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如何成為有錢人!

這個問題讓我聯想到一本暢銷書《窮爸爸富爸爸》。

這本書確實給了我們一個變富有的方法:我知道我要成為什麼人,然後不斷暗示自己,並堅定地走下去。


“財技巨人,道德侏儒”。---香港《明報》對李澤楷的評價。

先介紹一下李澤楷,香港富商李嘉誠次子,盈科拓展集團主席,2019年福布斯全球億萬富豪榜排名第413位,財富值46億美元。

再介紹下《明報》,現今香港最有影響力的報紙之一,1959年查良鏞(即金庸)與中學同學沈寶新合資創辦。

最後介紹說這句話原因,香港《明報》直指李澤楷:“掌握財技竅門的金融專才,設計、完成一宗買賣,就得到幾代人都花不完的財富,散戶的金融知識,與專才差之遠矣,就要承受無奈的損失。”

李澤楷通過自己的專才,賺到了錢。一將功成萬骨枯,社會輿論指責他的行為讓很多人變窮了。但他知道自己要成為富人,時刻提醒自已要賺錢,堅定地走下去,2019年時候擁有了46億美元的財富。


現在大家都在嚮往“財務自由”。但是財富金字塔的格局,決定必然會有窮人和富人,廣大的窮人為了快速進入富人行列就急需變富的方法。這時候各種教你如何成功的書籍開始大量上市,大家也都覺得書裡說的"有道理",《窮爸爸富爸爸》就是最早的教大家成功的系列書。據說從1997年上市以來,全球銷售超過4000萬本,啟迪了無數人。

所謂方法論,多數是陽謀,無非是專注、勤奮、勇敢向前之類的。

《窮爸爸富爸爸》這本書的厲害之處就在於,它開風氣之先河,在人們還不太願意把“想賺大錢想要財富自由”掛在嘴上的時候,提出了一種絕不可能出錯的”道“——你要按富人的方式說話,大大方方地表明要追求財富的態度。

好多人都按書中的思維去做了,結果是富人陣營並沒有擴張。全世界百分之八十的財富依然掌握在百分之二十的人手裡。

古人云:盡信書不如無書--《孟子·盡心下》。

我的高中政治老師跟我說過:人類發展史就像車輪在滾動著前進。

窮人思維也好,富人思維也好,這是人們創造出來的思維。但凡人創造出來的就是有目地的。沒有哪個更重要,只能說適不適合現在的你。

當下中國經濟發展的歷史進程,就是要在供給側改革的促動下,建設創新型國家,完成“新舊動能”的轉換。

所謂新動能,是指以創新驅動、技術進步、消費升級為牽引,以知識、技術、信息、數據等新生產要素為支撐,以新技術、新產業、新業態、新模式為標誌,以數字經濟、智造經濟、綠色經濟、生物經濟、分享經濟等為主要方向的全新生產力。

所謂舊動能,就是傳統動能,它不僅涉及高耗能高汙染的傳統制造業,還更寬泛地覆蓋利用傳統經營模式經營的第一、二、三產業。


還是那句話:一個人的命運啊,當然要靠自我奮鬥,但也要考慮到歷史的進程。

最後給你講一個大道理

叔本華說 :“我們可以做我們想做的,但不能想我們所想的。”

這是說行動是思維的結果,而思維不是思維的結果和表現。即大腦就是對外界的反映,而不是對反映的反映.語言會反向塑造心智。


論如何成為有錢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