給她200元生活費,對我說乾脆一頓飯一給?

歷史漫談君


一個月固定金額打一次,多了沒有。自己規劃。培養ta資金處理的理念。一週一週的給,確實不像是讀初高中的時候,沒有自制力。孩子大了,現在開始適當放手,不要等到ta步入社會了再來調整,給個成長的機會。大人小孩兒都需要成長。


哈中中


十二年前,我和男朋友談戀愛。他一個月花3000,說吃不消,以後只能帶我吃食堂。我很生氣,因為我也花了3000。他請我吃一頓,看個電影,我也一樣請回去。吵完架,我一問,才知道3000是他一年的生活費。他講,他研三,要找工作和寫畢業論文,和導師做的項目不做了,也沒時間打別的工。讓我等他工作,再帶我吃好的。我不願降低生活水準…當然沒分手…而是每個月給他生活費600,包吃包買衣服,養了一年。所以現在,一個月800實在太少了!


折空空折


99年我上大學時,一千塊錢花三個月,有吃有喝半個學期下來胖了七八斤,老爸打電話必問的一句話就是,錢夠不夠,再給你打點。2019年,女兒上初中,每個月零花錢300塊,吃住在家,衣服生活品我買,那個純屬零用,而且往往不夠,她爸經常跟她說的一句話就是,沒事別亂花。



雷哥家有兩個寶兒


我能說我是14-18的,我媽每月1000,可是我花在吃飯上的錢真的好少,400多,一天早上5塊,中午6塊,晚餐3塊,偶爾去外面吃,別問我吃什麼,吃的食堂,6塊的有一葷一素,3塊的兩個素,吃得飽飽的,剩下的錢會買點水果日用品等,一個月存點,就可以買點化妝品啥的,我覺得吧還是基本夠用的,是不是我太節省了[大笑][大笑][大笑]不過到了後面大四的時候用途多了,就感覺不太夠了[捂臉][捂臉][捂臉]


lisaff


其實這不是孩子的問題。



我覺得孩子都已經長大了,父母應該對孩子有足夠的信任,她應該學會自己去支配生活費。

每週給200,每週給200,這就要求父母非常準時的跟孩子打錢,其實過來人可能都知道,錢對一個人來說就相當於說是安全感。



一個女孩子,她肯定是要買一些化妝品,衣服什麼的,但是一個星期只給200塊錢,她想買一點化妝品,可能就要攢上好幾個月。

有的時候要跟同學聚餐,可能都沒有底氣。



而且現在家長給錢給200塊的真的很少,基本上都是一個月給一次或者是三個月給一次。



我是建議你調整自己給孩子錢的這個方式,去訓練孩子自己支配生活費,這是必備的生活技能。


王千夜


我不知道其他學校的食堂飯價怎麼樣,我也不知道你們說給錢吃飯之外,其他的是不是已經操辦好了。我來說一下我的大學生活吧,就是19—20年。首先我在山東,不在青島這樣的城市,我們那兒學校的食堂,早飯就按4、5塊吧,中午和下午都按7.5吧,注意,7.5是沒有那種肉菜的,可能會有加個香腸,火鍋丸子那樣的菜,另一個是素菜(倆菜,不錯吧,但是食堂阿姨手抖啊,都是不多→_→)。如果早飯5塊(粥我們那兒兩塊)算,一天20,一週140,然後我需要交電話費,買日用品之類的,我不化妝,就塗個水乳,夏天用個防曬,有的學校校園卡挺貴的,我學校的還好,就按40吧。然後喝水的水卡,洗澡的錢,加上上面說的電話費,日用品,女孩子用的衛生巾之類的,一塊加起來,也不少吧。還有水果是必吃的吧,需要買水果。然後有的時候需要打印資料,有的時候需要報名考證,考證的話有的時候你需要買書,買題庫,這是一大筆開銷。哦,還有班費。

然後有的時候換季,確實需要添幾件衣服,因為這個不確定因素也很多,有的時候衣服爛了確實需要買。(就比如襪子,秋褲啥的)

我和我宿舍不怎麼一塊出去聚餐,生日我們都商量不過了,或者只過一次。因為畢竟來自天南海北,特別是生日這種事情,有的沒過過,有的每年都過,就算商量好了,但是確實有時候有突發情況,然後就會被動掏錢。我們宿舍不怎麼聚餐,唯一一次就是假期到了,考完試了,各自收拾收拾回家之前,我們也是在食堂或者外面買幾個菜,一塊吃,也得十幾塊錢吧。

所以說零零散散,加起來還是不少的。首先說,我沒有出去兼職,原因是,我們專業的課很滿,幾乎每天滿課[淚奔],週六週日還有選修課,然後吧,我們週六週日不上課的時候,確實感覺挺累的,不想動,但是週六週日還得洗衣服,床單,枕巾什麼的,前面不是說我們幾乎每天滿課嗎,所以週六洗衣服,有的時候洗一兩個小時,特別是周天下午,洗完衣服,洗個頭,然後再宿舍喝點水,收拾收拾,就要去上晚自習了[淚奔]。然後還有是我們學校在離市中心比較偏遠的地方,家教這玩意,要不同學介紹,老師介紹,去哪兒找?我舍友去找了家教兼職,然後問了問,說是自己乘公交車,之前去一次20分鐘吧,車費不報,然後工資聽說是30吧?我記得工資很低,然後就沒去。我也找過,那個比較高了,50還是80來著?但是得幹到晚上,我去的時候走著,走了得半個多小時了,那兒沒公交,然後幹到晚上天黑,一個女孩子,挺不安全的,我們晚上還有晚自習,所以我也沒去。

哦,最後說一下,放假之前最後一筆花銷,是乘車費[淚奔]。

我不知道你們、你們女兒、兒子那邊都是啥情況,但上述都是我哪兒的真實情況[可愛]。我不是那種一週一給,一月一給的,我父母是一學期一給,這個假期到下一個假期之間,一般是3000吧,但是算一下,好幾個月呢,我快到放假,確實有些拮据,然後可能我家裡也察覺出來了,發個100、200的紅包,也差不多,然後卡里也就沒多少錢了,然後回到家我在我媽媽百般暗示之下,我開始打開淘寶給我媽媽買東西[捂臉],還有家裡的用品(這個一般都是我買[可愛])。


草木曾與冬夏同眠


說說我自己吧,我讀大學起我爸對我說大學第一個學期的生活費我給你,之後你要自己找辦法。畢竟你十八歲了,成年了。作為父親幫你交學費算是義務的一部分。

之後我通過各種兼職工作,在第一學期沒結束時我就自己搞定生活費了。當時覺得父親狠心,在出社會後我反而要感謝我的父親提前教會我獨立,提前教會如何面對自己生活。

因人而異吧。


簷下初遇


女孩子大了,要有點支配權,兜裡揣著錢有安全感,一星期200元,一個月才800元怎麼花?老是要錢很傷自尊心的,我女兒2011年上大學的,那時除去學校補貼,一月生活費差不多500元,但是從來都是覺得錢不多了就打去,沒等她要過,偶爾一次急用,要500打1000,只要是不枉花錢,條件允許就別缺她錢。人不都說女孩沒錢就變壞麼。


用戶9533029934341


我覺得沒錯,窮人的孩子早當家。我兒子一一年大學生。每年連學費一萬二。從來沒有多要過,每次打電話都說錢夠用。工作三年自己買房拿首付,處女朋友給女孩花錢不算多,但是不讓女孩給自己買衣服,他說自己雖然節儉但是不吃軟飯。只有自己奮鬥得到的才是最寶貴的。


用戶964739509174


如果你女兒不是那種很大手大腳衝動消費的人可以適當多給一點生活費,我沒有上大學但是我高三一年有寄宿太能體會那種自卑感了。大學可能還能找找兼職,高中完全不可能的。我們是週一到週六上午上課,週六下午回家,週日下午就的回學校,我爸就給我25塊。午餐晚餐加起來最最便宜也要五塊。我沒有吃過早餐,晚自修回去別人還能吃點宵夜,我就別提了。勉強保證有飯吃其他別說,每個月我還的省錢買姨媽巾,好幾天一天只能吃一頓!那時候宿舍同學已經有人用洗面奶塗面霜之類的了,我真的特別另類。那種自卑感一直跟隨我到結婚後,開始改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