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愛玲:因為懂得,所以慈悲


張愛玲:因為懂得,所以慈悲

張愛玲,一個永遠不會過時的名字,一個誰也模仿不了的天才作家。

她有著高貴的出身,他的祖母是晚清朝廷重臣李鴻章的長女,祖父張佩綸是清末名宿,母親黃逸芃則是江南水師提督黃翼升的孫女。

張愛玲從小就顯露出了過人的文學天賦,二十四五歲的時候,在文壇上已是聲名灼灼,紅透了大半個中國。

但是年少成名依然彌補不了她內心的創傷,張愛玲的童年其實是極其不幸的。

父親的腐朽和無所事事,使母親無法忍受而遠走美國。後母進門,不斷地離間他和父親的感情。父親偏聽一面之詞,為了一件小小的事情,可以將她打個半死。

親情的缺失,使張愛玲從小養成了對繁華冷淡和對人世疏離的性格。連父親都能對她下此狠手,在這個世界上,還有誰值得她去信任?!

因為從小沒有得到過愛,張愛玲看似獨立堅強,其實她的內心,比任何一個人都更加渴望得到愛。

在二十四歲之前,張愛玲的人生冷寂而荒涼。她就像是被命運放逐到孤島上的一個倖存者,在等待冥冥之中的那個人來救援。

那個人說來真的就來了。

他之前拜讀過張愛玲的作品,被她的才華所傾倒,所以決意要見這位不平常的女子。幾次三番,他終於見到了。

那一年,他38歲,成熟得恰到好處,也會寫幾篇文字,尤其懂女人,是遊走情場的高手。

而此時的張愛玲,還沒有體驗過愛情,所有的風花雪月,都存在於她浪漫的想象裡。沒想到,“見了他,她變得很低很低,低到了塵埃裡,但她的心裡是歡喜地,從塵埃裡開出花來。”

如果他不來,她不敢老去。

現在,他終於來了,張愛玲無比地感謝命運,感謝命運對她有所垂青,給了她那麼美好的愛情。

可是,那個在新婚時曾經寫下“願使歲月靜好,現世安穩”的人,很快移情別戀,並且頻繁地更換戀人。張愛玲,不過是他無數的女朋友中,較有文采的一個罷了。

對於這一份感情,張愛玲乞求過,挽救過,但不愛的時候,任你怎樣就是不愛了。沒有理由,不愛就是唯一的理由。

張愛玲灑淚而去。那個辜負了她的男人,叫胡蘭成。

張愛玲:因為懂得,所以慈悲

胡蘭成雖然辜負了她,但是她對胡蘭成從來沒有半句微詞,在胡蘭成後來逃難的時候,張愛玲還將自己的三十萬元稿費寄給他,一做支援,二做徹底地了斷。

之後,張愛玲又邂逅了劇作家桑弧,但是曾經滄海難為水,她和桑弧的感情最終沒有下文。

三十六歲那年,張愛玲隻身去了美國。在那裡,他遇到了已經65歲的美國作家賴亞。

這個老人對張愛玲很好,他們有文學上的共同語言,賴亞還給了張愛玲一種久違的父親般的感覺。張愛玲需要這種感覺,她和賴亞結婚了。

然而,在和賴亞共同生活的11年間,他們過得並不輕鬆,賴亞比張愛玲大將近三十歲尚且不說,他還經常中風,需要張愛玲的悉心照料。

他們在經濟上也時常陷於拮据,為了給賴亞籌措治療的費用,張愛玲賣命寫作,換取稿費。

11年後賴亞去世,張愛玲的內心,也從此向世界徹底關閉,她離群索居,與世隔絕。

活到75歲時,張愛玲對這個塵世實在無所留戀,她安排好她身後的一切事情,在她的寓所靜靜離世,七天之後才被人發現。

張愛玲:因為懂得,所以慈悲

在個人價值的實現上,張愛玲無所遺憾。她有無與倫比的才華,她創作的多部小說,一直是暢銷書籍,她本身就是民國的一個傳奇。

她曾認真地愛著出現在它生命中的每一個男人,但她的婚姻和愛情,卻有著太多的不圓滿。

人們認為她對胡蘭成和賴亞付出的太多,但是寬厚、仁慈、善良的張愛玲卻說:“你問我愛你值得不值得,其實你應該知道,愛就是不問值得不值得。”

因為相愛,所以懂得;因為懂得,所以慈悲。


分享到:


相關文章: